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0185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硫酸钾型缓释肥20‑30份,腐植酸8‑24份,硫酸铵18‑25份,钙镁磷肥15‑20份,黄腐酸二胺铁4‑8份,凹土6‑12份,复合促根剂6‑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稻田渔类养殖的水草的生长特性和需肥规律,为水草提供精准营养,不仅可使水草快速长根和持续生长,促进水草发新根、长新芽,使的水草根系发达、茎部粗壮,增强水草着土力,根量增多,提高水草扎根活力,还可增强水草抗性,满足稻田渔类对水草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
本专利技术属于肥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缓释增强型虾蟹养殖池塘用水草肥料。
技术介绍
稻渔复合种养是通过相应技术,综合种养水稻、鱼、虾、蟹等,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种植水草已成为开展稻渔复合养殖至关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水草好,稻田渔类更好。水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少量的蛋白质和糖类,能很好地弥补饲料营养不全的问题,并且降低饲料成本;同时能够增加水体溶氧、调节水温、降解氨氮及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还可为河蟹栖息、蜕壳提供隐蔽场所,并在夏季起到降温的作用。水草合理种植已成为影响鱼、虾、蟹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合理的水草种植模式对提高养殖鱼、虾、蟹的成活率、产量、规格具有重要意义。水草栽植前一般采用生石灰清塘,但是存在池塘碱性过高导致水草冬春季种植后发黄,叶子脱落,茎秆表面附着物增多;此外,一般在冬季栽植水草,外界气温较低,水草生长缓慢,如果供肥不合理往往导致水草生长偏弱,而稻田养殖农户采用直接施尿素的方法虽能促进水草生长速率,但是对稻田里的虾蟹带来伤害。其次,部分稻渔复合种养采用极其少量的复配肥料来促进水草生长,这类肥料往往不能完全符合水草的生长特性、无法满足其需肥规律,导致水草生长速度慢、老化快、甚至腐烂,无法保证整个养殖周期中水草生态群落的健康状态和稳定性,从而影响虾蟹类正常的生长发育。再者,水草用肥料由于自身的缺点和使用方式不当,导致了利用率低和水污染日益严重。而且在养殖中,水草遭河蟹活动破坏,导致茎叶拉伤折断,产生植伤,影响水草正常生长。目前,国内外积极开展利用率高、环保、成本低、符合水草的生长特性和需肥规律的水草肥料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符合水草的生长特性、满足其需肥规律的水草专用肥,该水草专用肥不仅可使水草快速长根和持续生长,还可增强水草抗性,满足稻田渔类对水草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硫酸钾型缓释肥20-30份,腐植酸8-24份,硫酸铵18-25份,钙镁磷肥15-20份,黄腐酸二胺铁4-8份,凹土6-12份,复合促根剂6-10份。优选的,所述的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硫酸钾型缓释肥22-28份,腐植酸9-23份,硫酸铵18-22份,钙镁磷肥15-18份,黄腐酸二胺铁4-6份,凹土8-11份,复合促根剂6-8.5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硫酸钾型缓释肥23-27份,腐植酸9-23份,硫酸铵19-22份,钙镁磷肥15-18份,黄腐酸二胺铁4-6份,凹土8-11份,复合促根剂6-8.5份。所述的硫酸钾型缓释肥为硫酸钾型20-10-10缓释肥,总氮质量百分含量为20%、五氧化二磷质量百分含量为10%、氧化钾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所述的复合促根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萘乙酸60-100份,吲哚丁酸100-150份,胺鲜酯15-25份,黄腐酸30-40份,芸薹素40-60份,多效唑10-15份,磷酸钾10-16份,葡萄糖14-24份,海藻酸钠10-15份。优选的,所述的复合促根剂包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萘乙酸60-85份,吲哚丁酸115-150份,胺鲜酯16-22份,黄腐酸30-40份,芸薹素40-54份,多效唑10-13份,磷酸钾12-16份,葡萄糖16-22份,海藻酸钠11-14份。所述的水草为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各原料组分均为固体物质,原料组分之间的混合顺序没有特殊要求,尽量在常温避光条件下混合均匀即可,混合过程中不添加其他溶剂和干燥过程。具体的,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以硫酸钾型缓释肥、腐殖酸、硫酸铵、钙镁磷肥为主料,搅拌均匀;步骤(2)、向上述的混合均匀的主料中加入中微量元素黄腐酸二胺铁和凹土,搅拌均匀;步骤(3)、在避光条件下,向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中添加复合促根剂,搅拌均匀,挤压造粒,即得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以硫酸钾型缓释肥、腐殖酸、硫酸铵、钙镁磷肥为主料,添加中微量元素黄腐酸二胺铁和凹土,再辅以复合促根剂。