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寿涵红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型基于物联网的电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539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热水器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基于物联网的电热水器,包括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依次穿过框体、固定套、壳体、高效保温层、蓝钻内胆和防电套并延伸至壳体的内部,固定套的一端依次壳体、高效保温层和蓝钻内胆并与防电套的一端固定连接,壳体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高效保温层,高效保温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蓝钻内胆,蓝钻内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隔热层的顶部。通过水流测量器和水流控制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控制水流量大小进入壳体的内部,有效的减少水资源消耗,导热管可以大面积加热壳体内部水的温度,有效的提升加热速度,减少电力消耗,温度感应器将会自动关闭所有的加热电器,有效减少电力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基于物联网的电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电热水器设备
,具体为一种节能型基于物联网的电热水器。
技术介绍
电热水器是指以电作为能源进行加热的热水器,是与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相并列的三大热水器之一,电热水器按加热功率大小可分为储水式(又称容积式或储热式),即热式,速热式(又称半储水式)三种,普通速热式电热水器与双模电热水器虽然体积差不多,但内部结构却大相径庭,速热式电热水器与储水式电热水器比仅仅是体积较小,功率更大,所以在加热速度上确实比储水式电热水器更快,但它在春季,秋季都不能达到即热,还要预热,即需要等待,而双模电热水器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可用即热模式,即开即热。但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电热水器内部的结构比较简单,从而导致消耗电量比较大,大部分都存在电热水器对冷水加热面积小,如将电热水器内部的水全部加热需要大量的电力,而且加热效果慢,水流太块容易导致温度降低,不能连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基于物联网的电热水器,具备节约电力消耗等优点,解决了消耗大量的电力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基于物联网的电热水器,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依次穿过框体、固定套、壳体、高效保温层、蓝钻内胆和防电套并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固定套的一端依次壳体、高效保温层和蓝钻内胆并与防电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高效保温层,所述高效保温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蓝钻内胆,所述蓝钻内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隔热层的顶部,所述隔热层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绝缘层的顶部,所述绝缘层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壳体底部的内壁。所述隔热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节能加热管,所述第一节能加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在第二节能加热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节能加热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隔热层的顶部,所述隔热层位于第一节能加热管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体,所述隔热层位于第二节能加热管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隔热层位于连接套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污管,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中控制体。优选的,所述热水管的一端穿过连接套并与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框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水量控制器。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水流测量器,所述高效保温层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绝缘层的顶部。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热水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水管塞头。优选的,所述集中控制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集中控制体位于控制器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屏。优选的,所述隔热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体,所述隔热层位于温度感应体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电阻镁棒。(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基于物联网的电热水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节能型基于物联网的电热水器,通过水流测量器和水流控制器,工作人员通过观看显示屏可以快速了解水流量,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控制水流量大小进入壳体的内部,有效的提升水温的效率,有效的减少水资源消耗,再通过导热管和温度感应器配合,导热管可以大面积加热壳体内部水的温度,有效的提升加热速度,减少电力消耗,待水的温度达到所需的要求,温度感应器将会自动关闭所有的加热电器,有效减少电力浪费。2、该节能型基于物联网的电热水器,通过电阻镁棒和排污管配合,电阻镁棒与蓝钻内胆之间绝缘电阻可达2MΩ以上,电阻镁棒的阳极输出电流几乎为零,有效提升使用水的安全性,有效避免漏电情况,再通过工作人员将水管塞头移除掉,就可以直接把壳体内部的杂质排放掉,有效的减少壳体内部的杂质堆积,有效提升壳体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水管、2框体、3壳体、4集中控制体、5固定套、6水量控制器、7高效保温层、8蓝钻内胆、9隔热层、10绝缘层、11防电套、12水流测量器、13第一节能加热管、14导热管、15第二节能加热管、16温度感应体、17电阻镁棒、18热水管、19连接套、20排污管、21水管塞头、22控制器、23显示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节能型基于物联网的电热水器,包括进水管1,进水管1的一端依次穿过框体2、固定套5、壳体3、高效保温层7、蓝钻内胆8和防电套11并延伸至壳体3的内部,框体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水量控制器6,工作人员通过观看显示屏23可以快速了解壳体3内部的水流量,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水量控制器6运行,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控制水流量大小进入壳体