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秋玲专利>正文

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329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包括雨水识别设备、ARM11处理设备以及车窗控制设备;所述雨水识别设备被设置在车窗外部,包括多个与5V电源连接的导电片组合,每一个导电片组合包括电流输出端和两个平行放置的导电片,在导电片组合的两个导电片上都沾有滴落的雨水时,电流输出端输出电流,输出电流的导电片组合越多,所述雨水识别设备输出的实时雨量越大;所述车窗控制设备控制车窗的开启幅度;所述ARM11处理设备基于所述雨水识别设备输出的实时雨量确定所述车窗控制设备发出的车窗驱动信号。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为车内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

Intelligent vehicle window driving platfor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telligent car window driving platform, including a rainwater identification device, a ARM11 processing device, and a window control device. The rainwater identification device is set outside the window,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pieces connected to the 5V power supply, each of which includes an current output end and two parallel electrical conductions. When the two conductive pieces of the conductive piece are stained with dripping rain, the output current of the current is output, the more conductive pieces of the output current are combined, the more real-time rainfall is produced by the rainwater identification equipment; the window control equipment controls the opening amplitude of the window; the ARM11 processing equipment is based on the rainwater identification. The real-time rainfall of the device determines the window driving signal issued by the window control device. Through the invention, a comfortable driving environment can be provided for vehicle perso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本专利技术是申请号为2017103723129、申请日为2017年5月24日、专利技术名称为“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的专利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
技术介绍
车窗通常分为前后风窗、通风窗、隔热侧窗、遮阳顶窗四种。第一,前后风窗,汽车的前、后风窗通常采用有利于视野而又美观的曲面玻璃,轿车的前后风窗又称前后风挡玻璃。第二,通风窗,为便于自然通风,某些汽车在车门上设有三角通风窗,三角通风窗可绕垂直轴旋转,窗的前部向车内转动而后部向车外转动,使空气在其附近形成涡流并绕车窗循环流动。第三,隔热侧窗,侧窗玻璃采用茶色或带有隔热层,可使室内保温并有安闲宁静的舒适感。具有完善的冷气、暖气、通风及空调设备的高级客车常常将侧窗设计成不可开启式,以提高车身的密封性。第四,遮阳顶窗,遮阳顶窗(也称汽车天窗)及其他车窗开启时可使汽车室内与外界连通,接近敞篷车的性能,以便乘员在风和日丽的季节里充分享受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遮阳顶窗不但可以增加室内的光照度,而且也是一种较有效的自然通风装置。