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090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塔,包括冷却塔塔体,所述冷却塔塔体为箱体结构,所述冷却塔塔体中包括热水进料箱、第一冷却水桥、第一水筛箱、第一冷却塔填料、过渡接水箱、第二冷却水桥、第二水筛箱;所述热水进料箱与第一水筛箱并列间距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冷却水桥位于所述热水进料箱和所述第一水筛箱之间,所述热水进料箱的若干出水端分别导通若干所述第一冷却水桥的入水端,若干所述第一冷却水桥的出水端导通所述第一水筛箱的若干入水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在待冷却水进入填料蒸发冷却之前,通过冷却水桥的方式,使待冷却水实现了初步冷却,由于对水进行了初步降温,减少了下一步的填料式冷却工序产生的水蒸气,节约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塔
本技术属于冷却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塔。
技术介绍
冷却塔主要应用于空调冷却系统、冷冻系列、注塑、制革、发泡、发电、铸造、热处理、汽轮机、铝型材加工、空压机、工业水冷却等领域,应用最多的为空调冷却、冷冻、塑胶化工行业,烟气喷淋吸收及化工介质喷淋等,现有的冷却塔中主要采用冷却填料的形式散热,利用水的蒸发散热原理达到降温的作用,由于初始待冷却水的水温较高,直接喷淋在填料层上会造成大量水分蒸发,形成浪费,待冷却水直接喷淋在在填料层上时很容易造成喷淋不均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却塔,实现冷却塔提高冷却效果的基础上,还降低了水分蒸发滤。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冷却塔,包括冷却塔塔体,所述冷却塔塔体为箱体结构,所述冷却塔塔体中包括热水进料箱、第一冷却水桥、第一水筛箱、第一冷却塔填料、过渡接水箱、第二冷却水桥、第二水筛箱、第二冷却填料、冷水蓄水箱;所述热水进料箱与第一水筛箱并列间距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冷却水桥位于所述热水进料箱和所述第一水筛箱之间,所述热水进料箱的若干出水端分别导通若干所述第一冷却水桥的入水端,若干所述第一冷却水桥的出水端导通所述第一水筛箱的若干入水端;所述第一冷却塔填料对应在所述第一水筛箱正下方;所述过渡接水箱对应在所述第一冷却塔填料正下方,所述第二水筛箱与所述过渡接水箱间距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二水筛箱位于所述热水进料箱正下方,若干所述第二冷却水桥位于所述第二水筛箱与所述过渡接水箱之间,所述过渡接水箱的若干出水端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二冷却水桥的入水端导通,若干所述第二冷却水桥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水筛箱的若干入水端导通;所述第二冷却填料对应在所述第二水筛箱正下方,所述冷水蓄水箱对应在所述第二冷却填料下方;所述冷水蓄水箱的腔底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水进料箱的腔底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冷水蓄水箱的腔内内壁上侧设置有水位传感器。进一步的,还包括循环管、和出水管,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循环管的吸水端导通所述冷水蓄水箱,所述循环管的出水端导通所述热水进料箱,所述冷水蓄水箱还设置所述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水阀。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在待冷却水进入填料蒸发冷却之前,通过冷却水桥的方式,使待冷却水实现了初步冷却,由于对水进行了初步降温,减少了下一步的填料式冷却工序产生的水蒸气,节约了水资源;同时采用独特的斜面分流式漏水结构,使第一水筛箱中的水均匀漏至下方的冷却塔填料中,最大限度提高了冷却塔填料的有效冷却效率,同时采用引导气轮舵机主动寻找最大阻力的方式分配个处通风流量,使整个冷却塔中的气流更加均衡。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整体外部第一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整体外部第二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整体外部第三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整体内部结构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沿附图7的C向剖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侧视图;附图7为本技术俯视图;附图8为本技术中的冷却水流和空气流流向示意图;附图9为第一冷却水桥示意图;附图10为热水进料箱、第一冷却水桥和第一水筛箱连通关系结构示意图;附图11为导漏槽和分流槽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至4所示,一种冷却塔,包括冷却塔塔体28,所述冷却塔塔体28为箱体结构,所述冷却塔塔体28中包括热水进料箱71、第一冷却水桥3、第一水筛箱15、第一冷却塔填料14、过渡接水箱13、第二冷却水桥12、第二水筛箱9、第二冷却填料7、冷水蓄水箱11;所述热水进料箱71与第一水筛箱15并列间距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冷却水桥位于所述热水进料箱71和所述第一水筛箱15之间,所述热水进料箱71的若干出水端分别导通若干所述第一冷却水桥3的入水端,若干所述第一冷却水桥3的出水端导通所述第一水筛箱15的若干入水端;所述第一冷却塔填料14对应在所述第一水筛箱15正下方;所述过渡接水箱13对应在所述第一冷却塔填料14正下方,所述第二水筛箱9与所述过渡接水箱13间距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二水筛箱9位于所述热水进料箱71正下方,若干所述第二冷却水桥12位于所述第二水筛箱9与所述过渡接水箱13之间,所述过渡接水箱13的若干出水端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二冷却水桥12的入水端导通,若干所述第二冷却水桥12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水筛箱9的若干入水端导通;所述第二冷却填料7对应在所述第二水筛箱9正下方,所述冷水蓄水箱11