3的内部,可以将进水量控制在低于放出水流量,将有效的提升水温的效率,有效的减少水资源消耗,进水管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水流测量器12,固定套5的一端依次壳体3、高效保温层7和蓝钻内胆8并与防电套11的一端固定连接,壳体3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高效保温层7,高效保温层7可以将壳体3内部水温保存很长时间,有效有减少加热效率,有效减少电力消耗,也提升快速升温的效果,高效保温层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绝缘层10的顶部,高效保温层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蓝钻内胆8,蓝钻内胆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隔热层9的顶部,隔热层9有效减少集中控制器12受到高温影响,有效的提升集中控制器12使用寿命,隔热层9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绝缘层10的顶部,绝缘层10可以有效的避免漏电状况,有效的提升电热水器使用安全性,绝缘层10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壳体3底部的内壁。隔热层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节能加热管13,第一节能加热管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热管14,导热管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在第二节能加热管15的一端,导热管14可以大面积加热壳体3内部水的温度,和高效保温层7相互配合,有效的提升加热速度,从而减少电力消耗,达到节省电力消耗的效果,待水的温度达到所需的要求,温度感应器将会自动关闭所有的加热电器,有效减少电力浪费,第二节能加热管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隔热层9的顶部,隔热层9位于第一节能加热管13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体16,隔热层9位于温度感应体16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电阻镁棒17,电阻镁棒17与蓝钻内胆8之间的绝缘电阻可达2MΩ以上,电阻镁棒17的阳极输出电流几乎为零,有效的避免电器漏电状况,有效提升使用水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使用时漏电情况,隔热层9位于第二节能加热管15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19,连接套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热水管18,热水管18的一端穿过连接套19并与延伸至壳体3的外部,隔热层9位于连接套19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污管20,排污管2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水管塞头21,通过工作人员将水管塞头21移除掉,再开启进水管1可以来冲洗壳体3内部的杂质,就可以直接把壳体3内部的杂质排放掉,有效的减少壳体3内部的杂质堆积,有效提升壳体3使用效率,壳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中控制体4,集中控制体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22,集中控制体4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节能型基于物联网的电热水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型基于物联网的电热水器,包括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的一端依次穿过框体(2)、固定套(5)、壳体(3)、高效保温层(7)、蓝钻内胆(8)和防电套(11)并延伸至壳体(3)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5)的一端依次壳体(3)、高效保温层(7)和蓝钻内胆(8)并与防电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高效保温层(7),所述高效保温层(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蓝钻内胆(8),所述蓝钻内胆(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隔热层(9)的顶部,所述隔热层(9)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绝缘层(10)的顶部,所述绝缘层(10)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壳体(3)底部的内壁;所述隔热层(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节能加热管(13),所述第一节能加热管(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热管(14),所述导热管(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在第二节能加热管(15)的一端,所述第二节能加热管(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隔热层(9)的顶部,所述隔热层(9)位于第二节能加热管(15)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19),所述隔热层(9)位于连接套(19)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污管(20),所述壳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中控制体(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基于物联网的电热水器,包括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的一端依次穿过框体(2)、固定套(5)、壳体(3)、高效保温层(7)、蓝钻内胆(8)和防电套(11)并延伸至壳体(3)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5)的一端依次壳体(3)、高效保温层(7)和蓝钻内胆(8)并与防电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高效保温层(7),所述高效保温层(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蓝钻内胆(8),所述蓝钻内胆(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隔热层(9)的顶部,所述隔热层(9)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绝缘层(10)的顶部,所述绝缘层(10)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壳体(3)底部的内壁;所述隔热层(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节能加热管(13),所述第一节能加热管(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热管(14),所述导热管(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在第二节能加热管(15)的一端,所述第二节能加热管(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隔热层(9)的顶部,所述隔热层(9)位于第二节能加热管(15)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19),所述隔热层(9)位于连接套(19)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污管(20),所述壳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晶丹
申请(专利权)人:寿涵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