现有技术中,缺乏与车窗开启幅度以及车窗相关部件的控制机制,导致车窗的开启控制以及车窗相关部件的控制基本上依赖于人工模式,自动化水平低下,分散了车内人员尤其是驾驶员的注意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通过定制的图像处理设备确定车内人员的疲惫程度,基于所述疲惫程度以及车外实时雨量确定车窗的开启幅度,并当所述实时雨量大于等于预设雨量阈值时,遮水板驱动设备控制所述遮水板从所述升起状态切换到所述降落状态,并当所述遮水板处于所述降落状态时,所述实时雨量越大,所述遮水板驱动设备控制所述遮水板的下降幅度越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所述平台包括雨水识别设备、ARM11处理设备以及车窗控制设备;所述雨水识别设备被设置在车窗外部,包括多个与5V电源连接的导电片组合,每一个导电片组合包括电流输出端和两个平行放置的导电片,在导电片组合的两个导电片上都沾有滴落的雨水时,电流输出端输出电流,输出电流的导电片组合越多,所述雨水识别设备输出的实时雨量越大;所述车窗控制设备用于控制车窗的开启幅度;其中,所述ARM11处理设备分别与所述雨水识别设备以及所述车窗控制设备连接,用于基于所述雨水识别设备输出的实时雨量确定所述车窗控制设备发出的车窗驱动信号。更具体地,在所述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中,还包括:遮水板,在升起状态下被嵌入在车顶内部,在降落状态下被从车顶内部弹出并下落到车窗的上沿位置。更具体地,在所述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中,还包括:遮水板驱动设备,与所述遮水板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遮水板在所述升起状态和所述降落状态之间切换。更具体地,在所述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中,还包括: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在车内,用于对车内场景进行图像数据采集以获得车内场景图像。更具体地,在所述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中,还包括:对比度增强设备,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连接,用于接收车内场景图像,并对所述车内场景图像执行对比度增强处理以获得增强图像。更具体地,在所述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中,还包括:均方差检测设备,用于接收增强图像,基于增强图像的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增强图像像素值的均方差以作为目标均方差输出;信噪比检测设备,用于接收增强图像,对增强图像进行噪声分析,以获得噪声幅值最大的主噪声信号和噪声幅值次大的次噪声信号,基于主噪声信号、次噪声信号以及增强图像确定增强图像的信噪比以作为目标信噪比输出,还用于对增强图像进行场景判断以确定增强图像内像素点像素值的分布情况,基于所述分布情况对增强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点进行像素值分析以确定是否为噪声点,将增强图像内各个噪声点组成多个噪声区域,确定每一个噪声区域的面积和形状,并将各个噪声区域的面积汇总以获取噪声区域总面积;改进型中值滤波设备,分别与均方差检测设备以及信噪比检测设备连接,用于在目标信噪比小于等于预设信噪比阈值且目标均方差大于等于预设均方差阈值时,从省电状态进入工作状态,接收每一个噪声区域的形状,基于每一个噪声区域的形状的几何特征,将每一个噪声区域拆分成多个基准子区域,每一个基准子区域的形状为方形、圆形或线形,对每一个噪声区域,针对其被拆分后的各个基准子区域,选择对应的中值滤波模板分别执行中值滤波,以获得各个子区域滤波图案,并将各个子区域滤波图案组合成滤波后的噪声区域子图像,并将增强图像中的非噪声区域与各个噪声区域子图像组合以获得中值滤波图像;高斯滤波设备,分别与改进型中值滤波设备、均方差检测设备以及信噪比检测设备连接,用于在目标信噪比小于等于预设信噪比阈值且目标均方差大于等于预设均方差阈值时,从省电状态进入工作状态,接收中值滤波图像并对中值滤波图像进行高斯滤波处理以获得高斯滤波图像;疲惫度检测设备,与高斯滤波设备连接,用于接收高斯滤波图像,对高斯滤波图像,识别并分割出所述高斯滤波图像中的人体子图像,基于各种基准疲惫姿态确定所述人体子图像匹配的基准疲惫姿态,并将匹配的基准疲惫姿态对应的疲惫程度作为目标疲惫程度输出,其中,各种基准疲惫姿态对应各个不同等级的疲惫程度;所述ARM11处理设备分别与所述遮水板驱动设备、所述雨水识别设备、所述车窗控制设备以及所述疲惫程度检测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疲惫程度,基于所述目标疲惫程度以及所述实时雨量确定所述车窗驱动信号中的开启幅度;其中,在增强图像内,多个噪声区域之外的区域为非噪声区域;其中,增强图像内像素点像素值的分布情况包括针对每一个像素点在增强图像内的所在区域确定该像素点像素值应归属的像素值范围;其中,所述ARM11处理设备基于所述目标疲惫程度以及所述实时雨量确定所述车窗驱动信号中的开启幅度包括:所述目标疲惫程度越高,所述开启幅度越大,所述实时雨量越大,所述开启幅度越小;其中,所述ARM11处理设备还基于所述实时雨量确定所述遮水板驱动设备对所述遮水板的控制模式,其中,当所述实时雨量大于等于预设雨量阈值时,所述遮水板驱动设备控制所述遮水板从所述升起状态切换到所述降落状态,并当所述遮水板处于所述降落状态时,所述实时雨量越大,所述遮水板驱动设备控制所述遮水板的下降幅度越大。更具体地,在所述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中:当基准子区域的形状为方形时,每一个基准子区域的大小为3×3、5×5或7×7。