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118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器,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底部(101)和位于底部(101)上方的多个散热鳍(102),散热鳍(102)与散热鳍(102)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散热器本体上设有多个开口于散热器本体表面的孔隙(4),所述散热器本体由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工艺制得还包括风扇(2),所述散热鳍(102)呈长方柱体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散热器本体上众多的孔隙增加了散热面积,相比较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散热鳍的复杂程度或者数量来增加散热面积的方式,本技术方案更加有利于散热器的小型化、低成本化,以及散热性能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散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增大了散热面积的散热器。
技术介绍
电脑CPU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不将这些热量及时散发出去,轻则导致死机,重则可能将CPU烧毁。风冷散热器这是现在最常见的散热器类型,通常包括一个散热风扇和带有多个散热鳍的散热片。这一类的散热片通常使用压铸法或者牵引成型法制造。其工作原理是将CPU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片、散热鳍上,然后再通过风扇将热量带走。风冷散热器为了将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通常采用增加散热鳍的数量,或者使散热鳍造型复杂化以增加表面积的方法,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实现散热效率的提高。但是通过使散热鳍造型复杂化以增加表面积的方法,会导致散热器加工难度随着散热鳍的复杂程度成比例上升,并且散热鳍造型复杂化和增加散热鳍数量的方法都会增加生产成本,增大散热器整体尺寸,增加重量。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MIM工艺)是一种现有的比较成熟的金属加工成型技术,其包括两种基本加工方法,第一种加工方法的主要工艺过程是:首先将金属粉末与粘结剂均匀掺混在一起,而后在加热塑化状态下用注射成形机注入模具模腔内固化成形,然后用化学或热分解的方法将成形坯中的粘结剂脱除成为脱脂坯料,最后经烧结致密化得到最终产品;第二种方法是的前几个主要工艺步骤与第一张方法相同,只是在形成脱脂坯料后不再进行烧结。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在烧结之前,脱除粘结剂后的脱脂毛坯上存在着粘结剂排出留下的微小孔隙,烧结能使多孔的脱脂毛坯收缩致密化,并使脱脂毛坯上的微小孔隙消除。而由第二种方法未经烧结,制得的最终产品上会存在着微小孔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散热器需要增加散热鳍造型的复杂程度或者散热鳍数量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更加小巧、散热性能优良且低成本的散热器。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底部和位于底部上方的多个散热鳍,散热鳍与散热鳍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散热器本体上设有多个开口于散热器本体表面的孔隙。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器本体由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工艺制得。作为优选,所述孔隙为钻孔。作为优选,多个所述孔隙在散热器本体内部连通。作为优选,还包括风扇。作为优选,所述散热鳍呈长方柱体形状。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散热器本体上众多的孔隙增加了散热面积,相比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散热鳍的复杂程度或者数量来增加散热面积的方式,本技术方案更加有利于散热器的小型化、低成本化,以及散热性能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Ⅰ处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表面”、“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实施例1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底部101和位于底部101上方的多个散热鳍102,散热鳍102与散热鳍102之间存在间隙。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器本体由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工艺制得,在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工艺的过程中,脱脂后不再进行烧结。由此制得的脱脂毛坯上存在着众多脱脂后残留形成的孔隙4,这些孔隙4开口于散热器本体表面。本实施例中散热器本体制成如图1中的形状,其中散热鳍102呈长方柱体形状。相邻散热鳍102之间存在间隙,增大了散热器本体的表面积。散热器本体安装在热源3(如电脑CPU等)上,其底部101直接与热源3接触。散热鳍102顶部可拆卸的安装有作为风冷装置的风扇2,风扇2能够促进空气在散热器本体表面流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热源3发热时,其热量会以传导的方式传递到散热器本体上,进而从散热器本体表面散发。而此时,由于众多的孔隙4,散热器本体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因而可以从其表面快速地释放热量。若风扇2启动,不仅增加了气体的流动速率,同时还可在孔隙4内形成乱流,从而进一步增加热传导率,加速散热器的放热速度。所以本技术方案中散热器的表面积扩大方式并不是通过增加散热鳍造型的复杂程度或者散热鳍数量,而是通过散热器本体上众多的孔隙4以更加简单地增加表面积。这种方式有利于散热器的小型化、低成本化,以及放热性的提高。而且,通过风扇2的运转,提高了热传导率,进一步加速散热速度,从而得到了一个低热阻的散热器。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器如附图3所示,也包括散热器本体、风扇,散热器本体放置在热源3(如电脑CPU等)上,散热器本体包括底部和多个散热鳍。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器本体为一导热金属块,在散热鳍上,钻设有多个孔隙4,在散热器本体内部,同一散热鳍上的孔隙相互连通。同时在散热器本体的底部内也存在着孔隙4,该孔隙在图3中未示出。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散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底部(101)和位于底部(101)上方的多个散热鳍(102),散热鳍(102)与散热鳍(102)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散热器本体上设有多个开口于散热器本体表面的孔隙(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底部(101)和位于底部(101)上方的多个散热鳍(102),散热鳍(102)与散热鳍(102)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散热器本体上设有多个开口于散热器本体表面的孔隙(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由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工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苏毅王方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达特精密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