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报废汽车用升降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0114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报废汽车用升降台,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承载平台、升降装置和平板车,升降装置上连接承载平台,承载平台上放置平板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承载平台可进行整体平稳升降,其中设置有轨道,轨道配合平板车,平板车之间通过互锁装置互锁。在装卸报废汽车时,降下承载平台,将多辆车通过平板车连接一次性送入或送出承载平台,快捷高效,减少了传统过程中利用叉车一辆一辆上下的复杂过程。同时避免了传统中采用电机和钢丝绳暴力拖动的过程,避免了噪音的产生,加之平板车的平稳运输,有效降低了报废汽车可用部件受损的可能,提升了回收价值,实用性强,适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报废汽车用升降台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报废汽车用升降台。
技术介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汽车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报废汽车的量也就越来越大,亟待将大量报废汽车进行回收处理。对报废汽车进行破碎前,需要先将报废汽车油箱内的油和发动机内的机油放干,取出电池等危险器件。目前报废汽车回收公司在进行报废汽车破碎前的一系列工作中,都是将报废汽车用叉车一辆一辆的运送到一固定平台上,通过电动机和钢丝绳对报废汽车进行强行拖动,然后再用叉车将报废汽车一辆一辆的卸下。这样的暴力操作过程,不仅工作效率低下,噪音大,还会损毁报废汽车一些可用部件,降低了汽车回收价值。因此,如何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报废汽车用升降台,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报废汽车用升降台,包括承载平台、升降装置和平板车,升降装置上连接承载平台,承载平台上放置平板车,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座、多组支架和驱动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等间距的若干滑槽,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部活动连接,组成一“X”状结构形式的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滑动连接在承载平台上,下端铰接在底座上,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铰接在承载平台上,下端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相邻支架之间连接驱动装置,所述承载平台包括横梁和轨道,轨道固定在横梁上,横梁连接在支架上,所述轨道呈“ㄩ”型结构,平行连接在横梁的两端,所述轨道上放置平板车,所述平板车包括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和车轮,第一平板连接在第二平板上,第二平板下方设置车轮,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间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第二平板的左右两侧面设有互锁装置,互锁装置连接相邻两平板车。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缸、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铰接在相邻第二支架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铰接在相邻支架的中部,所述液压缸的底端连接在第一连接杆上,液压缸的顶端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杆上。此设计可对整个承载平台进行同步平稳升降,驱动力大,承载能力强,可同时承载若干车辆,操作简单,效率高效。作为优选,所述两轨道之间固定有支撑梁。支撑梁可对两轨道起到支撑稳定的作用,防止轨道走样。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平板上部设置有弹性橡胶垫。此设计有利于减小报废汽车的破损程度,有效保护报废汽车的一些可用部件,提高回收价值,同时在运送的过程中,能起到减震和增大摩擦力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车轮上设置有安全锁。安全锁的设置可有效保障平板车停在承载平台上的安全性,避免工人在操作时产生滑动。作为优选,所述相对于轨道两端的地面上设置有车轮引道。此设计有利于引导平板车顺利进入轨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承载平台可进行整体平稳升降,其中设置有轨道,轨道配合平板车,平板车之间通过互锁装置互锁。在装卸报废汽车时,降下承载平台,将多辆车通过平板车连接一次性送入或送出承载平台,快捷高效,减少了传统过程中利用叉车一辆一辆上下的复杂过程。同时避免了传统中采用电机和钢丝绳暴力拖动的过程,避免了噪音的产生,加之平板车的平稳运输,有效降低了报废汽车可用部件受损的可能,提升了回收价值。本升降台实用性强,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适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承载平台和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平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平板车的连接关系图。附图标记:承载平台(1)、平板车(3)、底座(4)、支架(5)、驱动装置(6)、滑槽(7)、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横梁(8)、轨道(9)、第一平板(31)、第二平板(32)、车轮(33)、伸缩装置(34)、互锁装置(35)、液压缸(61)、第一连接杆(62)、第二连接杆(63)、支撑梁(10)、弹性橡胶垫(11)、安全锁(12)、车轮引道(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报废汽车用升降台,包括承载平台1、升降装置和平板车3,升降装置上连接承载平台1,承载平台1上放置平板车3。