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过滤器及热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2506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内填充有若干粒状过滤介质,以形成滤芯,所述过滤腔具有上连通口以及下连通口,所述上连通口位于所述滤芯的上方,所述下连通口位于所述滤芯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热污水处理系统。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还能实现对滤芯的有效清洗,使用十分方便。进一步地,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污水过滤器应用于热污水处理系统当中时,通过在换热器的两连通口处均设置上述的污水过滤器;通过正冲以及反冲交替的方式,实现热污水处理系统正常工作的同时,还能对污水过滤器进行有效的清洗,提升了处理效率,且使用十分方便。

A sewage filter and hot water treatmen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wage filter, including a shell, the shell has a filter chamber, and the filter chamber is filled with a number of granular filter media to form a filter core, the filter cavity has an upper connecting port and a lower connecting port, and the upper connecting mouth is above the filter core, and the lower connecting port is located in said. Underneath the filter core.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hot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use. Moreover, the filter core can also be effectively cleaned, and the use is very convenient. Further, when the utility model sewage filter is used in the hot water treatment system, the above sewage filter is set at the two connecting port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normal work of the hot water treatment system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sewage filter can be effective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lternate way of the positive impact and the backflushing. Cleaning improves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is very convenient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过滤器及热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过滤器及热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例如,在染织行业中,通常会利用换热器对热污水进行热回收,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但由于热污水当中不包含有大量的碎布、线头等杂物,在热污水进入换热器之前必须要将这些杂物过滤清除。同时,由于现有的过滤器在完成过滤之后需要定期对过滤器进行拆卸清洗,使得过滤器的使用较为麻烦,需要额外耗费时间;并且,在清洗的过程中,热污水的处理工作无法进行,影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过滤器及热污水处理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内填充有若干粒状过滤介质,以形成滤芯,所述过滤腔具有上连通口以及下连通口,所述上连通口位于所述滤芯的上方,所述下连通口位于所述滤芯的下方。所述粒状过滤介质为金属球体。所述金属球体为钢球。所述过滤腔包括上下分布的上过滤腔以及下过滤腔,所述上过滤腔与所述下过滤腔之间设置有间隔板,且所述间隔板为网孔板。所述上过滤腔的上部为上开口,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上连通口连通,且所述上过滤腔内横跨设置有上置物板,若干所述粒状过滤介质置于所述上置物板,以形成上滤芯,且所述上置物板为网孔板;所述下过滤腔的上部为下开口,所述下开口与所述上过滤腔连通,且所述下过滤腔内横跨设置有下置物板,若干所述粒状过滤介质置于所述下置物板,以形成下滤芯,且所述下置物板为网孔板。所述上置物板与所述间隔板之间设置有上支撑柱,所述间隔板与所述下置物板之间设置有下支撑柱。所述下置物板的下方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边缘抵接于所述下过滤腔的内壁。所述下过滤腔内横跨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从中心向边缘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从所述分流板的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热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初级过滤器、第一次级过滤器、换热器、第二次级过滤器以及第二初级过滤器,所述第一初级过滤器以及所述第二初级过滤器均为如上所述的污水过滤器,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连通口以及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初级过滤器的上连通口以及所述第二初级过滤器的上连通口均用于与外界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初级过滤器的下连通口与所述第一次级过滤器的下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次级过滤器的上连通口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连通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次级过滤器的上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次级过滤器的下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初级过滤器的下连通口连通。该热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管、第二三通管、第三三通管、第四三通管、供水泵、第一进水阀、第二进水阀、第一排水阀以及第二排水阀,所述供水泵的输入端用于与外界管路连通,所述供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进水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进水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阀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初级过滤器的上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排水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三三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阀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三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初级过滤器的上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三三通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排水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四三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水阀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四三通管的第二端为排水口,所述第四三通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排水阀的第二端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用时,污水可以从上连通口进入至过滤腔内,污水从粒状过滤介质的间隙中流过,污水中包含的杂物经过滤芯的过滤作用附着于滤芯的表面,经过过滤的污水可以经下连通口排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如需对滤芯进行清洗,可以通过从下连通口注入液体,使液体可以对滤芯进行反冲。