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otating ultrasonic motor with a double elastic and heteromorphic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first locking nut, the first elastic element, the second locking nut, the second elastic element, the rotor, the friction material, the stator, the piezoelectric ceramic, the right shell, the output shaft, the bearing, the septum and the third locking nut, and the traditional single pretightening structure is optimized to be used. The inner and outer sides of the rotor are preloaded separately, the outer side of the rotor is preloaded with the first locking nut and the first elastic element, and the second locking nut and second elastic element are loaded in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rotor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torque load, the motor operation condi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pre tightening force of the side is easy to operate, and different pretightening control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screw nut and the output shaft thr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弹性异形结构预紧的旋转型超声波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弹性异形结构预紧的旋转型超声波电机,属于电机
技术介绍
超声波电机(USM,UltrasonicMotor),突破了传统电磁电机的概念,它利用压电陶瓷逆压电效应和超声振动,将定子微观变形通过共振放大和摩擦耦合转换成动子的宏观运动。传统的电磁型电机由于工作原理和结构的限制,难以当前宇宙飞船、人造卫星、飞机、运载火箭等国防产品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精密仪器等对电机所提出的短、小、薄、低噪声、无电磁干扰等要求。为此,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其他新型电机。其中,超声波电机算是最典型的一种。它采用全新的原理和全新的结构。它不需要磁铁和线圈,而是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和超声振动直接获得运动和力矩。它打破了迄今为止由电磁效应获得转速和转矩的电机的概念,是处于当前学科前沿的高新技术之一。超声波电机具有电磁型电机所没有的许多特点:(1)结构简单、紧凑、转矩/重量比大(是传统电机的3~10倍),可以实现电机的短、小、薄。(2)低速大转矩,无需齿轮减速机构,可实现直接驱动,大大减小由齿轮箱所增加的体积、振动、噪声、能量损耗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弹性异形结构预紧的旋转型超声波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锁紧螺母(1)、第一弹性元件(2)、第二锁紧螺母(3)、第二弹性元件(4)、转子(5)、摩擦材料(6)、定子(7)、压电陶瓷(8)、右壳体(10)、输出轴(11)、轴承(12)、隔套(13)和第三锁紧螺母(14);所述输出轴(11)为阶梯形柱状,从输出轴(11)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有左端螺纹(11‑1)、多边形轴(11‑2)、第一圆柱面(11‑3)、台阶面(11‑4)、第二圆柱面(11‑5)和右端螺纹(11‑6);所述轴承(12)套装在输出轴(11)的第二圆柱面(11‑5)的两端,隔套(13)套装在输出轴(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弹性异形结构预紧的旋转型超声波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锁紧螺母(1)、第一弹性元件(2)、第二锁紧螺母(3)、第二弹性元件(4)、转子(5)、摩擦材料(6)、定子(7)、压电陶瓷(8)、右壳体(10)、输出轴(11)、轴承(12)、隔套(13)和第三锁紧螺母(14);所述输出轴(11)为阶梯形柱状,从输出轴(11)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有左端螺纹(11-1)、多边形轴(11-2)、第一圆柱面(11-3)、台阶面(11-4)、第二圆柱面(11-5)和右端螺纹(11-6);所述轴承(12)套装在输出轴(11)的第二圆柱面(11-5)的两端,隔套(13)套装在输出轴(11)的第二圆柱面(11-5)的中部;所述隔套(13)位于两端的轴承(12)之间;第三锁紧螺母(14)安装在输出轴(11)的右端螺纹(11-6)上,第三锁紧螺母(14)用于输出轴(11)、轴承(12)和隔套(13)的紧固连接;所述右壳体(10)为桶状,右壳体(10)的底部设有通孔和凸缘,将上述输出轴(11)、轴承(12)、隔套(13)和第三锁紧螺母(14)整体装入右壳体(10)内,输出轴(11)的左端螺纹(11-1)、多边形轴(11-2)和第一圆柱面(11-3)由右壳体(10)的底部通孔穿出;所述定子(7)为阶梯状圆筒,套装在输出轴(11)的第一圆柱面(11-3)上,定子(7)的一端与右壳体(10)的端面连接;所述转子(5)为柱状,转子(5)的内部设有阶梯状通孔,转子(5)套装在输出轴(11)的多边形轴(11-2)上;所述摩擦材料(6)固定在转子(5)上,与定子(7)的一个端面接触;所述压电陶瓷(8)安装在定子(7)上靠近右壳体(10)的阶梯状端面上;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为弹簧状,套装在输出轴(11)的左端螺纹(11-1)上;第二锁紧螺母(3)安装在输出轴(11)的左端螺纹(11-1)上,用于第二弹性元件(4)和转子(5)的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本华,齐鑫哲,张加波,韩建超,姚旗,于海滨,任华兴,田昀,苏国兵,高鹏,赵帆,范天明,王海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卫星制造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