对应在所述第二冷却填料7下方;采用上下层交替式冷却方法,在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还提高了冷却效果,在使用蒸发式第一冷却塔填料14和第二冷却填料7冷却之前都分别采用了第一冷却水桥3和第二冷却水桥12的预降温方式,使待冷却水实现了初步冷却,由于对水进行了初步降温,减少了下一步的填料式冷却工序产生的水蒸气,节约了水资源;所述冷水蓄水箱11的腔底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01,所述热水进料箱71的腔底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403,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40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03,可以比较出冷却后的温差,便于进一步的调节风机的风量,所述冷水蓄水箱11的腔内内壁上侧设置有水位传感器402,在液面达到水位传感器402时会被触发,向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有效防止溢出。还包括循环管18、和出水管23,所述循环管18上设置有水泵20,所述循环管18的吸水端导通所述冷水蓄水箱11,所述循环管18的出水端导通所述热水进料箱71,所述冷水蓄水箱11还设置所述出水管23,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水阀22;若检测到冷水蓄水箱11中的水温还没达到预想的温度,启动循环管18上的水泵20,使冷水蓄水箱11中的水回流至热水进料箱71中,冷却过程,直至达到预设温度,当达到预设温度后打开出水管23上的水阀,冷却后的水排出,循环管18可以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冷却量。还包括负压风机25、导风管27、冷却水桥罩26、风机所在壁16和支撑台6;所述支撑台6水平盖设与所述第二水筛箱9上侧,竖向设置的所述风机所在壁16设置于所述热水进料箱71和所述支撑台6之间,有效利用了热水进料箱71和所述支撑台6之间的空间,所述冷却塔塔体28内的风机所在壁16、第一冷却水桥3、第二冷却水桥12和所述第一冷却塔填料14之间形成主负压腔8,所述风机所在壁16上并列设置有两所述负压风机25;两所述负压风机25吸风端导通所述主负压腔8,所述负压风机25出风端连通外界;所述冷却水桥罩26罩设在若干所述第一冷却水桥3上方,使所述第一冷却水桥3上方形成第一副负压腔4;冷却塔塔体28中,若干所述第二冷却水桥12和所述冷水蓄水箱11之间形成第二副负压腔51,所述导风管27将所述第一副负压腔4和第二副负压腔51导通;所述第一冷却塔填料14的进风端导通外界,所述第一冷却塔填料14的出风端导通所述主负压腔8,且第一冷却塔填料14的出风端与两所述负压风机25的吸风端在主负压腔8中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冷却填料7的进风端导通外界,所述第二冷却填料7的出风端导通所述第二副负压腔51,如图8所示的气流方向箭头57,当启动两所述负压风机25,调节风量后,主负压腔8形成负压,在负压作用下第一副负压腔4和第二副负压腔51中的空气穿过所对应的气流通过间隙36连续流入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冷却塔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塔体(28),所述冷却塔塔体(28)为箱体结构,所述冷却塔塔体(28)中包括热水进料箱(71)、第一冷却水桥(3)、第一水筛箱(15)、第一冷却塔填料(14)、过渡接水箱(13)、第二冷却水桥(12)、第二水筛箱(9)、第二冷却填料(7)和冷水蓄水箱(11);所述热水进料箱(71)与第一水筛箱(15)并列间距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冷却水桥位于所述热水进料箱(71)和所述第一水筛箱(15)之间,所述热水进料箱(71)的若干出水端分别导通若干所述第一冷却水桥(3)的入水端,若干所述第一冷却水桥(3)的出水端导通所述第一水筛箱(15)的若干入水端;所述第一冷却塔填料(14)对应在所述第一水筛箱(15)正下方;所述过渡接水箱(13)对应在所述第一冷却塔填料(14)正下方,所述第二水筛箱(9)与所述过渡接水箱(13)间距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二水筛箱(9)位于所述热水进料箱(71)正下方,若干所述第二冷却水桥(12)位于所述第二水筛箱(9)与所述过渡接水箱(13)之间,所述过渡接水箱(13)的若干出水端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二冷却水桥(12)的入水端导通,若干所述第二冷却水桥(12)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水筛箱(9)的若干入水端导通;所述第二冷却填料(7)对应在所述第二水筛箱(9)正下方,所述冷水蓄水箱(11)对应在所述第二冷却填料(7)下方;所述冷水蓄水箱(11)的腔底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01),所述热水进料箱(71)的腔底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403),所述冷水蓄水箱(11)的腔内内壁上侧设置有水位传感器(4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塔体(28),所述冷却塔塔体(28)为箱体结构,所述冷却塔塔体(28)中包括热水进料箱(71)、第一冷却水桥(3)、第一水筛箱(15)、第一冷却塔填料(14)、过渡接水箱(13)、第二冷却水桥(12)、第二水筛箱(9)、第二冷却填料(7)和冷水蓄水箱(11);所述热水进料箱(71)与第一水筛箱(15)并列间距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冷却水桥位于所述热水进料箱(71)和所述第一水筛箱(15)之间,所述热水进料箱(71)的若干出水端分别导通若干所述第一冷却水桥(3)的入水端,若干所述第一冷却水桥(3)的出水端导通所述第一水筛箱(15)的若干入水端;所述第一冷却塔填料(14)对应在所述第一水筛箱(15)正下方;所述过渡接水箱(13)对应在所述第一冷却塔填料(14)正下方,所述第二水筛箱(9)与所述过渡接水箱(13)间距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二水筛箱(9)位于所述热水进料箱(71)正下方,若干所述第二冷却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水长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李氏冷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