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焦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自动化水体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2855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自动化水体检测装置,包括承载基体、导流管、升降驱动机构、调节板、调节电动机、检测传感器、驱动叶轮、驱动电动机及控制电路,承载基体包括承载龙骨、密封防护层、承载内胆,控制电路、调节电动机均嵌承载腔内,控制电路分别与升降驱动机构、调节板、调节电动机、检测传感器和驱动电动机电气连接,调节板包括导流板、转台机构、角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导流管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安装在承载基体外表面,检测传感器、驱动叶轮和驱动电动机均嵌于导流管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在水下长时间自主进行水体检测作业的需要,运行能耗低并可有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可灵活自主调整运行状态及在水体中的位置。

A new automatic water body detec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ew automatic water detection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bearing base, a diversion pipe, a lift drive mechanism, a regulating plate, a regulating motor, a detection sensor, a driving impeller, a driving motor and a control circuit. The bearing matrix includes a bearing keel, a sealing protective layer, a bearing inner bladder, a control circuit and a regulating electricity. The control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ft drive mechanism, the adjusting board, the regulating motor, the detection sensor and the driving motor, respectively. The adjustment plate includes the guide plate, the turntable mechanism, the angle sensor and the pressure sensor. The diversion pipe is install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earing base through the lifting drive. The sensor, driving impeller and driving motor are embedded in the draft tube. On the one hand,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meet the needs of water detection operation independently under water for a long tim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operation state and the position in the water body can be adjusted flexi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动化水体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自动化水体检测装置,属水质监测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水体检测作业中,所使用的水体质量检测设备往往采用的通过定位机构安装在待检测水体的堤岸、水底及漂浮在水体表面上的承载设备上,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却导致对水体检测作业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均相对较差,不能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检测设备对不同位置水体检测作业的需要,同时当前的水体检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均不同程度需要通过外部设备为其提供运行所需的动力,从而也导致了当前的水体检测设备运行连续和资源利用率受到极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水体检测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单轴加载煤体超声波速测试系统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自动化水体检测装置,包括承载基体、导流管、升降驱动机构、调节板、调节电动机、检测传感器、驱动叶轮、驱动电动机及控制电路,承载基体包括承载龙骨、密封防护层、承载内胆,密封防护层包覆在承载龙骨外表面,承载内胆嵌于承载龙骨内,密封防护层、承载内胆均为密闭腔体结构