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491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开口朝向前下方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下方设有连通所述出风口并适于向后送风的下通道;下导风组,所述下导风组用于引导气流从所述下通道的出口送出;前导风组,所述前导风组用于引导气流从所述出风口的出口送出,所述前导风组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设在所述出风口的开口处并适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前导风组上具有散风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导风效果好,使用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空调器逐渐走到了千家万户,空调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在空调器的适用过程中,空调直接对人吹风,容易造成不适,尤其是在人体以及环境温度比较低时,冷风吹到身上会造成不适,尤其是对于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这种不适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导风效果好,使用更加舒适。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开口朝向前下方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下方设有连通所述出风口并适于向后送风的下通道;下导风组,所述下导风组用于引导气流从所述下通道的出口送出;前导风组,所述前导风组用于引导气流从所述出风口的出口送出,所述前导风组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设在所述出风口的开口处并适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前导风组上具有散风结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导风效果好,使用更加舒适。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导风组包括:下散风板,所述下散风板封闭所述下通道,且所述下散风板上具有散风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散风板设在所述下通道的出口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导风组还包括:下扰流板,所述下扰流板在打开和关闭所述下通道的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扰流板打开所述下通道时朝向所述出风口内延伸并适于将所述出风口内的至少一部分气流引导至所述下通道。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扰流板打开时在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位于所述下通道的下游并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大体垂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扰流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下通道的入口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扰流板上设有散风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邻近所述下通道的侧壁设置有对所述下通道保温的保温件。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外表面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大体齐平。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可上下翻转地与所述主体相连,且所述第一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时适于:与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前方完全错开;与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的前方完全错开;或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出风口沿出风方向的前方并向上或向下导风。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导风组还包括设在所述出风口内的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具有沿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延伸的第一位置、沿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向上倾斜的第二位置、沿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向下倾斜的第三位置以及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大体垂直的第四位置中的至少一种。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散风结构。附图说明图1a至图1g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不同状态示意图。图2a至图2e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不同状态示意图。图3a至图3j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不同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空调器100,主体1,出风口101,前导风组11,第一导风板111,第二导风板112,上通道102,上导风组12,上散风板121,上扰流板122,下通道103,下导风组13,下散风板131,下扰流板132,保温件14,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A,上通道的出风方向B,下通道的出风方向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结合图1至图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100,该空调器100可以为移动空调、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等等。包括主体1,主体1具有开口朝向前下方的出风口101,用于朝前下方送风。其中,出风口101的上方和下方中的至少一处设有向外送风的通道。本技术通过在出风口101的上方和下方设置送风的通道,可以将气流引导至其他的地方,从而在需要的时候实现风不吹人的效果。其中,空调器100上设置了前导风组11,前导风组11用于引导气流从出风口101的出口送出。另外,在出风口101的上方和/或下方设置的通道处设置了保温件14,保温件14用于对通道内保温,具有隔热的效果,避免冷气经过对应的通道时产生凝露。另外,该保温件14可以设置在通道外、通道内或嵌入通道壁。如图1至图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前导风组11包括第一导风板111,第一导风板111设在出风口101的开口处并适于打开和关闭出风口101,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导风板111关闭和打开出风口101。例如,在第一导风板111关闭出风口101时空调器100可以处于停机状态;也可以是,在第一导风板111关闭出风口101时空调器100处于开机状态,由于出风口101的上方和下方中的至少一处设有向外送风的通道,气流可以从出风口101上方和/或下方设置的通道送出,从而实现不同方向的出风。进一步的,可以在第一导风板111上设置散风结构,散风结构用于通风并打散气流。其中,本技术中的散风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微孔、气泡、风叶、百叶窗等等。其中,散风结构可以为微孔、气泡、风叶、百叶窗等等中的一种,也可以是这些结构的组合,其中,气泡是指沿出风方向凸出并朝向与出风方向成预定夹角的微通道。其中,散风结构上的多个散风口可以朝相对、相背、向上、向下等方向进行散风。优选地,如图1至图3,第一导风板111关闭出风口101时第一导风板111的外表面与主体1的外表面大体齐平。从而使空调器100的外形美观,并且还可以便于第一导风板111完全封闭出风口101。进一步的,第一导风板111可上下翻转地与主体1相连,且第一导风板111打开出风口101时适于与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的前方完全错开,从而使得第一导风板111不会阻挡出风口101送出的气流。另外,也可以将第一导风板111设置成:在打开时至少一部分设在出风口101沿出风方向的前方并向上或向下导风,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导风板111向上或向下导风。当然,第一导风板111打开时还可以是其它的形式,例如阻挡或不阻挡设在出风口101上方(或下方)的通道等等。另外,上述第一导风板111的位置并不冲突,也就是说,在一个空调器100上,第一导风板111可以设置成打开时处于前述的一种或多种状态,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导风板111的打开角度实现。进一步地,前导风组11还包括设在出风口101内的第二导风板112,第二导风板112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第二导风板112在第一位置沿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延伸,第二导风板112在第二位置沿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向上倾斜,第二导风板112在第三位置沿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向下倾斜,第二导风板112在第四位置与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大体垂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风板112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导风板112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可以实现不同方向的导风。其中,第二导风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开口朝向前下方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下方设有连通所述出风口并适于向后送风的下通道;下导风组,所述下导风组用于引导气流从所述下通道的出口送出;前导风组,所述前导风组用于引导气流从所述出风口的出口送出,所述前导风组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设在所述出风口的开口处并适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前导风组上具有散风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开口朝向前下方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下方设有连通所述出风口并适于向后送风的下通道;下导风组,所述下导风组用于引导气流从所述下通道的出口送出;前导风组,所述前导风组用于引导气流从所述出风口的出口送出,所述前导风组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设在所述出风口的开口处并适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前导风组上具有散风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风组包括:下散风板,所述下散风板封闭所述下通道,且所述下散风板上具有散风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散风板设在所述下通道的出口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风组还包括:下扰流板,所述下扰流板在打开和关闭所述下通道的位置之间可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扰流板打开所述下通道时朝向所述出风口内延伸并适于将所述出风口内的至少一部分气流引导至所述下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扰流板打开时在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位于所述下通道的下游并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大体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杰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