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1442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音频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对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凸伸入对接腔的接触部及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接脚,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左右设置的一对声道端子、设置在上方的麦克风端子、设置在下方的一对侦测端子,以及位于前方的接地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音频连接器结构紧凑,且功能齐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音频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音频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音频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相关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14年12月03日公告的中国技术专利第CN203983562U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接地片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导电端子自上向下排列成两组,每组导电端子均由两根声道端子及两根侦测端子组成。所述接地片由一块金属薄片冲压弯折形成。所述导电端子及所述接地片均自后向前组装至绝缘本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能齐全的音频连接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音频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对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凸伸入对接腔的接触部及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接脚,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左右设置的一对声道端子、设置在上方的麦克风端子、设置在下方的一对侦测端子,以及位于前方的接地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此音频连接器新增麦克风端子,结构简单,功能齐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音频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音频连接器去除屏蔽外壳后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音频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导电端子的立体分解图。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5揭示了一种音频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及包覆绝缘本体10的屏蔽外壳30。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列的第一对接腔124与第二对接腔125。参图2至图3,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绝缘本体11与第二绝缘本体12。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包括水平部121及竖直部122,所述竖直部122设有若干收容槽123,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0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23。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包括自其前端面向前凸伸的沿竖直方向排列的第一凸台111与第二凸台112。第一、第二凸台111、112分别向后凹陷并沿前后方向贯穿第一绝缘本体11以形成第一、第二对接腔124、125。参图4至图5,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0包括第一组导电端子21与第二组导电端子22。所述第一、第二组导电端子21、22均包括左右设置的一对声道端子23及设置在下方的一对侦测端子25。所述第一、第二组导电端子21、22分别包括凸伸入第一、第二对接腔124、125的接触部及接脚。所述若干导电端子还包括一对沿竖直方向排列的麦克风端子24。此音频连接器新增麦克风端子24,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所述一对麦克风端子24的接触部分别延伸入所述第一对接腔124与第二对接腔125。所述麦克风端子24设置在一对声道端子23及一对侦测端子25上方。所述声道端子23、侦测端子25及麦克风端子24先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12,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再自后向前安装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对声道端子23、侦测端子25及麦克风端子24起到固定作用。所述一对声道端子23包括彼此呈前后排列的第一接触部231及自后向前延伸的第一干涉部232。所述一对侦测端子25包括呈竖直排列的第三接触部251及自后向前延伸的第三干涉部252。所述麦克风端子24包括第二接触部241及自后向前延伸的第二干涉部242,所述第二接触部241与所述第二干涉部242呈竖直排列。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接触部231、241、251延伸入第一对接腔124,用于与对接插头配合。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干涉部232、242、252用于与第一绝缘本体11干涉配合起到固定作用。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0还包括接地端子26,所述接地端子26自前向后安装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并位于声道端子23、侦测端子25及麦克风端子24前方。所述接地端子26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主体部260、自主体部260的顶端横向弧形弯折的第四接触部261及自主体部260的中间位置横向弧形弯折的第五接触部262。所述接地端子26还包括自主体部262的顶端向后延伸的第四干涉部263及自主体部260的中间位置向后延伸的第五干涉部264。所述第一、第二凸台111、112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卡持槽113、114。所述第四接触部261卡持于所述第一卡持槽113。所述第五接触部262卡持于所述第二卡持槽114。所述第四、第五接触部261、262分别延伸入第一、第二对接腔124、125。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定义对接方向为前后方向,比如,本技术也适用竖直型的电连接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音频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音频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对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凸伸入对接腔的接触部及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左右设置的一对声道端子、设置在上方的麦克风端子、设置在下方的一对侦测端子,以及位于前方的接地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频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对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凸伸入对接腔的接触部及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左右设置的一对声道端子、设置在上方的麦克风端子、设置在下方的一对侦测端子,以及位于前方的接地端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声道端子、一对侦测端子及麦克风端子自后向前安装入所述绝缘本体,所述接地端子自前向后安装入所述绝缘本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声道端子包括彼此呈前后排列的接触部及自后向前延伸的干涉部;所述麦克风端子包括接触部及自后向前延伸的干涉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干涉部呈竖直排列;所述接地端子包括横向弧形弯折的接触部及自前向后延伸的干涉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侦测端子包括呈竖直排列的接触部及自后向前延伸的干涉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与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小波马二东俞春明张国华龚亮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