并相互同轴分布,承载内胆构成承载腔,密封防护层、承载内胆之间构成缓冲腔,控制电路、调节电动机均嵌承载腔内,且调节电动机通过隔板与控制电路分割,控制电路分别与升降驱动机构、调节板、调节电动机、检测传感器和驱动电动机电气连接,调节板至少四个,沿承载基体轴线方向自前端面向后端面均布,调节板以承载基体轴线对称分布在承载基体侧表面,且靠近承载基体前端一侧的调节板长度比相与其相邻且靠近承载基体末端面一侧的调节板长0—20厘米,调节板包括导流板、转台机构、角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导流板通过转台机构与承载基体侧表面铰接,转台机构通过传动轴与调节电动机电气连接,传动轴与导流板、转台机构同轴分布,且轴线与承载基体轴线相互垂直,角度传感器安装在转台机构位置上,且每个转台机构均与一个调节电动机相互连接,压力传感器嵌于导流板前端面,且每个导流板前端面均设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导流管至少一个,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安装在承载基体外表面,导流管轴线与承载基体轴线平行分布,检测传感器嵌于导流管内并环绕导流管轴线均布,驱动叶轮和驱动电动机均嵌于导流管内并位于导流管末端位置,驱动叶轮和驱动电动机与导流管同轴分布,且驱动叶轮位于驱动电动机正前方并通过传动轴与驱动电动机连接。进一步的,承载基体上表面均布至少两个定位扣。进一步的,所述的缓冲腔设筋板和弹性垫层,所述的筋板呈网状结构并分别与承载龙骨、密封防护层、承载内胆相互连接,所述的弹性垫层嵌于筋板的网孔内并与密封防护层、承载内胆相抵。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基体和调节板的导流板横截面均为水滴状结构及梭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板的导流板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布若干导向槽,且所述的导向槽与承载基体轴线方向一致并与导流板轴线垂直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管前端面口径为末端口径的1.5—5倍,且所述的导流管对应的承载基体外表面设承载槽,所述的承载槽深度导流管管径的1/5—1/2。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管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则各导流管环绕承载基体轴线均布在承载基体外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数据通讯模块、数据总线模块、蓄电池组、电源接口、数据通讯端子、无线数据通讯天线及驱动模块,所述的数据总线模块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数据通讯模块、蓄电池组及驱动模块电气连接,所述的电源接口、数据通讯端子嵌于承载基体外表面,且电源接口、数据通讯端子对应的承载基体外表面设密封盖,所述的无线数据通讯天线至少两个,并分别位于承载基体外表面和内表面,且各无线数据通讯天线间相互并联,所述的电源接口与蓄电池组相互电气连接,所述的数据通讯端子、无线数据通讯天线与数据通讯模块电气连接。本专利技术设备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自动化程度、集成化程度、模块化程度高,一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在水下长时间自主进行水体检测作业的需要,运行能耗低并可有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在运行过程总,可灵活自主调整运行状态及在水体中的位置,并可根据使用需要主动对待检测水体的流动性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满足对不同状态水体质量检测作业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横断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和3所示,一种新型自动化水体检测装置,包括承载基体1、导流管2、升降驱动机构3、调节板4、调节电动机5、检测传感器6、驱动叶轮7、驱动电动机8及控制电路9,承载基体1包括承载龙骨101、密封防护层102、承载内胆103,密封防护层102包覆在承载龙骨101外表面,承载内胆103嵌于承载龙骨101内,密封防护层102、承载内胆103均为密闭腔体结构并相互同轴分布,承载内胆103构成承载腔104,密封防护层102、承载内胆103之间构成缓冲腔105,控制电路9、调节电动机5均嵌承载腔104内,且调节电动机5通过隔板10与控制电路9分割,控制电路9分别与升降驱动机构3、调节板4、调节电动机5、检测传感器6和驱动电动机8电气连接,调节板4至少四个,沿承载基体1轴线方向自前端面向后端面均布,调节板4以承载基体1轴线对称分布在承载基体1侧表面,且靠近承载基体1前端一侧的调节板4长度比相与其相邻且靠近承载基体1末端面一侧的调节板4长0—20厘米,调节板4包括导流板41、转台机构42、角度传感器43、压力传感器44,导流板41通过转台机构42与承载基体1侧表面铰接,转台机构42通过传动轴11与调节电动机5电气连接,传动轴11与导流板41、转台机构42同轴分布,且轴线与承载基体1轴线相互垂直,角度传感器43安装在转台机构42位置上,且每个转台机构42均与一个调节电动机5相互连接,压力传感器44嵌于导流板41前端面,且每个导流板41前端面均设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44,导流管2至少一个,通过升降驱动机构3安装在承载基体1外表面,导流管2轴线与承载基体1轴线平行分布,检测传感器6嵌于导流管2内并环绕导流管2轴线均布,驱动叶轮7和驱动电动机8均嵌于导流管2内并位于导流管2末端位置,驱动叶轮7和驱动电动机8与导流管2同轴分布,且驱动叶轮7位于驱动电动机8正前方并通过传动轴11与驱动电动机8连接。