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554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应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外换热系统,所述室外换热系统中的水平连管包括供水主管(2)和回水主管(3),设置供水主管、回水主管共用管沟(1),所述供水主管(2)、所述回水主管(3)、所述共用管沟(1)为水平方向一字排开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供水主管和所述回水主管采用错层式走管方式布设,对于有多路、来自不同方向的水平主管交叉走管时,能够避免供、回水主管接触交叉的走管方式,尤其适用于走管空间有限、管沟开挖不宜过深的地区(如淤泥、流泥等相似土质的地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线)路布置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
技术介绍
在当今的能源形势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包含室外换热系统、中心机房和室内末端系统三部分。其中室外换热系统包括地埋换热孔和水平连管。水平连管包括供水主管和回水主管,根据设计规范,在进行水平连管施工时,供水主管和回水主管的管壁间要保证最小600mm的距离。目前施工中水平连管的常用走管方式有:1、同沟同层走管,即供、回水主管共用管沟,管线水平铺设;2、同沟分层走管,即供、回水主管共用管沟,管线上下层铺设(供水在上回水在下,或供水在下回水在上);3、各自分沟走管,即供、回水主管分开铺设,不共用管沟,各自管沟内的管线是否需要分层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对于第1种走管方式(同沟同层走管),优点是供、回水主管共用管沟,节省多挖管沟的成本;缺点是同层走管存在供、回水主管接触交叉的问题,交叉处会发生换热短路,且施工过程中存在交叉管线叠压破坏的风险。对于第2种走管方式(同沟分层走管),优点是供、回水主管共用管沟,分层走管不发生接触交叉;缺点是管沟开挖深度大,在满足合理的回填厚度及供、回水主管规定间距的情况下,管沟深度超过1.0米,不适用于淤泥、流泥等相似土质的地区。(淤泥、流泥等相似土质地区,具有土质流动性大、稳定性差、挖沟不易成形等特点。当管沟挖深超1.0米时,需采取在管沟两侧增加护坡桩及降水等措施,相应的措施会增加施工成本及工期,也会增加管沟的横向间距,占用过多的施工场地,使得对于处在距离较近桩基间的管沟不具备施工条件,且可能带来与其他专业交叉作业等施工风险。综合考虑施工成本及难度,同沟分层走管方式不适用于淤泥、流泥等相似土质地区的连管。)第3种走管方式(各自分沟走管),优点是供、回水主管分开走,避免供、回水主管接触交叉,避免管沟开挖过宽过深;缺点是相同布孔数量下,管沟数量比前两种多,管沟开挖的占地需求比前两种大。在室外换热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中,保证运行效果和控制施工成本是关键的两点。首先,要确保室外换热系统的运行效果,最基本需满足供、回水在循环过程的换热温差。施工中,存在多路水平主管从多方向汇合的情况,不可避免会发生供、回水主管交叉的现象。因供、回水温度不同,会发生换热短路现象。如交叉管线和交叉点较多,大量的换热短路使得供、回温差偏离原设计,就会对系统的循环效果产生影响。且交叉处的供、回水主管处于叠压状态,也存在叠压管线被破坏的风险。其次,在室外换热系统的施工成本里,管沟数量和深度占据了很大的份额,需在确保系统运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管沟开挖数量和管沟深度。因此,要确保室外换热系统正常、高效的运行,且尽可能不增加施工成本,一种能避免多路供、回水主管线接触交叉(避免发生交叉换热短路及管线叠压破坏),且合理规划管沟深度和数量的施工工艺变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外换热系统中水平连管管线接触交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实现走管空间有限、管沟开挖不宜过深地区管线避免接触交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应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外换热系统,所述室外换热系统中的水平连管包括供水主管和回水主管,设置供水主管、回水主管共用管沟,所述供水主管、所述回水主管、所述共用管沟为水平方向一字排开布置。优选的是,所述供水主管和所述回水主管采用错层式走管方式布设于室外换热系统中。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供水主管与所述回水主管的管线分层交叉处放置有挤塑聚苯板。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供水主管与所述回水主管在室外换热系统施工现场采用竖直方向分层,对供水主管、回水主管存在管线分层交叉处放置挤塑聚苯板。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供水主管、回水主管的管线分层交叉处放置的挤塑聚苯板,塑聚苯板的板宽伸出管线分层交叉处管束宽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供水主管与所述回水主管、所述共用管沟构成的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中,还置放有回填材料。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回填材料配置为符合室外换热系统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的回填材料。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其错层式水平连管走管结构在室外换热系统施工现场自下而上分布为:施工沟底——供水主管或回水主管——挤塑聚苯板——回水主管或供水主管——管沟开挖界面,所述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还置放有符合室外换热系统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的回填材料。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是一种对于有多路、来自不同方向的水平主管交叉走管时,能够避免供、回水主管接触交叉的走管方式,尤其适用于走管空间有限、管沟开挖不宜过深的地区(如淤泥、流泥等相似土质的地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是一种既能保证地源热泵室外换热系统的换热效果、又能节省成本、同时缩短施工工期、便于施工的交叉走管的新型管(线)路布设结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共用管沟,2、供水主管,3、回水主管,4、分层交叉处,5、管沟开挖界面,6、回填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克服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外换热系统中水平连管管线接触交叉在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以实现走管空间有限、管沟开挖不宜过深地区管线避免接触交叉。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应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外换热系统,室外换热系统中的水平连管包括供水主管2和回水主管3,设置供水主管2、回水主管3的共用管沟1,供水主管2、回水主管3、共用管沟3为水平方向一字排开布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回水主管3经供水主管2下穿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是一种对于有多路、来自不同方向的水平主管交叉走管时,能够避免供、回水主管接触交叉的走管方式,尤其适用于走管空间有限、管沟开挖不宜过深的地区(如淤泥、流泥等相似土质的地区)。以下结合图1以及图2的管沟开挖界面5剖面视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供水主管2和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应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外换热系统,所述室外换热系统中的水平连管包括供水主管和回水主管,其特征在于:设置供水主管、回水主管共用管沟,所述供水主管、所述回水主管、所述共用管沟为水平方向一字排开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应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外换热系统,所述室外换热系统中的水平连管包括供水主管和回水主管,其特征在于:设置供水主管、回水主管共用管沟,所述供水主管、所述回水主管、所述共用管沟为水平方向一字排开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主管和所述回水主管采用错层式走管方式布设于室外换热系统中。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主管与所述回水主管的管线分层交叉处放置有挤塑聚苯板。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主管与所述回水主管在室外换热系统施工现场采用竖直方向分层,对供水主管、回水主管存在管线分层交叉处放置挤塑聚苯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多路水平管的新型交叉走管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秀韩敏霞刘少敏李海东王学虎刘亚庆彭小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