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进跃专利>正文

具备地线开闭的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174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9:34
一种具备地线开闭的断路器、包括外壳、PCB板、推杆、脱扣架、锁扣片、火线(零线)摆杆动触片、地线动触片、定触片,其特殊处在于:由推杆、锁扣片、锁扣架组成的脱扣器的位移通过火线(零线)摆杆、地线摆杆的摆动传递给的火线(零线)动触片和地线动触片。地线摆杆按需要可设置在推杆的下端或推杆上沿限位凸台。其特殊处在于摆杆的主动端和被动端绕支点摆动,改变主动端和被动端与支点间的距离,得到不同的位移量。同时动触点可以全部设置在静触点的上方,PCB板组件可以由上至下装入下壳。提高了生产效率。为短路器自动装配的实现成为可能。同时达到了接通时地线先接通、断开时地线后断开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备地线开闭的断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尤其涉及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头和插座。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各种漏电断路器通过锁扣器将触点闭合和分断,由于作用力方向的缘故火线动触点和零线动触点只能设置在靠近断路器下壳的下方,静触点在动触点的上方,动触片焊接在PCB板或固定在与PCB相连的固定架上。PCB板在触点的上方。所以在安装漏电断路器脱口机构相关零件时,因为动、静触点相对位置的关系,较难实现机械化。同时现有的地线动静触点闭合断开的方式也存在成本偏高或断开距离不足的诸多不足。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断路器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漏电断路器动静触点开闭方式,从而实现漏电断路器脱扣机构便于安装,确保脱扣机构动作参数、电气性能满足实际需要。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外壳、推杆、脱扣滑套、锁扣片的设置与现有实际应用方案类似。脱扣滑套与火线动触片以及零线动触片和地线动触片均不直接接触。增加一个或多个摆杆将脱扣滑套与火线(零线)动触片抵靠连接起来。摆杆将脱扣滑套的位移转换为摆杆的摆动。摆杆的另一端驱动相线动触片(零线动触片)位移,动、静触点分断或闭合。地线开、闭控制摆杆连接于推杆和地线动触片之间,摆杆将推杆的位移放大或缩小后施加给地线动触片。地线动触片悬空端位移,动、静触点分断或闭合。其特殊处在于摆杆的主动端和被动端因绕支点摆动,可以实现在相同转角变化的同时。通过改变主动端和被动端与支点间的距离,得到不同的位移量。同时也可以实现方便PCB板安装的动、静触点开闭方式。地线接通、分断控制摆杆按需要设置在推杆的下端,原推杆下端复位弹簧改为设置在摆杆的下方。所述的漏电断路器脱扣机构的脱扣滑套与相线(或零线)控制摆杆的一端相抵靠。摆杆的另一端与相线(或零线)动触片相抵靠。摆杆设有转动支点,摆杆绕支点摆动。摆杆支点设置在与PCB板与下壳内腔之间的支架上。地线控制摆杆按需要可以设置在推杆的上限位凸台上边沿。本专利技术通过摆杆的设置,从而达到按实际需要改变动触点开闭运动方向和开闭距离的效果。比较准确地实现了接通时地线先接通。断开时地线后断开的法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案(I)触点处于断开位置的机构简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方案(I)推杆处于按压最低位置的机构简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方案(I)触点处于闭合位置的机构简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方案(II)触点处于断开位置的机构简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方案(II)推杆处于按压最低位置的机构简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方案(II)触点处于闭合位置的机构简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推杆,,4.A摆杆,5.B摆杆,6.C摆杆,7.相、零极动触片,8.地线动触片,9.相、零极铜插脚,10.相、零极动触头,11.地线动触头,12.相、零极静触头,13.地线静触头,14.PCB板,15.地线铜插脚,16.锁扣片,17.复位弹簧,18.锁扣滑套,19.下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设置A摆杆4。A摆杆4的一端与脱扣滑套18凸台上沿相抵靠。A摆杆4的转动支点设置在PCB板14和下壳19内腔之间的支架上(图中未示出)。A摆杆4的另一端与相、零极动触片7相抵靠。如图(1)所示,B摆杆5设置在推杆1的下方,图(1)所示为脱扣状态,锁扣滑套18被A摆杆4推动,保持在最低位置(A摆杆4支点的另一端受相、零极动触片7的弹力作用的缘故,相、零极动触片7依靠自身弹性保持在分断距离最大的相对位置)。复位弹簧17向上推动B摆杆5。B摆杆5推动推杆1至最高点的同时,将地线动触片8向上顶起,使得地线动触头11和地线静触头13保持分断状态。如图(2)所示。