升降装置包括底座4、多组支架5和驱动装置6。底座4上设置有等间距的若干滑槽7,支架5包括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中部活动连接,组成一“X”状结构形式的支架5,第一支架51的上端滑动连接在承载平台1上,下端铰接在底座4上,第二支架52的上端铰接在承载平台1上,下端与滑槽7滑动连接。相邻支架5之间连接驱动装置6,承载平台1包括横梁8和轨道9,轨道9固定在横梁8上,横梁8连接在支架5上,轨道9呈“ㄩ”型结构,平行连接在横梁8的两端。轨道9上放置平板车3,平板车3包括第一平板31、第二平板32和车轮33,第一平板31连接在第二平板32上,第二平板32下方设置车轮33。所述第一平板31和第二平板32之间设置有伸缩装置34,第二平板32的左右两侧面设有互锁装置35,互锁装置35连接相邻两平板车3。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升降装置对承载平台1进行平稳升降,升降装置采用自动手动都可以,能够实现平稳升降功能就行,例如类似于剪式升降机等。安装升降装置时,需在地面设一凹坑,使升降装置的底座4安装好后,升降装置下降到最低点时,承载平台1与地面平齐,以便于平板车3顺利进入轨道9。进行报废汽车装卸时,将平板车3推到报废汽车底盘下,平板车3的互锁装置35位于报废汽车的侧面。互锁装置35类似于火车挂钩、卡扣、插销自锁等能够实现互锁连接的装置即可,自动互锁和手动互锁均可。然后启动伸缩装置34,将第一平板31抬起,从而将报废汽车抬离地面,便于平板车3运输。伸缩装置34类似于伸缩杆、千斤顶等能够实现将汽车抬起即可,手动自动均可。最后将放置有报废汽车的平板车3首尾相连,通过互锁装置35相互锁住,再将最前端的平板车3连接在拖车等运输工具上,通过拖车等运输工具将载有报废汽车的多个平板车3同时拉到承载平台1上。承载平台1上有轨道9,将承载平台1降下,平板车3的车轮33沿轨道9进入承载平台1。然后升起承载平台1,工作人员即可进行操作,一次性可对若干报废汽车进行操作。待工作人员操作完毕,需要卸载时,将承载平台1降下,同样采用拖车等运输工具一次性将承载平台1上的所有报废汽车一次性拉出,然后下一组报废汽车拉进来,如此循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承载平台1可进行整体平稳升降,其中设置有轨道9,轨道9配合平板车3,平板车3之间通过互锁装置35互锁。在装卸报废汽车时,降下承载平台1,将多辆车通过平板车3连接一次性送入或送出承载平台1,快捷高效,减少了传统过程中利用叉车一辆一辆上下的复杂过程。同时避免了传统中采用电机和钢丝绳暴力拖动的过程,避免了噪音的产生,加之平板车3的平稳运输,有效降低了报废汽车可用部件受损的可能,提升了回收价值,实用性强,适于推广。实施例二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报废汽车用升降台,包括承载平台1、升降装置和平板车3,升降装置上连接承载平台1,承载平台1上放置平板车3。升降装置包括底座4、多组支架5和驱动装置6。底座4上设置有等间距的若干滑槽7,支架5包括第一支架5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报废汽车用升降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报废汽车用升降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平台(1)、升降装置和平板车(3),升降装置上连接承载平台(1),承载平台(1)上放置平板车(3),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座(4)、多组支架(5)和驱动装置(6),所述底座(4)上设置有等间距的若干滑槽(7),所述支架(5)包括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中部活动连接,组成一“X”状结构形式的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51)的上端滑动连接在承载平台(1)上,下端铰接在底座(4)上,所述第二支架(52)的上端铰接在承载平台(1)上,下端与滑槽(7)滑动连接,所述相邻支架(5)之间连接驱动装置(6),所述承载平台(1)包括横梁(8)和轨道(9),轨道(9)固定在横梁(8)上,横梁(8)连接在支架(5)上,所述轨道(9)呈“ㄩ”型结构,平行连接在横梁(8)的两端,所述轨道(9)上放置平板车(3),所述平板车(3)包括第一平板(31)、第二平板(32)和车轮(33),第一平板(31)连接在第二平板(32)上,第二平板(32)下方设置车轮(33),所述第一平板(31)和第二平板(32)之间设置有伸缩装置(34),所述第二平板(32)的左右两侧面设有互锁装置(35),互锁装置(35)连接相邻两平板车(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报废汽车用升降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平台(1)、升降装置和平板车(3),升降装置上连接承载平台(1),承载平台(1)上放置平板车(3),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座(4)、多组支架(5)和驱动装置(6),所述底座(4)上设置有等间距的若干滑槽(7),所述支架(5)包括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中部活动连接,组成一“X”状结构形式的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51)的上端滑动连接在承载平台(1)上,下端铰接在底座(4)上,所述第二支架(52)的上端铰接在承载平台(1)上,下端与滑槽(7)滑动连接,所述相邻支架(5)之间连接驱动装置(6),所述承载平台(1)包括横梁(8)和轨道(9),轨道(9)固定在横梁(8)上,横梁(8)连接在支架(5)上,所述轨道(9)呈“ㄩ”型结构,平行连接在横梁(8)的两端,所述轨道(9)上放置平板车(3),所述平板车(3)包括第一平板(31)、第二平板(32)和车轮(33),第一平板(31)连接在第二平板(32)上,第二平板(32)下方设置车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慎杰何柏林杨翠柏陈永刚张元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兴原再生资源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