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心血管OCT影像的生物支架对齐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8512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心血管OCT的生物支架对齐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载入血管段相同位置处采集的多张即刻OCT图像和多张随访OCT图像;分别基于所述即刻OCT图像和所述随访OCT图像检测血管中生物支架的位置;分别构建随访生物支架的3D模型和即刻生物支架的3D模型;利用SVD算法对基于所述即刻OCT图像得到的生物支架与基于所述随访OCT图像得到的生物支架进行对齐;输出两个生物支架的对齐图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心血管OCT的生物支架对齐方法及装置能够基于OCT图像对随访生物支架和即刻生物支架进行自动对齐,提高了对齐效率,并且增加了对齐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心血管OCT影像的生物支架对齐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学成像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心血管OCT影像的生物支架对齐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是近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成像技术,是利用光来窥视冠状动脉壁并生成图像的一种基于导管的成像模式。其利用弱相干光干涉仪的基本原理,检测生物组织不同深度层面对入射弱相干光的背向反射或几次散射信号,通过扫描,得到生物组织二维或三维结构图像。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即采用支架重构血管。第一代支架是裸金属支架,其缺点是术后血管再狭窄率高。第二代支架是药物涂层支架,其显著降低了血管再狭窄率,但会引起晚期支架贴壁不良,从而导致血栓的发生。第三代支架是生物可降解支架,其在一段时间之后会被完全吸收,从而完成血管重构,恢复血运,但目前国内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发展还不成熟,因此搭建的生物可降解支架可能发生塌陷情况。在生物支架植入后需要进行随访来评估支架植入后的血管反应。现在已有临床试验通过对比支架植入后不同时间获取的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心血管OCT影像的生物支架对齐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心血管OCT的生物支架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支架对齐方法包括:S1:载入血管段相同位置处采集的多张即刻OCT图像和多张随访OCT图像;S2:分别基于所述即刻OCT图像和所述随访OCT图像检测血管中生物支架的位置;S3:分别构建随访生物支架的3D模型和即刻生物支架的3D模型;S4:利用SVD算法对基于所述即刻OCT图像得到的生物支架与基于所述随访OCT图像得到的生物支架进行对齐;S5:输出两个生物支架的对齐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心血管OCT的生物支架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支架对齐方法包括:S1:载入血管段相同位置处采集的多张即刻OCT图像和多张随访OCT图像;S2:分别基于所述即刻OCT图像和所述随访OCT图像检测血管中生物支架的位置;S3:分别构建随访生物支架的3D模型和即刻生物支架的3D模型;S4:利用SVD算法对基于所述即刻OCT图像得到的生物支架与基于所述随访OCT图像得到的生物支架进行对齐;S5:输出两个生物支架的对齐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支架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S21:分别对所述即刻OCT图像和所述随访OCT图像中的每个OCT图像进行主血管轮廓提取,确定滑窗范围;S22:根据所述滑窗范围,利用Adaboost算法对生物支架进行检测;S23:确定所述每个OCT图像中生物支架的位置并提取所述每个OCT图像的含支架区域;S24:根据所述含支架区域进行支架分割,并计算所述含支架区域中每个支架支柱的中心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支架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4包括:S241:将所述含支架区域进行坐标转换以得到极坐标系下的含支架区域;S242:在极坐标系下,利用DP算法得到所述含支架区域中所有支架支柱的轮廓,并标记所述支架支柱的轮廓;S243:将经过标记的所述支架支柱的轮廓进行坐标转换以得到笛卡尔坐标系下的支架支柱轮廓;S244:在笛卡尔坐标下计算出所述支架支柱的中心点位置,以分别得到所述即刻OCT图像和所述随访OCT图像中支架支柱的中心点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支架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根据所述即刻OCT图像和所述随访OCT图像中支架支柱的中心点位置,在极坐标系下将每个支架支柱的中心点转换至3D空间中,从而分别得到所述随访生物支架的3D模型和所述即刻生物支架的3D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支架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包括:S41:对随访生物支架的3D模型与即刻生物支架的3D模型中的对应支架支柱的中心点进行匹配并计算对应中心点的偏移量ER;S42:比较所述偏移量ER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若偏移量ER小于阈值,则匹配过程结束,输出即刻生物支架移动至随访生物支架所需的最终旋转角度和最终平移参数;若偏移量ER大于阈值,则进入S43;S43:利用SVD算法计算即刻生物支架移动至随访生物支架所需的旋转角度R和平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锐李嘉男曹一挥薛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科微光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