更具体地,在所述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中:当基准子区域的形状为圆形时,每一个基准子区域的半径为3像素、5像素或7像素。更具体地,在所述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中:当基准子区域的形状为线形时,每一个基准子区域为一个一维像素集合。更具体地,在所述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中,还包括:TF存储设备,与滤波切换设备连接,用于预先存储各种基准疲惫姿态、预设信噪比阈值和预设均方差阈值。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示出的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的结构方框图。附图标记:1雨水识别设备;2ARM11处理设备;3车窗控制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车窗决定了车内小环境的通风情况、湿度情况以及保温情况,其打开或关闭,以及打开的幅度都由车内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手动操作,控制效果不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包括雨水识别设备、ARM11处理设备以及车窗控制设备;所述雨水识别设备被设置在车窗外部,包括多个与5V电源连接的导电片组合,每一个导电片组合包括电流输出端和两个平行放置的导电片,在导电片组合的两个导电片上都沾有滴落的雨水时,电流输出端输出电流,输出电流的导电片组合越多,所述雨水识别设备输出的实时雨量越大;所述车窗控制设备用于控制车窗的开启幅度;其中,所述ARM11处理设备分别与所述雨水识别设备以及所述车窗控制设备连接,用于基于所述雨水识别设备输出的实时雨量确定所述车窗控制设备发出的车窗驱动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包括雨水识别设备、ARM11处理设备以及车窗控制设备;所述雨水识别设备被设置在车窗外部,包括多个与5V电源连接的导电片组合,每一个导电片组合包括电流输出端和两个平行放置的导电片,在导电片组合的两个导电片上都沾有滴落的雨水时,电流输出端输出电流,输出电流的导电片组合越多,所述雨水识别设备输出的实时雨量越大;所述车窗控制设备用于控制车窗的开启幅度;其中,所述ARM11处理设备分别与所述雨水识别设备以及所述车窗控制设备连接,用于基于所述雨水识别设备输出的实时雨量确定所述车窗控制设备发出的车窗驱动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水板,在升起状态下被嵌入在车顶内部,在降落状态下被从车顶内部弹出并下落到车窗的上沿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水板驱动设备,与所述遮水板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遮水板在所述升起状态和所述降落状态之间切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在车内,用于对车内场景进行图像数据采集以获得车内场景图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比度增强设备,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连接,用于接收车内场景图像,并对所述车内场景图像执行对比度增强处理以获得增强图像。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化车窗驱动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方差检测设备,用于接收增强图像,基于增强图像的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增强图像像素值的均方差以作为目标均方差输出;信噪比检测设备,用于接收增强图像,对增强图像进行噪声分析,以获得噪声幅值最大的主噪声信号和噪声幅值次大的次噪声信号,基于主噪声信号、次噪声信号以及增强图像确定增强图像的信噪比以作为目标信噪比输出,还用于对增强图像进行场景判断以确定增强图像内像素点像素值的分布情况,基于所述分布情况对增强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点进行像素值分析以确定是否为噪声点,将增强图像内各个噪声点组成多个噪声区域,确定每一个噪声区域的面积和形状,并将各个噪声区域的面积汇总以获取噪声区域总面积;改进型中值滤波设备,分别与均方差检测设备以及信噪比检测设备连接,用于在目标信噪比小于等于预设信噪比阈值且目标均方差大于等于预设均方差阈值时,从省电状态进入工作状态,接收每一个噪声区域的形状,基于每一个噪声区域的形状的几何特征,将每一个噪声区域拆分成多个基准子区域,每一个基准子区域的形状为方形、圆形或线形,对每一个噪声区域,针对其被拆分后的各个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秋玲
申请(专利权)人:郭秋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