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萍专利>正文

多段外壳壳管式单间隔板冷水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107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6:26
多段外壳壳管式单间隔板冷水换热器,包括外壳、前端盖、前隔板、间隔板、后端盖、后隔板和铜管;所述外壳为圆柱形的铸铁外壳,多段所述外壳首尾相连串接在一起并密封;每一段的所述外壳作为一个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的外壳;每一段的所述外壳均设有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排气口和排油口;前端盖的底壳和管壳的边沿有螺栓孔;所述间隔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两段外壳的端部;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后隔板之间形成水腔;所述后隔板开设有环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多个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的水路共用,减少空间占用,随时根据实际运行工况保证稳定的工况下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段外壳壳管式单间隔板冷水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央空调
,尤其涉及多段外壳壳管式单间隔板冷水换热器。
技术介绍
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与冷凝器都是换热器的一种具体形式,在中央空调行业中,蒸发器的形式更为多种多样,包括管壳式、板式等多种形式。管壳式一般适用于制备冷水的风冷机组。在全国大部分区域中,不同的季节差异导致制冷量不同,例如夏季的制冷高峰的时候需要开足马力进行制冷,但在冬季等制冷需求较少的季节则不需要足额开动功率。目前也有变频技术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制冷量变化的问题,但是对于过大的制冷量变化其实无能为力。单台冷水机组能够提供的冷量是有限的,由多台冷水机组一起运行以提高制冷量,各自的制冷系统仍然独立运行互不干扰,在制冷量需求减少的时候停止若干个制冷系统。但多个制冷系统的布置会导致空间利用率的问题,冷凝器安装在室外一般尚可解决,但作为蒸发器必须安装在室内,而容纳蒸发器的空间是有限的,必须考虑到多个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的安装空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段外壳壳管式单间隔板冷水换热器。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多段外壳壳管式单间隔板冷水换热器,包括外壳、前端盖、前隔板、间隔板、后端盖、后隔板和铜管;所述外壳为圆柱形的铸铁外壳,多段所述外壳首尾相连串接在一起并密封;每一段的所述外壳作为一个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的外壳;每一段的所述外壳均设有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排气口和排油口;排气口焊接有套管,然后套管上再安装有一个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包括中空的圆柱铜壳、垫在圆柱铜壳的端面的密封垫,以及插在所述圆柱铜壳的内部的截流碟片,所述截流碟片由外部的电动驱动器驱动,以调节所述截流碟片的开度;所述前端盖扣在所述前隔板;所述前端盖为铸造一体成型,包括底壳、外缘、管壳和进出水隔板,所述管壳凸起于所述底壳,所述管壳上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出水隔板横贯所述底壳内部的左右,将所述前端盖的内部分割为进水腔和出水腔两个部分;在所述底壳的边缘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在所述管壳的边缘再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这些螺栓孔用于连接外壳;所述前隔板的外圈密封焊接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的外圈,并超出所述外壳的外沿以形成一定数量的螺栓孔的空间,并与所述前端盖螺栓连接;所述前隔板开设有贯穿的用于容纳铜管的孔,所述铜管以胀管工艺贯穿该孔形成密封;所述前隔板的中部开设有水平槽,该水平槽容纳所述进出水隔板形成密封配合;所述间隔板为铸铁Q235制成;其开设有对应所述铜管的位置的圆孔,供所述铜管穿过,并将所述铜管胀管后与所述间隔板密封;所述间隔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两段外壳的端部;所述间隔板的边沿开设有梯形的焊接台阶,焊接台阶用于承接左右两端的外壳,两个台阶中间为环绕所述间隔板的边沿的凸起,该凸起突出于所述外壳;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后隔板之间形成水腔,所述后端盖的顶部设置排气阀,底部设置排水阀;所述后隔板的一端面的外圈密封焊接于所述外壳的第二端的外圈,所述后隔板的另一端面的外圈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容纳所述后端盖的外圈;所述铜管在所述外壳内部,其为贯穿所述整个外壳的第一端、第二端、前隔板、间隔板和后隔板的整根管。