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洪莹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238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包括牵引拉伸座,牵引拉伸座的座体上表面左侧位置处设置有机构安装腔块,机构安装腔块的内腔底部位置处呈水平状态设置有主动锥齿轮盘,联动短轴的轴体右端一体固定有旋转螺杆,旋转螺杆的右侧杆体呈水平状态插入移动内套筒的套筒内腔中,定位支撑杆的杆体顶端向左倾斜设置有一号牵引导滚轮柱,定位支撑杆的杆体顶端向右倾斜设置有二号牵引导滚轮柱,牵引拉绳的左侧绳体底端固定设置有多个配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患者肢体牵引拉伸系统,实现了骨科患者的全方位牵引治疗操作,对患者的快速恢复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条件。

A drawing and stretching device for limb tra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mb traction and stretching device used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cluding a traction drawing seat, an mechanism installation cavity block at the left position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eat of the traction drawing seat, an active cone gear plate at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avity block,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shaft body linked to the short axis. There is a rotating screw. The right rod of the rotating screw is inserted horizontally into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inner sleeve. The top of the rod body is inclined to the left to set a guide roller column to the left. The tip of the rod body of the positioning support rod is inclined to the right to set a two traction guide roller column, and the left rope body of the pulling rope is fixed at the bottom end. It is set to have multiple weight blocks. The utility model consists of a complete limb traction and stretching system, which realizes the overall traction treatment opera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provides good treatment conditions for the rapid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相关
,具体是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
技术介绍
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在古代属"折疡"、"金镞"等范畴;历史上本科有"金疡"、"接骨"、"正骨"、"伤科"等不同称谓;中医骨伤科学历史悠久,是在我国各族人民与外伤疾患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临床上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治疗中,需要使用到肢体的牵引拉伸装置进行肢体的恢复,但是传统的牵引装置操作复杂繁琐,腿部的固定效果很不好,不能通过轻松的转动操作进行牵引拉力的实时调整,进而不能保障患者腿部拉力的缓解,患者腿部处不能处在一个非常舒适的状态进行恢复,腿部牵引治疗效果受限,而同样患者上肢牵引拉伸会产生同样的问题,牵引力大小不能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进行改变,很难实现全方位牵引治疗操作