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利用余热的锻造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37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效利用余热的锻造炉,包括炉膛、除尘室、副室,所述炉膛分为第一炉膛预燃室、第二炉膛主燃室和第三炉膛燃烬室,所述第三炉膛燃烬室包括燃烧区和锻造区,所述燃烧区和锻造区通过竖除尘栅孔网板隔开,所述第三炉膛燃烬室内部顶端水平设有横除尘栅孔网板。所述横除尘栅孔网板上方设置有上细下粗的出烟口,所述出烟口顶部插入除尘室内,所述副室设于除尘室一侧,所述除尘室与副室之间通过热气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热气通道的设置,将热气倒入副室中,使得副室能对锻件进行退火及正火预热,从而使得余热被合理利用,并且能节省原先退火及正火预热所需的原料,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A forging furnace with effective use of residual hea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rging furnace for effective use of residual heat, including a furnace, a dust removal chamber and a secondary chamber. The furnace is divided into a first chamber pre combustion chamber, a second chamber main combustion chamber and a third chamber burnout chamber, and the third furnace chamber consists of a combustion zone and a forging area, and the burning and forging areas pass through a vertical dedusting grid hole net. The top of the third chamber hearth burning chamber is horizontally provided with a horizontal dust grid hole net plate. The top of the screen hole ne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moke outlet, and the top of the smoke outlet is inserted into the dust room, and the auxiliary chamber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dust collection chamber, and the dust chamber and the auxiliary chamber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hot air passage. Through the setting of the hot gas channel, the utility model can pour hot gas into the auxiliary chamber, so that the auxiliary chamber can anneal and normalize the forgings, so that the waste heat is reasonably used, and the raw material needed for the original annealing and normalizing preheating can be saved, and the purpose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利用余热的锻造炉
本技术涉及锻造炉,尤其涉及一种有效利用余热的锻造炉。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锻造加热炉均包括一个单一的加热腔室,锻件在此加热腔室中进行加热后锻造,加热过程中加热炉中的余热随烟道排放,余热不能被有效利用,浪费了热能。锻件在锻造过程中通常需要多次退火及正火预热工序,这些工序都需要在另外的具有相对较低的炉温的加热炉中进行,需要消耗很多的原料。同时锻造加热炉由于结构简单,添加到燃烧室内的燃料立即参与燃烧,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限,不能充分燃烧,热量损失较大,热效率低。而不充分燃烧的产生的污染物,会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特提供一种有效利用余热的锻造炉,解决了现有锻造炉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同时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有效利用余热的锻造炉,包括炉膛、除尘室、副室,所述炉膛分为第一炉膛预燃室、第二炉膛主燃室和第三炉膛燃烬室,所述第三炉膛燃烬室包括燃烧区和锻造区,所述燃烧区和锻造区通过竖除尘栅孔网板隔开,所述第三炉膛燃烬室内部顶端水平设有横除尘栅孔网板。所述横除尘栅孔网板上方设置有上细下粗的出烟口,所述出烟口顶部插入除尘室内,所述副室设于除尘室一侧,所述除尘室顶部设有热气出口,所述副室的侧壁下部设置有热气进口,副室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除尘室与副室之间通过热气通道连通,所述热气通道一端连接热气进口另一端连接热气出口。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炉膛预燃室上设有燃料入口,所述第一炉膛预燃室与第二炉膛主燃室通过水冷炉排隔开,第二炉膛主燃室与第三炉膛燃烬室有炉墙隔开并留有烟气通道喉口。上述方案中,所述锻造区开设有锻造口,所述锻造口上设有隔热罩。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炉膛主燃室下方设有通风室,第二炉膛主燃室与通风室由下炉排隔开,所述通风室一侧开设有空气入口,所述空气入口外侧连接鼓风机。上述方案中,所述除尘室内设置有倒置的半球形吸附座,所述半球形吸附座球形表面上设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半球形吸附座上方设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上对称开设有热气出口。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热气通道的设置,将热气倒入副室中,使得副室能对锻件进行退火及正火预热,从而使得余热被合理利用,并且能节省原先退火及正火预热所需的原料,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2、本技术将现有常规热风炉的一个炉膛改为三个炉膛,第一炉膛预热室加热预燃,第二炉膛主燃室高温燃烧,第三炉膛燃烬室燃烬,使燃料在炉膛内完全燃烬,保证了燃料的充分燃烧,产生高温,提高了热效率,节约了能源。3、本技术通过在锻造口设置隔热罩的方式,防止了加热过程中热量的流失,提高了加热的效率,节约了资源。