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1343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膜薄膜领域,具体的为一种量子点膜。为了解决目前用于显示设备中的量子点膜的厚度较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依次包括增亮层、第二阻隔膜、量子点胶层、第一阻隔膜和扩散层;所述增亮层包括棱镜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膜具有厚度低和高亮度表现,可以解决现有量子点膜厚度高,辉度一般,使用能耗高的问题。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膜在稳定性、光学性能方面与传统量子点膜效果相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量子点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膜薄膜领域,具体的为一种量子点膜。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在各个领域迅猛发展。量子点作为新型纳米材料的一种典型存在,其在光学显示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从量子点显像技术的出现,到OLED技术问世,广色域,高亮度概念将人类带入了一种更真实,更丰富的视觉体验。而量子点膜作为跟OLED具有同等效果,并且价格更低,生产简单,在量子点显像行业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代社会,显示及移动产品普遍追求超轻,超薄,低能耗的目标,量子点膜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超薄高亮的发展要求不可避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用于显示设备中的量子点膜的厚度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量子点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膜具有厚度低和高亮度表现,可以解决现有量子点膜厚度高,辉度一般,使用能耗高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膜在稳定性、光学性能方面与传统量子点膜效果相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依次包括增亮层、第二阻隔膜、量子点胶层、第一阻隔膜和扩散层;所述增亮层包括棱镜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增亮层中棱镜结构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为圆角,所述顶角的角度为60-90度。进一步的,所述顶角优选为60-75度。进一步的,所述顶角最优选为60-65度。进一步的,所述增亮层中棱镜结构的高度为10μm。进一步的,所述增亮层包括胶黏剂,所述胶黏剂的材料选自丙烯酸树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隔膜和第二阻隔膜均包括阻隔层表面和非阻隔层表面;第一阻隔膜的非阻隔层表面与所述扩散层贴合,第二阻隔膜的非阻隔层表面与增亮层贴合;所述第一阻隔膜和第二阻隔膜的阻隔层表面分别贴合于量子点胶层的下层和上层。第一阻隔膜的非阻隔层表面又称为第一阻隔膜的外表面,第二阻隔膜的非阻隔层表面又称为第二阻隔膜的外表面。第二阻隔膜及外表面的增亮层组成增亮阻隔膜层,第一阻隔膜及外表面的扩散层组成低雾度阻隔膜层。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胶层包括分散于量子点胶层内的量子点,所述量子点包括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胶层中量子点的含量为1.32%。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胶层中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的重量比为1:1-3。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胶层还包括无机粒子。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胶层中无机粒子的含量为2.65%。进一步的,所述无机粒子的粒径为300纳米。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胶层中无机粒子为二氧化钛粒子。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包括有机扩散粒子。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中的有机扩散粒子的材料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聚氨酯(PU),聚甲基硅氧烷(PDMS),或聚酰胺(PA)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中的有机扩散粒子的材料优选为PMMA粒子。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中有机扩散粒子的含量为23-37.5%。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包含5重量份的胶黏剂,1.5-3重量份的有机扩散粒子。进一步的,所述的扩散层包括5份重量的胶黏剂,1-3重量份的有机扩散粒子。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中的胶黏剂选自聚氨酯。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中有机粒子的粒径为1-10μm。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中的有机扩散粒子的粒径最优选为1-3μm。