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竣量专利>正文

一种五边形双车位多层立体停存车机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042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五边形双车位多层立体停存车机械装置,采用双五边形立体框架、双存车位、五边形轿厢、旋转平台构成本装置构成。双五边形双车位框架多层车库、整体稳定性好,进一步优化车库进出口通道,解决大容量塔式车库出入口瓶颈问题,有效提升存放和提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边形双车位多层立体停存车机械装置
本技术公开一种五边形双车位多层立体停存车机械装置,涉及固定建筑物多层立体停车库

技术介绍
本技术的任务是公开一种五边形双车位多层立体停存车机械装置。立体停车库是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首选设施,专利技术设计该装置可以解决现有塔式立体停车设备高峰期存取车辆等候时间长、入口停车技术要求高、大容量车库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增加经济效益,节省社会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由双五边形立体框架、双车位、五边形轿厢、旋转平台构成本装置。五边形双车位多层立体停存车装置由外立柱101、内立柱102、外拉承重梁103、内拉承重梁104、斜拉梁105、车位承重梁106、导轨定位座107、车位承重梁支座108、导轨109、对重导轨110、斜支撑梁111、轮胎梳叉托盘112、托盘支座113、对重导轨支承梁114、五边形轿厢115、轿厢导轨116、入口导轨117、入口支板118、轿厢坑仓119、内拉承重梁围板120、旋转平台121、轿厢托板122、出口导轨123、出口支板124、外立柱连接板125、外立柱铆钉126、外立柱拉梁铆钉127、内立柱连接板128、内立柱铆钉129、内立柱拉梁铆钉130、顶梁架131构成。五根外立柱101之间有外拉承重梁103通过外立柱连接板125、外立柱铆钉126连接固定。外立柱之间内转角108°,形成外五边形。五根内立柱102之间有内拉承重梁104通过内立柱连接板128、内立柱铆钉129连接固定。内立柱之间内转角为108°,形成内五边形。五根内立柱102对应于两根外立柱101之间的中线竖立,外立柱101与内立柱102之间有斜拉梁105连接固定,外立柱101一侧的斜拉梁105通过外立柱连接板125、外立柱拉梁铆钉127连接固定在一起。内立柱102一侧的斜拉梁105通过内立柱连接板128、内立柱拉梁铆钉130固定在一起,整体构成为双五边形体。顶梁架131与外立柱101、内立柱102上部连接固定在一起,便于安装起吊升降装置。斜支撑梁111上端与上层的外拉承重梁103、下端与外立柱101连接固定。内拉承重梁围板120固定在车位承重梁支座108轿厢一侧,内外立柱之间通过承重梁、斜拉梁构成双五边形体,双五边形体叠加后构成五边形多层框架。五根轿厢导轨116分别安装在五根内立柱102内侧,五边形轿厢115安装在五根轿厢导轨116之间,由升降装置控制升降。轿厢托板(122)固定在内立柱(102)之间的内拉承重梁(104)上。存车车位的四根导轨109的两端通过导轨定位座107分别连接固定在车位承重梁106和内拉承重梁104上,车位承重梁106通过车位承重梁支座108连接固定在外拉承重梁103上。六块轮胎梳叉托盘112分别连接固定在托盘支座113上,承载车辆轮胎,托盘支座113分别连接固定在车位承重梁106和内拉承重梁104上,存车车位为双车位设计,构成一个存车基本单元,每个存车层面安装五个存车基本单元。出口候停车位的四根出口导轨123两端通过导轨定位座107分别连接固定在车辆出口处的外拉承重梁103、内拉承重梁104上,六块轮胎梳叉托盘112连接固定在托盘支座113上,托盘支座113连接固定在外拉承重梁103、内拉承重梁104上。出口支板124分别连接固定在车辆出口处的托盘支座113外侧。入口候停车位的四根入口导轨117两端通过导轨定位座107分别连接固定在车辆入口处的外拉承重梁103、内拉承重梁104上,六块轮胎梳叉托盘112连接固定在托盘支座113上,托盘支座113连接固定在外拉承重梁103、内拉承重梁104上。入口支板118连接固定在车辆入口处的托盘支座113外侧上。出入口候停车位为双车位设计。对重导轨支承梁114分别固定在内立柱102与外拉承重梁103中线之间,对重导轨110固定在对重导轨支承梁114上。轿厢坑仓119设置在六边形立体框架底部。旋转平台121安装在轿厢坑仓119中。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采用双五边形双车位框架多层车库、整体稳定性好,同时进一步优化车库进出口通道,解决大容量塔式车库出入口瓶颈问题,有效提升存放和提取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框架机械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五根外立柱101之间有外拉承重梁103通过外立柱连接板130外立柱铆钉131连接固定在一起。外立柱101之间内转角108°,形成外五边形。内立柱102之间有内拉承重梁104通过内立柱连接板128、内立柱铆钉129连接固定在一起。内立柱102之间内转角为108°,形成内五边形。内立柱102对应于外立柱101之间的中线竖立,外立柱101与内立柱102之间有斜拉梁105连接,外立柱101一侧的斜拉梁105通过外立柱连接板125、外立柱拉梁铆钉127连接固定在一起。