由于滤芯是由若干粒状过滤介质构成的,在反冲作用力的作用下,粒状过滤介质容易发生滚动,使附着于滤芯表面的杂物容易脱落,并随反冲的液体从上连通口排出,以实现滤芯的有效清洗,使用十分方便。进一步地,当本技术的污水过滤器应用于热污水处理系统当中时,通过在换热器的两连通口处均设置上述的污水过滤器;通过正冲以及反冲交替的方式,实现热污水处理系统正常工作的同时,还能对污水过滤器进行有效的清洗,提升了处理效率,且使用十分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污水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热污水处理系统的第一热回收流程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热污水处理系统的第二热回收流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照图1,一种污水过滤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过滤腔11,所述过滤腔11内填充有若干粒状过滤介质,以形成滤芯2,所述过滤腔11具有上连通口12以及下连通口13,所述上连通口12位于所述滤芯2的上方,所述下连通口13位于所述滤芯2的下方。其中,上连通口以及下连通口均设置有法兰盘,以便于上连通口以及下连通口与外界的连接。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用时,污水可以从上连通口进入至过滤腔内,污水从粒状过滤介质的间隙中流过,污水中包含的杂物经过滤芯的过滤作用附着于滤芯的表面,经过过滤的污水可以经下连通口排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如需对滤芯进行清洗,可以通过从下连通口注入液体,使液体可以对滤芯进行反冲。由于滤芯是由若干粒状过滤介质构成的,在反冲作用力的作用下,粒状过滤介质容易发生滚动,使附着于滤芯表面的杂物容易脱落,并随反冲的液体从上连通口排出,以实现滤芯的有效清洗,使用十分方便。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粒状过滤介质为金属球体。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球体为钢球。在反冲的过程中,钢球受反冲作用力容易发生滚动,且钢球表面光滑,杂物容易从钢球表面脱离;而且,无论正冲还是反冲,水压压力都比较大,而钢球具有足够的刚性,不易发生变形、损坏。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腔11包括上下分布的上过滤腔14以及下过滤腔15,所述上过滤腔14与所述下过滤腔15之间设置有间隔板3,且所述间隔板3为网孔板。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上过滤腔的污水可以经过间隔板进入到下过滤腔,以实现对经过污水过滤器的污水进行二次过滤,确保过滤的可靠性。具体地,所述上过滤腔14的上部为上开口16,所述上开口16与所述上连通口12连通,且所述上过滤腔14内横跨设置有上置物板4,若干所述粒状过滤介质置于所述上置物板4,以形成上滤芯21,且所述上置物板4为网孔板;这样,上过滤腔的污水可以经过上滤芯进行过滤,杂物附着于上滤芯的表面,过滤后的污水经上置物板流出;并且,由于上过滤腔的上部为上开口,在反冲过程中,容易对附着于上滤芯表面的杂物反冲排出。其中,上开口呈倒圆锥状,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上连通口的底部呈圆锥形,利于反冲时对杂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污水过滤器及热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过滤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过滤腔(1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11)内填充有若干粒状过滤介质,以形成滤芯(2),所述过滤腔(11)具有上连通口(12)以及下连通口(13),所述上连通口(12)位于所述滤芯(2)的上方,所述下连通口(13)位于所述滤芯(2)的下方;所述过滤腔(11)包括上下分布的上过滤腔(14)以及下过滤腔(15),所述上过滤腔(14)与所述下过滤腔(15)之间设置有间隔板(3),且所述间隔板(3)为网孔板;所述上过滤腔(14)的上部为上开口(16),所述上开口(16)与所述上连通口(12)连通,且所述上过滤腔(14)内横跨设置有上置物板(4),若干所述粒状过滤介质置于所述上置物板(4),以形成上滤芯(21),且所述上置物板(4)为网孔板;所述下过滤腔(15)的上部为下开口(17),所述下开口(17)与所述上过滤腔(14)连通,且所述下过滤腔(15)内横跨设置有下置物板(5),若干所述粒状过滤介质置于所述下置物板(5),以形成下滤芯(22),且所述下置物板(5)为网孔板;所述下过滤腔(15)内横跨设置有分流板(9),所述分流板(9)从中心向边缘设置有若干通孔(91),所述通孔(91)的孔径从所述分流板(9)的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过滤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过滤腔(1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11)内填充有若干粒状过滤介质,以形成滤芯(2),所述过滤腔(11)具有上连通口(12)以及下连通口(13),所述上连通口(12)位于所述滤芯(2)的上方,所述下连通口(13)位于所述滤芯(2)的下方;所述过滤腔(11)包括上下分布的上过滤腔(14)以及下过滤腔(15),所述上过滤腔(14)与所述下过滤腔(15)之间设置有间隔板(3),且所述间隔板(3)为网孔板;所述上过滤腔(14)的上部为上开口(16),所述上开口(16)与所述上连通口(12)连通,且所述上过滤腔(14)内横跨设置有上置物板(4),若干所述粒状过滤介质置于所述上置物板(4),以形成上滤芯(21),且所述上置物板(4)为网孔板;所述下过滤腔(15)的上部为下开口(17),所述下开口(17)与所述上过滤腔(14)连通,且所述下过滤腔(15)内横跨设置有下置物板(5),若干所述粒状过滤介质置于所述下置物板(5),以形成下滤芯(22),且所述下置物板(5)为网孔板;所述下过滤腔(15)内横跨设置有分流板(9),所述分流板(9)从中心向边缘设置有若干通孔(91),所述通孔(91)的孔径从所述分流板(9)的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9)向上弧形凹陷,使所述分流板(9)由下至上呈扩张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粒状过滤介质为金属球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球体为钢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物板(4)与所述间隔板(3)之间设置有上支撑柱(6),所述间隔板(3)与所述下置物板(5)之间设置有下支撑柱(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置物板(5)的下方设置有加强板(8),所述加强板(8)的边缘抵接于所述下过滤腔(15)的内壁。7.一种热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初级过滤器(101)、第一次级过滤器(102)、换热器(103)、第二次级过滤器(1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欣意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