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的厚度占最大扩散粒子粒径的1/2-2/3。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的厚度占最大扩散粒子粒径的2/3。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的雾度为3-6%。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膜的总厚度为111-114μm;所述第一阻隔膜、第二阻隔膜的厚度为12μm;增亮层的厚度为10μm;扩散层的厚度为2-5μm;量子点胶层的厚度为75μm。进一步的,所述增亮层中的胶黏剂为丙烯酸树脂,所述增亮层中棱镜结构的横截面的顶角为60-75度,所述棱镜结构的高度为10μm;所述扩散层包括5重量份的胶黏剂,所述扩散层中的胶黏剂为聚氨酯,所述扩散层包括1.5-3重量份的有机粒子,所述有机粒子为PMMA,所述PMMA粒子的粒径为1-3μm,所述扩散层的厚度为2μm,是最大扩散粒子粒径的2/3;所述量子点胶层中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的重量比为1:1-3。上述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3-5。进一步的,所述增亮层中的胶黏剂为丙烯酸树脂,所述增亮层中棱镜结构的横截面的顶角为60度,所述棱镜结构的高度为10μm;所述扩散层包括5重量份的胶黏剂,所述扩散层中的胶黏剂为聚氨酯,所述扩散层包括1.5重量份的有机粒子,所述有机粒子为PMMA,所述PMMA粒子的粒径为1-3μm,所述扩散层的厚度为2μm,是最大扩散粒子粒径的2/3;所述量子点胶层中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的重量比为1:3。上述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量子点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膜应用于小尺寸显示设备中。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膜适用于超薄侧入式背光模组或灯具装置中。进一步的,在制备过程中,所述量子点胶层先配制成量子点胶层涂布液,所述量子点涂布液包含丙烯酸树脂,量子点浓缩液,二氧化钛粒子,光引发剂,助剂;所述扩散层先配置成扩散层涂布液,所述扩散层涂布液包括胶黏剂、有机扩散粒子、固化剂和溶剂;所述增亮层先配置成增亮层涂布液。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胶层涂布液包含100质量份丙烯酸树脂、10质量份量子点浓缩液和3重量份的二氧化钛粒子;所述量子点浓缩液为量子点与IBOA(丙烯酸异冰片酯)的分散液,所述量子点浓缩液包括15wt%量子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蒸镀方法制备第一和第二阻隔膜;(2)配置扩散层涂布液:将有机扩散粒子加入到胶黏剂中,并加入溶剂,搅拌30min,加入固化剂,再搅拌30min,得到扩散层涂布液;(3)将扩散层涂布液均匀涂布在第一阻隔膜的非阻隔层表面,经过烘箱固化形成扩散层,制成低雾度阻隔膜备用;所述烘箱温度为80-100℃,固化时间为5-10分钟;(4)配置增亮层涂布液;(5)将增亮层涂布液涂布在第二阻隔膜的非阻隔层表面,过结构辊复制微结构,过UV灯固化后形成增亮层,制成增亮阻隔膜备用;(6)配置量子点胶层涂布液:加入胶黏剂,无机粒子,量子点浓缩液,惰性气体保护下搅拌2-3h;(7)使用量子点胶层涂布液贴合步骤(3)得到的低雾度阻隔膜,和步骤(4)得到的增亮阻隔膜,通过UV固化;(8)将贴合好的材料放入烘房熟化,制得量子点膜。进一步的,步骤(5)中的结构辊为铜辊,复制微结构后采用UV固化。进一步的,步骤(7)中的量子点胶层的下层贴合低雾度阻隔膜的阻隔层面,量子点胶层的上层贴合增亮阻隔膜的阻隔层面。进一步的,步骤(7)中的贴合工艺采用精密涂布贴合技术,过UV灯30-100W,3-5min固化。进一步的,步骤(8)中的熟化温度为60-100℃,熟化时间为1-2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膜通过调节红、绿量子点的比例来调配色坐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膜通过调整扩散层的雾度和增亮层中棱镜结构的顶角角度调整亮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膜由中间层的量子点胶层,上层的增亮阻隔膜层,下层的低雾度阻隔膜层组成。中间的量子点胶层通过调配红色、绿色量子点的比例,可实现对量子点膜的色坐标调整;上层的增亮阻隔膜层是在阻隔膜表面复制棱镜结构,其棱镜结构材料为UV树脂,其作用为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量子点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膜依次包括增亮层、第二阻隔膜、量子点胶层、第一阻隔膜和扩散层;所述增亮层包括棱镜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膜依次包括增亮层、第二阻隔膜、量子点胶层、第一阻隔膜和扩散层;所述增亮层包括棱镜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层中棱镜结构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为圆角,所述顶角的角度为60-9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膜和第二阻隔膜均包括阻隔层表面和非阻隔层表面;第一阻隔膜的非阻隔层表面与所述扩散层贴合,第二阻隔膜的非阻隔层表面与增亮层贴合;所述第一阻隔膜和第二阻隔膜的阻隔层表面分别贴合于量子点胶层的下表面和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胶层包括分散于量子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陈冲徐雍捷李培源徐良霞孙书政刘伟唐海江张彦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