内立柱102一侧的斜拉梁105通过内立柱连接板128、内立柱拉梁铆钉130连接固定在一起。相互之间组成多个三角形,整体构成为双五边形体。顶梁架131与外立柱101、内立柱102上部连接固定在一起,用于安装五边形轿厢(115)的起吊升降装置。斜支撑梁111上端与上层的外拉承重梁103、下端与外立柱101连接固定,起支撑作用。内拉承重梁围板120固定在车位承重梁支座108轿厢一侧,有安全防护作用。内外立柱之间通过承重梁、斜拉梁构成双五边形体,双五边形体叠加后构成五边形多层框架。五根轿厢导轨116分别安装在五根内立柱102内侧,五边形轿厢115安装在五根轿厢导轨116之间,由升降装置控制升降。轿厢托板(122)固定在内立柱(102)之间的内拉承重梁(104)上。存车车位的四根导轨109两端通过导轨定位座107分别连接固定在车位承重梁106和内拉承重梁104上,车位承重梁106通过车位承重梁支座108连接固定在外拉承重梁103上,六块轮胎梳叉托盘112分别连接固定在托盘支座113上,承载车辆轮胎,托盘支座113分别连接固定在车位承重梁106和内拉承重梁104上,存车车位为双车位设计,构成一个存车基本单元,每个存车层面安装五个存车基本单元。出口候停车位的四根出口导轨123两端通过导轨定位座107分别连接固定在车辆出口处的外拉承重梁103、内拉承重梁104上,六块轮胎梳叉托盘112分别连接固定在托盘支座113上,托盘支座113连接固定在外拉承重梁103、内拉承重梁104上。出口支板118连接固定在车辆出口处的托盘支座113外侧。入口候停车位的四根入口导轨117两端通过导轨定位座107分别连接固定在车辆入口处的外拉承重梁103、内拉承重梁104上,六块轮胎梳叉托盘112连接固定在托盘支座113上,托盘支座113连接固定在外拉承重梁103、内拉承重梁104上。入口支板118连接固定在车辆入口处的托盘支座113外侧上,安装在外五边形外侧。出入口候停车位为双车位设计,构成车辆出入口候停车位基本单元,为提高存储效率入口处最多设置为4个单元八个候停车位。对重导轨支承梁114分别固定在内立柱102与外拉承重梁103中线之间,对重导轨110固定在对重导轨支承梁114上,控制对重在对重导轨(110)上平稳运行。轿厢坑仓119设置在五边形立体框架底部,旋转平台121安置在轿厢坑仓119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五边形双车位多层立体停存车机械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五边形双车位多层立体停存车机械装置,由五边形多层框架及轿厢坑仓(119)、双车车位、五边形轿厢(115)、旋转平台(121)构成,其技术特征在于:内外立柱之间通过承重梁、斜拉梁连接构成双五边形体,双五边形体叠加后构成五边形多层框架,车位为双车车位设计,实现车辆的出入停靠及存储,五边形轿厢(115)由升降装置控制,实现车辆存储层位的升降停靠,旋转平台(121)安置在轿厢坑仓(119)中,控制五边形轿厢(115)中的导轨旋转,实现车位导轨的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边形双车位多层立体停存车机械装置,由五边形多层框架及轿厢坑仓(119)、双车车位、五边形轿厢(115)、旋转平台(121)构成,其技术特征在于:内外立柱之间通过承重梁、斜拉梁连接构成双五边形体,双五边形体叠加后构成五边形多层框架,车位为双车车位设计,实现车辆的出入停靠及存储,五边形轿厢(115)由升降装置控制,实现车辆存储层位的升降停靠,旋转平台(121)安置在轿厢坑仓(119)中,控制五边形轿厢(115)中的导轨旋转,实现车位导轨的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边形双车位多层立体停存车机械装置,五边形多层框架由外立柱(101)、内立柱(102)、外拉承重梁(103)、内拉承重梁(104)、斜拉梁(105)、车位承重梁(106)、导轨定位座(107)、车位承重梁支座(108)、导轨(109)、对重导轨(110)、斜支撑梁(111)、对重导轨支承梁(114)、五边形轿厢(115)、轿厢导轨(116)、轿厢坑仓(119)、内拉承重梁围板(120)、旋转平台(121)、轿厢托板(122)、外立柱连接板(125)、外立柱铆钉(126)、外立柱拉梁铆钉(127)、内立柱连接板(128)、内立柱铆钉(129)、内立柱拉梁铆钉(130)、顶梁架(131)构成,其技术特征在于:五根外立柱(101)之间有外拉承重梁(103)通过外立柱连接板(125)外立柱铆钉(126)连接固定在一起,外立柱(101)之间内转角108°,形成外五边形,五根内立柱(102)之间有内拉承重梁(104)通过内立柱连接板(128)、内立柱铆钉(129)连接固定在一起,内立柱(102)之间内转角为108°,形成内五边形,每个内立柱(102)对应于两根外立柱(101)之间的中线竖立,外立柱(101)与内立柱(102)之间有斜拉梁(105)连接,外立柱(101)一侧的斜拉梁(105)通过外立柱连接板(125)、外立柱拉梁铆钉(127)固定,内立柱(102)一侧的斜拉梁(105)通过内立柱连接板(128)、内立柱拉梁铆钉(130)固定在一起,斜支撑梁(111)上端与上层的外拉承重梁(103)、下端与外立柱(101)连接固定,起支撑作用,内外立柱之间通过承重梁、斜拉梁构成双五边形体,双五边形体叠加后构成五边形多层框架,顶梁架(131)与外立柱(101)、内立柱(102)上部连接固定在一起,用于安装五边形轿厢(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竣量
申请(专利权)人:杨竣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