,造成治疗效果较差,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包括牵引拉伸座,所述牵引拉伸座的座体上表面左侧位置处设置有机构安装腔块,所述机构安装腔块的内腔底部位置处呈水平状态设置有主动锥齿轮盘,所述主动锥齿轮盘的盘体中芯孔中一体固定设置有手动旋转轴,所述手动旋转轴的轴体顶端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在机构安装腔块的内腔顶侧壁上,所述手动旋转轴的轴体穿过机构安装腔块的底侧壁伸出外部且在其轴体端部设置有手动圆盘转柄,所述主动锥齿轮盘的轮盘侧边上适配啮合有随动锥齿轮盘,所述随动锥齿轮盘的盘体中芯孔中一体固定设置有联动短轴,所述联动短轴的轴体右端一体固定有旋转螺杆,所述旋转螺杆通过轴承可转动穿过机构安装腔块的右侧壁中心位置处,所述旋转螺杆的右侧杆体呈水平状态插入移动内套筒的套筒内腔中,所述移动内套筒的筒体内腔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移动内套筒的筒体上侧壁和筒体下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两组移动导向轮,所述机构安装腔块的块体右侧壁上端和下端端面上还分别水平设置有导向轨道,所述移动内套筒的筒体右端固定设置有腿部绑定带安装座,所述腿部绑定带安装座的座体上安装有腿部绑定带,所述机构安装腔块的块体上表面上还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有定位支撑杆,所述定位支撑杆的杆体顶端向左倾斜设置有一号牵引导滚轮柱,所述定位支撑杆的杆体顶端向右倾斜设置有二号牵引导滚轮柱,所述二号牵引导滚轮柱和一号牵引导滚轮柱的轮体圆周上缠绕有牵引拉绳,所述牵引拉绳的左侧绳体底端固定设置有多个配重块,所述牵引拉绳的右侧绳体底端固定设置有手拉牵引握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内螺纹的形状与旋转螺杆的杆体外螺纹形状相互适配设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轨道的轨道右端端部还设置有限位挡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上方的一组移动导向轮适配安装在上方对应的导向轨道的轨槽中,下方的一组移动导向轮适配安装在下方对应的导向轨道的轨槽中。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手拉牵引握柄设置在腿部绑定带的右侧上方位置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很好的实现了整个腿部绑定带拉动患者的腿部进行良好的牵引拉伸工作,很好的实现了患者腿部的牵引工作,在牵引过程中如果出现拉力过紧的情况,护理医生即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手动圆盘转柄实现腿部绑定带进行腿部拉力的缓解,从而保障患者腿部处在非常舒适的状态进行恢复,大大提高了患者腿部恢复速率,提高腿部牵引治疗效果;同时通过在传统牵引拉伸装置的基础上增设有一号牵引导滚轮柱和二号牵引导滚轮柱,实际拉伸工作过程中,骨科患者在进行腿部牵引的同时,还能将手握住手拉牵引握柄不断的来回上下施力拉动,进而力通过牵引拉绳的作用在滚轮的引导下将底部的多个配重块拉起放下,进行很好的实现了患者上肢有效的牵引拉伸操作,配重块的实际个数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进行改变,联合上述的腿部牵引机构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患者肢体牵引拉伸系统,实现了骨科患者的全方位牵引治疗操作,对患者的快速恢复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包括牵引拉伸座1,所述牵引拉伸座1的座体上表面左侧位置处设置有机构安装腔块2,所述机构安装腔块2的内腔底部位置处呈水平状态设置有主动锥齿轮盘5,所述主动锥齿轮盘5的盘体中芯孔中一体固定设置有手动旋转轴3,所述手动旋转轴3的轴体顶端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在机构安装腔块2的内腔顶侧壁上,所述手动旋转轴3的轴体穿过机构安装腔块2的底侧壁伸出外部且在其轴体端部设置有手动圆盘转柄4,所述主动锥齿轮盘5的轮盘侧边上适配啮合有随动锥齿轮盘6,所述随动锥齿轮盘6的盘体中芯孔中一体固定设置有联动短轴7,所述联动短轴7的轴体右端一体固定有旋转螺杆8,所述旋转螺杆8通过轴承可转动穿过机构安装腔块2的右侧壁中心位置处,所述旋转螺杆8的右侧杆体呈水平状态插入移动内套筒9的套筒内腔中,所述移动内套筒9的筒体内腔壁上开设有内螺纹,内螺纹的形状与旋转螺杆8的杆体外螺纹形状相互适配设置,所述移动内套筒9的筒体上侧壁和筒体下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两组移动导向轮10,所述机构安装腔块2的块体右侧壁上端和下端端面上还分别水平设置有导向轨道11,