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帆布装置及具有其的集装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9986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式帆布装置及具有其的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具有底架,所述叠式帆布装置,包括:转轴、多个支架和帆布,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底架的沿所述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每个所述支架的端部枢转连接至所述转轴,所述帆布由所述多个支架支撑,在所述多个支架绕所述转轴枢转至彼此重叠时,所述帆布处于折叠状态,在所述多个支架绕所述转轴枢转至打开最大角度时,所述帆布处于展开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装箱,折叠式帆布装置安装至集装箱的底侧梁上,支架与帆布形成一个可折叠的雨棚结构,支架铰接至转轴且能够绕转轴旋枢转以实现对帆布的收放,从而能够对集装箱内部卷状货物的防雨保护,操作简便,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捆绑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帆布装置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帆布装置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技术介绍
集装箱作为多式联运的国际通运交通物流运输工具,其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涉及行业也越来越多。常规货物运输时,货物的防护由箱体进行保护,但是运输卷装货物(如钢卷、铝卷)时,由于单个卷装货物重量较重,密度大,体积小,运输时为了装卸方便,采用运输框架进行运输,运输框架运输时采用篷布进行绑扎防护,比较繁琐,操作不便。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集装箱的折叠式帆布装置,所述集装箱具有底架,所述折叠式帆布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底架的沿所述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多个支架,每个所述支架的端部枢转连接至所述转轴,帆布,所述帆布由所述多个支架支撑,在所述多个支架绕所述转轴枢转至彼此重叠时,所述帆布处于折叠状态,在所述多个支架绕所述转轴枢转至打开最大角度时,所述帆布处于展开状态。根据本技术的折叠式帆布装置,支架与帆布形成一个可折叠的雨棚结构,支架铰接至转轴且能够绕转轴旋枢转以实现对帆布的收放,操作简便,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捆绑时间。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架构造为U型结构,且两端枢转连接至所述转轴。优选地,每个所述支架构造为L型支架,且一对所述支架对称地布置连接形成U型结构。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其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帆布装置,所述折叠式帆布装置至少包括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成对地布置的第一帆布装置和第二帆布装置。根据本技术的集装箱,折叠式帆布装置安装至集装箱的底侧梁上,从而能够实现对卷状货物的防雨保护,操作简便,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捆绑时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帆布装置和所述第二帆布装置沿所述集装箱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地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帆布装置和所述第二帆布装置分别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安装至所述集装箱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平行地设置且间隔预定的距离。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集装箱的底侧梁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帆布装置和所述第二帆布装置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构成。优选地,所述集装箱为框架式集装箱、折叠箱或平台箱。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包括折叠式帆布装置的集装箱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折叠式帆布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其中折叠式帆布装置处于折叠状态;图3为图1中的折叠式帆布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其中折叠式帆布装置处于展开的过程中;图4为图1中的折叠式帆布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其中折叠式帆布装置处于展开的过程中;图5为图1中的折叠式帆布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其中折叠式帆布装置处于展开状态;以及图6为图1中的折叠式帆布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其中折叠式帆布装置处于展开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100,根据本技术的集装箱100可以为框架式集装箱、折叠箱或平台箱。如图1所示,集装箱100内设置有折叠式帆布装置10,折叠式帆布装置10包括沿其长度方向成对布置的第一帆布装置20和第二帆布装置40,且在第一帆布装置20和第二帆布装置40之间可以由帆布30进行可拆卸地连接,帆布30连接至第一帆布装置20和第二帆布装置40的相邻两端,或者第一帆布装置20和第二帆布装置40可以一体构成。优选地,第一帆布装置20和第二帆布装置40沿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地布置。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帆布装置20包括第一转轴21、多个支架22和帆布23。第二帆布装置40包括第二转轴41、多个支架42和帆布43。由于第一帆布装置20和第二帆布装置40的构造完全一样,以下将详细描述第一帆布装置20。第一转轴21可以整体为一个长轴,该长轴沿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设置,其两端可以连接至位于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底架上,例如可以焊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至底侧梁上;第一转轴21也可以由两个短轴沿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设置间隔预定的距离构成,且这两个短轴沿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优选地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分别固定至位于集装箱100的两侧的底架上,例如底侧梁上。支架22构造为U型且其两端枢转连接至第一转轴21,且多个支架22可以绕第一转轴21做枢转运动。优选地,支架22由两个L型支架相对连接形成U型结构。可选地,支架22可以一体成型。申请人发现,用两个L型支架相对连接形成的U型支架较一体成型的U型支架折叠收纳更简单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支架22的构造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根据需要,支架22也可以由三个单杆支架首尾对应连接以形成大致的U型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帆布装置20包括四个支架22。帆布23由四个支架22支撑,帆布23与支架22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式连接。在四个支架22绕第一转轴21枢转至彼此重叠时,帆布23处于折叠状态;在四个支架22绕第一转轴21枢转至打开最大角度时,帆布23处于展开状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支架22的数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支架的数量。返回参考图1,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帆布装置20和第二帆布装置40分别通过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41安装至位于集装箱100的底部两侧的底侧梁上。在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帆布装置20和第二帆布装置40可以共用一根转轴。由于支架的端部是沿集装箱的宽度方向布置并连接在转轴上(参见图6),因此,通过设置两个转轴可以有效地减小支架的端部沿集装箱的宽度方向所占用的空间,进而可以使集装箱内部能够装更多的货物。如图5所示,第一帆布装置20和第二帆布装置40的相对的端部通过帆布30相连。也就是说,在帆布23和帆布43均处于展开的状态下,在第一帆布装置20和第二帆布装置40之间没有间隙,以此形成一个密闭的遮雨空间。且由于两者通过帆布30相连,在第一帆布装置20向外枢转打开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二帆布装置40向外枢转打开,直到帆布23和帆布43均处于展开的状态。优选地,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41沿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平行地设置且间隔预定的距离。通过这样的设置,既能减少折叠式帆布装置所占用的箱内空间,又能最大限度地对集装箱100内部的货物进行防雨保护,使其保护的范围最大。图2至图6示出了折叠式帆布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折叠式帆布装置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集装箱的折叠式帆布装置,所述集装箱具有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帆布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底架的沿所述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多个支架,每个所述支架的端部枢转连接至所述转轴,帆布,所述帆布由所述多个支架支撑,在所述多个支架绕所述转轴枢转至彼此重叠时,所述帆布处于折叠状态,在所述多个支架绕所述转轴枢转至打开最大角度时,所述帆布处于展开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集装箱的折叠式帆布装置,所述集装箱具有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帆布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底架的沿所述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多个支架,每个所述支架的端部枢转连接至所述转轴,帆布,所述帆布由所述多个支架支撑,在所述多个支架绕所述转轴枢转至彼此重叠时,所述帆布处于折叠状态,在所述多个支架绕所述转轴枢转至打开最大角度时,所述帆布处于展开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架构造为U型结构,且两端枢转连接至所述转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架构造为L型,且一对所述支架对称地布置连接形成U型结构。4.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帆布装置,所述折叠式帆布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建兴王育王扣建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