其中,所述的承载基体1上表面均布至少两个定位扣12,且所述的缓冲腔105设筋板13和弹性垫层14,所述的筋板13呈网状结构并分别与承载龙骨101、密封防护层102、承载内胆103相互连接,所述的弹性垫层14嵌于筋板13的网孔内并与密封防护层102、承载内胆103相抵。特别指出的,所述的承载基体1和调节板4的导流板41横截面均为水滴状结构及梭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的调节板4的导流板41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布若干导向槽15,且所述的导向槽15与承载基体1轴线方向一致并与导流板41轴线垂直分布。此外,所述的导流管2前端面口径为末端口径的1.5—5倍,且所述的导流管2对应的承载基体1外表面设承载槽16,所述的承载槽16深度导流管2管径的1/5—1/2,所述的导流管2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则各导流管2环绕承载基体1轴线均布在承载基体1外表面。与此同时,所述的控制电路9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自动化水体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自动化水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自动化水体检测装置包括承载基体、导流管、升降驱动机构、调节板、调节电动机、检测传感器、驱动叶轮、驱动电动机及控制电路,所述的承载基体包括承载龙骨、密封防护层、承载内胆,所述的密封防护层包覆在承载龙骨外表面,承载内胆嵌于承载龙骨内,所述的密封防护层、承载内胆均为密闭腔体结构并相互同轴分布,所述的承载内胆构成承载腔,所述的密封防护层、承载内胆之间构成缓冲腔,所述的控制电路、调节电动机均嵌承载腔内,且所述的调节电动机通过隔板与控制电路分割,所述的控制电路分别与升降驱动机构、调节板、调节电动机、检测传感器和驱动电动机电气连接,所述的调节板至少四个,沿承载基体轴线方向自前端面向后端面均布,调节板以承载基体轴线对称分布在承载基体侧表面,且靠近承载基体前端一侧的调节板长度比相与其相邻且靠近承载基体末端面一侧的调节板长0—20厘米,所述的调节板包括导流板、转台机构、角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导流板通过转台机构与承载基体侧表面铰接,所述的转台机构通过传动轴与调节电动机电气连接,且所述的传动轴与导流板、转台机构同轴分布,且轴线与承载基体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的角度传感器安装在转台机构位置上,且每个转台机构均与一个调节电动机相互连接,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嵌于导流板前端面,且每个导流板前端面均设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导流管至少一个,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安装在承载基体外表面,且所述的导流管轴线与承载基体轴线平行分布,所述的检测传感器嵌于导流管内并环绕导流管轴线均布,所述的驱动叶轮和驱动电动机均嵌于导流管内并位于导流管末端位置,所述的驱动叶轮和驱动电动机与导流管同轴分布,且所述的驱动叶轮位于驱动电动机正前方并通过传动轴与驱动电动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动化水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自动化水体检测装置包括承载基体、导流管、升降驱动机构、调节板、调节电动机、检测传感器、驱动叶轮、驱动电动机及控制电路,所述的承载基体包括承载龙骨、密封防护层、承载内胆,所述的密封防护层包覆在承载龙骨外表面,承载内胆嵌于承载龙骨内,所述的密封防护层、承载内胆均为密闭腔体结构并相互同轴分布,所述的承载内胆构成承载腔,所述的密封防护层、承载内胆之间构成缓冲腔,所述的控制电路、调节电动机均嵌承载腔内,且所述的调节电动机通过隔板与控制电路分割,所述的控制电路分别与升降驱动机构、调节板、调节电动机、检测传感器和驱动电动机电气连接,所述的调节板至少四个,沿承载基体轴线方向自前端面向后端面均布,调节板以承载基体轴线对称分布在承载基体侧表面,且靠近承载基体前端一侧的调节板长度比相与其相邻且靠近承载基体末端面一侧的调节板长0—20厘米,所述的调节板包括导流板、转台机构、角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导流板通过转台机构与承载基体侧表面铰接,所述的转台机构通过传动轴与调节电动机电气连接,且所述的传动轴与导流板、转台机构同轴分布,且轴线与承载基体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的角度传感器安装在转台机构位置上,且每个转台机构均与一个调节电动机相互连接,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嵌于导流板前端面,且每个导流板前端面均设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导流管至少一个,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安装在承载基体外表面,且所述的导流管轴线与承载基体轴线平行分布,所述的检测传感器嵌于导流管内并环绕导流管轴线均布,所述的驱动叶轮和驱动电动机均嵌于导流管内并位于导流管末端位置,所述的驱动叶轮和驱动电动机与导流管同轴分布,且所述的驱动叶轮位于驱动电动机正前方并通过传动轴与驱动电动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朋赵锋拜亚萌靳孝峰司国斌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