4、本技术通过通风室和鼓风机的设置,将空气通入炉膛中,保证了燃料的充分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节约资源的同时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5、本技术通过除尘室和除尘栅孔网板的设置,过滤了热气中的杂质,避免了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1-炉膛,2-除尘室、3-副室、4-热气通道,5-鼓风机,11-第一炉膛预燃室、12-第二炉膛主燃室、13-第三炉膛燃烬室、14-水冷炉排,15-炉墙,16-烟气通道喉口,17-通风室,18-下炉排,21-半球形吸附座,22-活性炭吸附层,23-排气管道,24-热气出口,31-热气进口,32-排气口,111-燃料入口,131-燃烧区,132-锻造区,133-竖除尘栅孔网板,134-横除尘栅孔网板,135-出烟口,136-锻造口,137-隔热罩,171-空气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一种有效利用余热的锻造炉,包括炉膛1、除尘室2、副室3,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1分为第一炉膛预燃室11、第二炉膛主燃室12和第三炉膛燃烬室13,所述第三炉膛燃烬室13包括燃烧区131和锻造区132,所述燃烧区131和锻造区132通过竖除尘栅孔网板133隔开,所述第三炉膛燃烬室13内部顶端水平设有横除尘栅孔网板134。所述横除尘栅孔网板134上方设置有上细下粗的出烟口135,所述出烟口135顶部插入除尘室2内,所述副室3设于除尘室2一侧,所述除尘室2顶部设有热气出口24,所述副室3的侧壁下部设置有热气进口31,所述副室3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32,所述除尘室2与副室3之间通过热气通道4连通,所述热气通道4一端连接热气进口31另一端连接热气出口24。作为优选的,所述锻造区132开设有锻造口136,所述锻造口136上设有隔热罩137。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炉膛预燃室上11设有燃料入口111,所述第一炉膛预燃室11与第二炉膛主燃室12通过水冷炉排14隔开,第二炉膛主燃室12与第三炉膛燃烬室13有炉墙15隔开并留有烟气通道喉口16。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炉膛主燃室12下方设有通风室17,第二炉膛主燃室12与通风室17由下炉排18隔开,所述通风室17一侧开设有空气入口171,所述空气入口171外侧连接鼓风机5。作为优选的,所述除尘室2内设置有倒置的半球形吸附座21,所述半球形吸附座21球形表面上设有活性炭吸附层22,所述半球形吸附座21上方设有排气管道23,所述排气管道23上对称开设有热气出口24。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有效利用余热的锻造炉,包括炉膛1、除尘室2、副室3,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1分为第一炉膛预燃室11、第二炉膛主燃室12和第三炉膛燃烬室13,所述第三炉膛燃烬室13包括燃烧区131和锻造区132,所述燃烧区131和锻造区132通过竖除尘栅孔网板133隔开,所述第三炉膛燃烬室13内部顶端水平设有横除尘栅孔网板134。所述横除尘栅孔网板134上方设置有上细下粗的出烟口135,所述出烟口135顶部插入除尘室2内,所述副室3设于除尘室2一侧,所述除尘室2顶部设有热气出口24,所述副室3的侧壁下部设置有热气进口31,所述副室3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32,所述除尘室2与副室3之间通过热气通道4连通,所述热气通道4一端连接热气进口31另一端连接热气出口24。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锻造区132开设有锻造口136,所述锻造口136上设有隔热罩137。实施例3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炉膛预燃室上11设有燃料入口111,所述第一炉膛预燃室11与第二炉膛主燃室12通过水冷炉排14隔开,第二炉膛主燃室12与第三炉膛燃烬室13有炉墙15隔开并留有烟气通道喉口16。实施例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炉膛主燃室12下方设有通风室17,第二炉膛主燃室12与通风室17由下炉排18隔开,所述通风室17一侧开设有空气入口171,所述空气入口171外侧连接鼓风机5。实施例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除尘室2内设置有倒置的半球形吸附座21,所述半球形吸附座21球形表面上设有活性炭吸附层22,所述半球形吸附座21上方设有排气管道23,所述排气管道23上对称开设有热气出口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有效利用余热的锻造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效利用余热的锻造炉,包括炉膛(1)、除尘室(2)、副室(3),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1)分为第一炉膛预燃室(11)、第二炉膛主燃室(12)和第三炉膛燃烬室(13),所述第三炉膛燃烬室(13)包括燃烧区(131)和锻造区(132),所述燃烧区(131)和锻造区(132)通过竖除尘栅孔网板(133)隔开,所述第三炉膛燃烬室(13)内部顶端水平设有横除尘栅孔网板(134),所述横除尘栅孔网板(134)上方设置有上细下粗的出烟口(135),所述出烟口(135)顶部插入除尘室(2)内,所述副室(3)设于除尘室(2)一侧,所述除尘室(2)顶部设有热气出口(24),所述副室(3)的侧壁下部设置有热气进口(31),所述副室(3)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32),所述除尘室(2)与副室(3)之间通过热气通道(4)连通,所述热气通道(4)一端连接热气进口(31)另一端连接热气出口(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利用余热的锻造炉,包括炉膛(1)、除尘室(2)、副室(3),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1)分为第一炉膛预燃室(11)、第二炉膛主燃室(12)和第三炉膛燃烬室(13),所述第三炉膛燃烬室(13)包括燃烧区(131)和锻造区(132),所述燃烧区(131)和锻造区(132)通过竖除尘栅孔网板(133)隔开,所述第三炉膛燃烬室(13)内部顶端水平设有横除尘栅孔网板(134),所述横除尘栅孔网板(134)上方设置有上细下粗的出烟口(135),所述出烟口(135)顶部插入除尘室(2)内,所述副室(3)设于除尘室(2)一侧,所述除尘室(2)顶部设有热气出口(24),所述副室(3)的侧壁下部设置有热气进口(31),所述副室(3)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32),所述除尘室(2)与副室(3)之间通过热气通道(4)连通,所述热气通道(4)一端连接热气进口(31)另一端连接热气出口(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利用余热的锻造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锻造区(132)开设有锻造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琪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士比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