向下按压推杆1,迫使推杆1下移。当推杆1下移到最低位置范围时,推杆1上设置的锁扣槽与锁扣滑套18上设置的锁扣滑槽在高度上相吻合,装置在锁扣滑套18锁扣滑槽内的锁扣片16在衔铁弹簧力(图中为示出)的推动下滑入推杆锁扣槽内。同时,由于推杆1的下移,B摆杆5向下摆动,B摆杆5与地线动触片8分离。使得地线动触头11和地线静触头13结合导通(B摆杆5与地线动触片8脱开距离处于最大状态)。此时,A摆杆4保持在相、零极动触头10和相、零极静触头12断开的初始位置。如图(3)所示。当按压推杆1下移的外力消失,复位弹簧17推动B摆杆5向上摆动,同时B摆杆5推杆1向上位移。由于锁扣片16滑入推杆1锁扣槽后保持在滑入的相对位置,将推杆1和锁扣滑套18锁扣(联系)在一起。复位弹簧17的力通过B摆杆5、推杆1再传递给锁扣滑套18。锁扣滑套18向上移动,推动A摆杆4。迫使A摆杆4围绕支点摆动(或转动)。低靠在A摆杆4另一端相、零极动触片7的悬空端(相、零极动触片7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PCB板14上)因此产生位移。其结果使得相、零极动触片7上的相、零极动触点得以和相、零极定触头接合(动触片7按需要设置为用于相线和零线的开闭)。与此同时,因为A摆杆4的两端分别抵靠在锁扣滑套18和相、零极动触片7上的缘故,并且A摆杆4因为相、零极触头结合,便限制了锁扣滑套18继续上移。锁扣滑套18、推杆1被锁扣在最高位置(复位位置)和最低位置(按压最低位置)之间的设定位置。同样,设置在推杆1下端的B摆杆5处于向下摆动最低位置和脱扣复位最高位置之间的设定位置。B摆杆5与处于闭合位置的地线动触片8保持着一定的间距。此时,地线、零线、相线(火线)均处于接通工作状态,线路(包括PCB板14上的电子线路)通电接通。当PCB板14上设置的漏电检测电路达到设定的漏电电流触发分断时,锁扣片16在衔铁(图中未画出)的拉动下,脱离推杆1的锁扣槽。锁扣机构解锁复位。处于抵靠状态的A摆杆4控制的相、零极动触片7将即刻解除抵靠而分断。B摆杆5也将在摆动到与地线动触片8接触后,继续摆动将地线动触头11分断。所以,适当设置锁扣状态时B摆杆5与地线动触片8的间距。可以实现锁扣机构复位时,地线后于火线(零线)断开的实际效果。如图(4)图(5)图(6)所示。可选地,地线控制C摆杆6设置在推杆上限位凸台上边沿。推杆1在下端设置的复位弹簧17的作用下迫使C摆杆6保持在最高的初始位置。C摆杆6的一端勾起地线动触片8,使地线动触点11与地线静触头13保持分断状态。如图(5)所示。向下按压推杆1迫使推杆1下移.当推杆1下移到最低位置范围时,推杆1上设置的锁扣槽与锁扣滑套18上设置的锁扣滑槽在高度上相吻合,装置在锁扣滑套18锁扣滑槽内的锁扣片16在衔铁弹簧力(图中为示出)的推动下滑入推杆1的锁扣槽内。同时,当推杆1按压达到最低位置时,推杆1的上限位平面同时下移,C摆杆6向下摆动,释放地线动触片8。使得地线动触头11和地线静触头13结合导通(C摆杆6与地线动触片8脱开距离处于最大状态)此时A摆杆4保持在相、零极动触头10和相、零极静触头12断开的初始位置。如图(6)所示。当按压推杆1下移的外力消失,推杆1下端设置的复位弹簧17将推杆1向上推移。由于锁扣片16滑入推杆1锁扣槽后,将推杆1锁扣滑套18锁扣(联系)在一起。复位弹簧17的力同时传递给锁扣滑套18。锁扣滑套18向上移动,推动A摆杆4。迫使A摆杆4围绕支点摆动,抵靠在A摆杆4另一端相、零极动触片7的悬空端(相、零极动触片7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PCB板14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备地线开闭的断路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外壳19、推杆1、锁扣滑套18、锁扣片16、A摆杆4、B摆杆5、C摆杆6、相、零极动触片7、地线动触片8、复位弹簧17等构成的具备地线开闭的锁扣机构。通过增设的A摆杆4、B摆杆5、C摆杆6将推杆1、锁扣滑套18与相、零极动触片7以及地线动触片8有效联系。A摆杆4、B摆杆5、摆杆6将锁扣滑套18和推杆1的位移转换为A摆杆4、B摆杆5、C摆杆6的摆动。A摆杆4的另一端驱动相、零极动触片7位移,使得相、零极动触头与相、零极静触头分断或闭合。B摆杆5、C摆杆6连接于推杆1和地线动触片8之间,B摆杆5、C摆杆6将推杆1的位移放大或缩小后施加给地线动触片8。其特殊处在于A摆杆4、B摆杆5、C摆杆6的主动端和被动端因绕支点的运动,可以实现在相同转角变化的同时。通过改变主动端和被动端与支点间的距离,得到不同的位移量。同时也可以实现相反的运动方向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外壳19、推杆1、锁扣滑套18、锁扣片16、A摆杆4、B摆杆5、C摆杆6、相、零极动触片7、地线动触片8、复位弹簧17等构成的具备地线开闭的锁扣机构。通过增设的A摆杆4、B摆杆5、C摆杆6将推杆1、锁扣滑套18与相、零极动触片7以及地线动触片8有效联系。A摆杆4、B摆杆5、摆杆6将锁扣滑套18和推杆1的位移转换为A摆杆4、B摆杆5、C摆杆6的摆动。A摆杆4的另一端驱动相、零极动触片7位移,使得相、零极动触头与相、零极静触头分断或闭合。B摆杆5、C摆杆6连接于推杆1和地线动触片8之间,B摆杆5、C摆杆6将推杆1的位移放大或缩小后施加给地线动触片8。其特殊处在于A摆杆4、B摆杆5、C摆杆6的主动端和被动端因绕支点的运动,可以实现在相同转角变化的同时。通过改变主动端和被动端与支点间的距离,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跃
申请(专利权)人:李进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