本专利技术将多个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的水路共用,制冷剂管路则在每个单独的外壳内,减少空间占用;排气阀能够保证外壳内的压力安全,截留碟片可以随时根据实际运行工况,根据设定的程序自动调节截流碟片的开度,从而保证在稳定的工况下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竖直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其中:外壳10、前端盖11、前隔板12、后端盖13、间隔板14、后隔板15、制冷剂进口h、制冷剂出口c、排气口e、排油口d、出气口g、排水口f、进出水隔板110、底壳111、管壳113、进水口114、出水口115、螺栓孔1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多段外壳壳管式单间隔板冷水换热器,包括外壳10、前端盖11、前隔板12、间隔板14、后端盖13、后隔板15和铜管;所述外壳10为圆柱形的铸铁外壳,多段所述外壳10首尾相连串接在一起并密封;每一段的所述外壳10作为一个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的外壳;每一段的所述外壳10均设有制冷剂进口h、制冷剂出口c、排气口e和排油口d;排气口e焊接有套管,然后套管上再安装有一个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包括中空的圆柱铜壳、垫在圆柱铜壳的端面的密封垫,以及插在所述圆柱铜壳的内部的截流碟片,所述截流碟片由外部的电动驱动器驱动,以调节所述截流碟片的开度;将多个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的水路共用,制冷剂管路则在每个单独的外壳内,减少空间占用;排气阀能够保证外壳10内的压力安全,截留碟片可以随时根据实际运行工况,根据设定的程序自动调节截流碟片的开度,从而保证在稳定的工况下运行。所述前端盖11扣在所述前隔板12;所述前端盖11为铸造一体成型,包括底壳111、外缘112、管壳113和进出水隔板110,所述管壳113凸起于所述底壳111,所述管壳113上开设有进水口114、出水口115;所述进出水隔板110横贯所述底壳111内部的左右,将所述前端盖11的内部分割为进水腔和出水腔两个部分;在所述底壳111的边缘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116,在所述管壳113的边缘再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这些螺栓孔用于连接外壳10;进水腔和出水腔分别将进水和出水集中起来,前端盖11通过螺栓与前隔板12连接起来,方便安装制造和维修拆解。所述前隔板12的外圈密封焊接于所述外壳10的第一端的外圈,并超出所述外壳10的外沿以形成一定数量的螺栓孔的空间,并与所述前端盖11螺栓连接;所述前隔板12开设有贯穿的用于容纳铜管的孔,所述铜管以胀管工艺贯穿该孔形成密封;所述前隔板12的中部开设有水平槽,该水平槽容纳所述进出水隔板110形成密封配合;该水平槽使所述前端盖11的进水腔和出水腔的间隔更为牢固,避免水路产生短路;而且能在安装前隔板12和前端盖11的时候作为限位部件,安装更精确方便。所述间隔板14为铸铁Q235制成;其开设有对应所述铜管的位置的圆孔,供所述铜管穿过,并将所述铜管胀管后与所述间隔板14密封;所述间隔板14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两段外壳10的端部;所述间隔板14的边沿开设有梯形的焊接台阶,焊接台阶用于承接左右两端的外壳10,两个台阶中间为环绕所述间隔板14的边沿的凸起,该凸起突出于所述外壳10;在整个壳管式换热器较短时,可以将各段的外壳10都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于间隔板14,从而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这样的结构强度高;在两个外壳10之间设置间隔板14能使得焊接强度更高,因为焊接台阶和凸起可以获得更大的焊接面积。所述后端盖13与所述后隔板15之间形成水腔,所述后端盖13的顶部设置排气阀,底部设置排水阀;排气阀用于高压时自动泄压,保证安全;排水阀在需要检修时放掉水。所述后隔板15的一端面的外圈密封焊接于所述外壳10的第二端的外圈,所述后隔板15的另一端面的外圈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容纳所述后端盖13的外圈;所述铜管在所述外壳10内部,其为贯穿整个所述外壳10的第一端、第二端、前隔板12、间隔板14和后隔板15的整根管。采用环槽形成密封会更加牢靠。所述制冷剂出口c的直径为50mm;所述制冷剂出口c位于所述外壳10的顶部;所述制冷剂进口h的直径为24mm。