上方的一组移动导向轮10适配安装在上方对应的导向轨道11的轨槽中,下方的一组移动导向轮10适配安装在下方对应的导向轨道11的轨槽中,所述导向轨道11的轨道右端端部还设置有限位挡沿,所述移动内套筒9的筒体右端固定设置有腿部绑定带安装座12,所述腿部绑定带安装座12的座体上安装有腿部绑定带13,这样通过在传统牵引拉伸座1的上表面左侧位置处增设有旋转螺杆8和与其适配安装的移动内套筒9,实际使用过程中,骨科患者只需将患处支腿绑定在腿部绑定带13上平躺在床板上即可,后续的操作均有护理医生进行操作,护理医生即可缓慢的转动手动圆盘转柄4,通过手动旋转轴3即可直接带动上方的主动锥齿轮盘5进行缓慢的转动,而由于主动锥齿轮盘5的盘体侧边上适配啮合有随动锥齿轮盘6,进而通过齿轮的啮合作用带动随动锥齿轮盘6进行缓慢的转动,而旋转螺杆8与联动短轴7一体固定设置,从而有效的带动整个旋转螺杆8进行圆周方向上的转动,再在旋转螺杆8与移动内套筒9的配合下,有螺纹螺杆原理可知道,旋转方向上的旋转螺杆8即可缓慢的带动整个移动内套筒9进行向左移动,而移动内套筒9的筒体上侧壁和筒体下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两组移动导向轮10在对应设置的导向轨道11的引导下进行顺畅的移动导向作用,从而使得整个移动内套筒9进行缓慢平稳的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腿部绑定带安装座12稳定的向左移动,从而很好的实现了整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包括牵引拉伸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拉伸座的座体上表面左侧位置处设置有机构安装腔块,所述机构安装腔块的内腔底部位置处呈水平状态设置有主动锥齿轮盘,所述主动锥齿轮盘的盘体中芯孔中一体固定设置有手动旋转轴,所述手动旋转轴的轴体顶端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在机构安装腔块的内腔顶侧壁上,所述手动旋转轴的轴体穿过机构安装腔块的底侧壁伸出外部且在其轴体端部设置有手动圆盘转柄,所述主动锥齿轮盘的轮盘侧边上适配啮合有随动锥齿轮盘,所述随动锥齿轮盘的盘体中芯孔中一体固定设置有联动短轴,所述联动短轴的轴体右端一体固定有旋转螺杆,所述旋转螺杆通过轴承可转动穿过机构安装腔块的右侧壁中心位置处,所述旋转螺杆的右侧杆体呈水平状态插入移动内套筒的套筒内腔中,所述移动内套筒的筒体内腔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移动内套筒的筒体上侧壁和筒体下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两组移动导向轮,所述机构安装腔块的块体右侧壁上端和下端端面上还分别水平设置有导向轨道,所述移动内套筒的筒体右端固定设置有腿部绑定带安装座,所述腿部绑定带安装座的座体上安装有腿部绑定带,所述机构安装腔块的块体上表面上还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有定位支撑杆,所述定位支撑杆的杆体顶端向左倾斜设置有一号牵引导滚轮柱,所述定位支撑杆的杆体顶端向右倾斜设置有二号牵引导滚轮柱,所述二号牵引导滚轮柱和一号牵引导滚轮柱的轮体圆周上缠绕有牵引拉绳,所述牵引拉绳的左侧绳体底端固定设置有多个配重块,所述牵引拉绳的右侧绳体底端固定设置有手拉牵引握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包括牵引拉伸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拉伸座的座体上表面左侧位置处设置有机构安装腔块,所述机构安装腔块的内腔底部位置处呈水平状态设置有主动锥齿轮盘,所述主动锥齿轮盘的盘体中芯孔中一体固定设置有手动旋转轴,所述手动旋转轴的轴体顶端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在机构安装腔块的内腔顶侧壁上,所述手动旋转轴的轴体穿过机构安装腔块的底侧壁伸出外部且在其轴体端部设置有手动圆盘转柄,所述主动锥齿轮盘的轮盘侧边上适配啮合有随动锥齿轮盘,所述随动锥齿轮盘的盘体中芯孔中一体固定设置有联动短轴,所述联动短轴的轴体右端一体固定有旋转螺杆,所述旋转螺杆通过轴承可转动穿过机构安装腔块的右侧壁中心位置处,所述旋转螺杆的右侧杆体呈水平状态插入移动内套筒的套筒内腔中,所述移动内套筒的筒体内腔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移动内套筒的筒体上侧壁和筒体下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两组移动导向轮,所述机构安装腔块的块体右侧壁上端和下端端面上还分别水平设置有导向轨道,所述移动内套筒的筒体右端固定设置有腿部绑定带安装座,所述腿部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莹
申请(专利权)人:李洪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