其中,硫酸钾型缓释肥提供水草的养分需求,并能够持续供养;腐殖酸为水草生长提供底物,促进水稻发根生长;硫酸铵也为水草提供养分;钙镁磷肥既作为底物提供养分,同时促进水草扎根生长;黄腐酸二胺铁不仅能够促进水草根系的养分吸收,还具有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凹土中含有丰富的微量矿质元素,其养分元素包括SiO2,Al2O3,Fe2O3,MgO,CaO,K2O,Na2O,P2O5,Ge,W,Fe,Cu,Co,Mn,Zn,Ni,V,Sr,Sn,Mo,Cr,Se,Pb,As,Ti,Ni,Sb,Be,As,Cd,Bi等,不仅为水草提供持续的营养物质确保水草健壮生长,而且鱼类取食水草后,能够降低鱼类病害的发生率,健康生长。本专利技术在水草专用肥中加入复合促根剂,其中含有基本促根因子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并添加黄腐酸作为底物促进水草不定根发生。胺鲜酯促进水草根系对氮的吸收及快速生长,增强植伤抗性。磷酸钾起到增养促进新根生长的作用。芸苔素能够促进水草栽植过程的植伤修复,同时促根快发,并提高抗逆性;葡萄糖为水草栽植过程造成的植伤修复提供营养物质,加快植伤愈合速度,同时和多效唑协同加快水草发根。海藻酸钠不仅作为水草专用肥制备过程中的粘合剂,而且使用后能包裹在水草根系周围,将肥料各成分富集在根系周围,改善根际环境,同时粘结形成保护屏障。本专利技术结合稻田渔类养殖的水草的生长特性和需肥规律,为水草提供精准营养,不仅可使水草快速长根和持续生长,促进水草发新根、长新芽,使的水草根系发达、茎部粗壮,增强水草着土力,根量增多,提高水草扎根活力,还可增强水草抗性,满足稻田渔类对水草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2水草专用肥对水草鲜重(g/m2)的影响;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水草专用肥对水草发根数量(根/m2)的影响;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水草专用肥对水草分枝数(枝/m2)的影响;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水草专用肥对水草氮素积累量(g/m2)的影响;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水草专用肥在稻渔复合种养中的氮素释放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制成:硫酸钾型20-10-10缓释肥1190g,腐植酸1130g,硫酸铵950g,钙镁磷肥760g,黄腐酸二胺铁240g,凹土410g,复合促根剂320g;其中,所述的复合促根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萘乙酸63g,吲哚丁酸116g,胺鲜酯17g,黄腐酸31g,芸薹素42g,多效唑10g,磷酸钾13g,葡萄糖17g,海藻酸钠11g。本实施例水草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以硫酸钾型20-10-10缓释肥、腐殖酸、硫酸铵、钙镁磷肥为主料,搅拌均匀;步骤(2)、向上述的混合均匀的主料中加入中微量元素黄腐酸二胺铁和凹土,搅拌均匀;步骤(3)、在避光条件下,向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汇总添加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草专用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硫酸钾型缓释肥20‑30份,腐植酸8‑24份,硫酸铵18‑25份,钙镁磷肥15‑20份,黄腐酸二胺铁4‑8份,凹土6‑12份,复合促根剂6‑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草专用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硫酸钾型缓释肥20-30份,腐植酸8-24份,硫酸铵18-25份,钙镁磷肥15-20份,黄腐酸二胺铁4-8份,凹土6-12份,复合促根剂6-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草专用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硫酸钾型缓释肥22-28份,腐植酸9-23份,硫酸铵18-22份,钙镁磷肥15-18份,黄腐酸二胺铁4-6份,凹土8-11份,复合促根剂6-8.5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草专用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硫酸钾型缓释肥23-27份,腐植酸9-23份,硫酸铵19-22份,钙镁磷肥15-18份,黄腐酸二胺铁4-6份,凹土8-11份,复合促根剂6-8.5份。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酸钾型缓释肥为硫酸钾型20-10-10缓释肥。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促根剂由以下重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盛吴琼刘欣许国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