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段外壳壳管式单间隔板冷水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多段外壳壳管式单间隔板冷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前端盖、前隔板、间隔板、后端盖、后隔板和铜管;所述外壳为圆柱形的铸铁外壳,多段所述外壳首尾相连串接在一起并密封;每一段的所述外壳作为一个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的外壳;每一段的所述外壳均设有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排气口和排油口;排气口焊接有套管,然后套管上再安装有一个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包括中空的圆柱铜壳、垫在圆柱铜壳的端面的密封垫,以及插在所述圆柱铜壳的内部的截流碟片,所述截流碟片由外部的电动驱动器驱动,以调节所述截流碟片的开度;所述前端盖扣在所述前隔板;所述前端盖为铸造一体成型,包括底壳、外缘、管壳和进出水隔板,所述管壳凸起于所述底壳,所述管壳上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出水隔板横贯所述底壳内部的左右,将所述前端盖的内部分割为进水腔和出水腔两个部分;在所述底壳的边缘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在所述管壳的边缘再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这些螺栓孔用于连接外壳;所述前隔板的外圈密封焊接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的外圈,并超出所述外壳的外沿以形成一定数量的螺栓孔的空间,并与所述前端盖螺栓连接;所述前隔板开设有贯穿的用于容纳铜管的孔,所述铜管以胀管工艺贯穿该孔形成密封;所述前隔板的中部开设有水平槽,该水平槽容纳所述进出水隔板形成密封配合;所述间隔板为铸铁Q235制成;其开设有对应所述铜管的位置的圆孔,供所述铜管穿过,并将所述铜管胀管后与所述间隔板密封;所述间隔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两段外壳的端部;所述间隔板的边沿开设有梯形的焊接台阶,焊接台阶用于承接左右两端的外壳,两个台阶中间为环绕所述间隔板的边沿的凸起,该凸起突出于所述外壳;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后隔板之间形成水腔,所述后端盖的顶部设置排气阀,底部设置排水阀;所述后隔板的一端面的外圈密封焊接于所述外壳的第二端的外圈,所述后隔板的另一端面的外圈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容纳所述后端盖的外圈;所述铜管在所述外壳内部,其为贯穿整个所述外壳的第一端、第二端、前隔板、间隔板和后隔板的整根管。...

【技术特征摘要】
1.多段外壳壳管式单间隔板冷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前端盖、前隔板、间隔板、后端盖、后隔板和铜管;所述外壳为圆柱形的铸铁外壳,多段所述外壳首尾相连串接在一起并密封;每一段的所述外壳作为一个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的外壳;每一段的所述外壳均设有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排气口和排油口;排气口焊接有套管,然后套管上再安装有一个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包括中空的圆柱铜壳、垫在圆柱铜壳的端面的密封垫,以及插在所述圆柱铜壳的内部的截流碟片,所述截流碟片由外部的电动驱动器驱动,以调节所述截流碟片的开度;所述前端盖扣在所述前隔板;所述前端盖为铸造一体成型,包括底壳、外缘、管壳和进出水隔板,所述管壳凸起于所述底壳,所述管壳上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出水隔板横贯所述底壳内部的左右,将所述前端盖的内部分割为进水腔和出水腔两个部分;在所述底壳的边缘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在所述管壳的边缘再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这些螺栓孔用于连接外壳;所述前隔板的外圈密封焊接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的外圈,并超出所述外壳的外沿以形成一定数量的螺栓孔的空间,并与所述前端盖螺栓连接;所述前隔板开设有贯穿的用于容纳铜管的孔,所述铜管以胀管工艺贯穿该孔形成密封;所述前隔板的中部开设有水平槽,该水平槽容纳所述进出水隔板形成密封配合;所述间隔板为铸铁Q235制成;其开设有对应所述铜管的位置的圆孔,供所述铜管穿过,并将所述铜管胀管后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萍周永潮梁辉吴建龙梁舒欣周嘉欣龙炽坚梁美芳谭锦荣梁美莹周友开李伟明陈志雄梁靖玮
申请(专利权)人:杨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