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变储热电采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7478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蓄热式电采暖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相变蓄热电采暖系统。技术方案包括电加热装置、相变储热装置和采暖末端,循环介质从相变储热装置的出口流出,向换热组件供热后流入相变储热装置的入口,构成供热回路,电加热装置串联在供热回路上,系统还包括电动三通阀,电动三通阀的进口与相变储热装置的出口连接,电动三通阀的第一个出口与换热组件的一次侧进水口连接,第二个出口连接在换热组件一次侧出口下游的管路上。换热组件的二次侧出水口与采暖末端的进水口相连,采暖末端的出水口与换热组件的回水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储热能力高,能稳定持续地提供采暖热源,对环境零污染,零排放,运行安全简单可靠,节省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变储热电采暖系统
本技术属于蓄热式电采暖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相变储热电采暖系统。
技术介绍
冬季城市、农村住宅直接燃煤作为供暖热源的方式,是城镇冬季产生雾霾污染的重要成因,城镇化进程中,现有城市集中热源的供热能力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的供暖市场需求,如果建设直接燃煤的集中热源将进一步加剧城镇冬季雾霾污染,并受到能源条件限制,不符合节能与环保的国策。同时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实现碳减排目标,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电采暖是将清洁的电能转换为热能的一种优质舒适环保的采暖方式,经过长期的实际应用,被证实其拥有很多其他采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一是可以缓解过度依赖煤炭的现状,从而实现“减排”的目标,帮助治理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可以避免管网输送过程中的大量热损失,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真正实现“节能”的目标;三是燃料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均大幅下降,尽管初始投资较大,但相比目前城市集中供暖企业因运营维护成本过高而普遍亏损的情况,即使不考虑其创造的巨大社会效益,实现盈利、收回投资也是可以预期的。电热采暖的供暖方式中,主要包括电直热式、谷电蓄热式和热泵方式供暖。其中直热式优点是投资成本低,但是运行费用高。热泵采暖安装在严寒或者易结霜的地区使用效果不佳,同时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高,还可能带来地质环境等问题。谷电蓄热供暖技术投资成本略高于电直热方式,但是运行成本低,是一种可以大面积使用的集中采暖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经济效益高、节约成本的相变储热电采暖系统。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相变储热电采暖系统,其中:包括电加热装置、相变储热装置、一次侧循环泵、电动三通阀、补水箱、采暖末端、Ⅰ号过滤装置、自动排气装置、Ⅱ号过滤装置、二次侧循环泵、换热组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相变储热装置的入口连接,相变储热装置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电动三通阀的进口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的第一个出口通过管路与换热组件一次侧进水口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的第二个出口通过管路与换热组件的一次侧出口与电加热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一次侧循环泵设在电加热装置的入口与电动三通阀的第二个出口之间的管路,且靠近电加热装置的入口,所述Ⅰ号过滤装置设在一次侧循环泵的入口;所述补水箱设在电加热装置的入口与采暖末端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换热组件的二次侧进水口通过管路与采暖末端的出口连接;所述二次侧循环泵设在换热组件的二次侧进水口与采暖末端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Ⅱ号过滤装置设在二次侧循环泵的入口;所述换热组件的二次出口通过管路与采暖末端的进口连接;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和相变储热装置之间的管路、相变储热装置和电动三通阀之间的管路、换热组件的二次出口和采暖末端进口之间的管路上均设有自动排气装置;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串联在供热回路上。优选地,所述的补水箱为敞开式补液箱且位于该系统的高处。优选地,所述的电动三通阀为电动比例调节三通阀。循环介质通过循环泵的作用从相变储热装置的出口流出,向换热组件供热后流入相变储热装置的入口,构成一次网供热回路。循环介质通过循环泵的作用从换热组件出口流出,向供暖末端供热后流入换热组件的入口,构成二次网供热回路。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串联在供热回路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系统设有电动三通阀,可自动控制循环介质流入换热组件的比列。通过二次供热回水温度进行判断三通阀开度的大小。(2)一次网供热管路上的系统最高点处设有敞开式补液箱,可随时进行补液,使系统充满循环介质。(3)相变储热装置和电加热装置的出口以及采暖末端上安装有自动排气装置,使相变储热装置和电加热装置中的气体容易排出,系统工作更加稳定。使采暖末端充满循环介质,提升供暖效果。(4)循环泵的入口安装有过滤装置,采暖末端的杂质不会进入循环泵、电加热装置以及相变储热装置,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提高产品使用寿命。(5)排水装置安装在系统最低点,在产品维护时,方便系统的排水,同时也是排污口。(6)采用相变蓄热,外形尺寸小,因相变材料相变过程中温度稳定,所以系统能够稳定持续地提供采暖热源。(7)采用谷电作为系统热源,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对环境零污染,零排放,运行安全简单可靠,节省运行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相变储热电采暖系统,其中:包括电加热装置1、相变储热装置2、一次侧循环泵3、电动三通阀4、补水箱5、采暖末端6、Ⅰ号过滤装置7、自动排气装置8、Ⅱ号过滤装置9、二次侧循环泵10、换热组件11;所述电加热装置1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相变储热装置2的入口连接,相变储热装置2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电动三通阀4的进口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4的第一个出口通过管路与换热组件11一次侧进水口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4的第二个出口通过管路与换热组件11的一次侧出口与电加热装置1的入口连接,所述一次侧循环泵3设在电加热装置1的入口与电动三通阀4的第二个出口之间的管路,且靠近电加热装置1的入口,所述Ⅰ号过滤装置7设在一次侧循环泵3的入口;所述补水箱5设在电加热装置1的入口与采暖末端6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换热组件11的二次侧进水口通过管路与采暖末端6的出口连接;所述二次侧循环泵10设在换热组件11的二次侧进水口与采暖末端6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Ⅱ号过滤装置9设在二次侧循环泵10的入口;所述换热组件11的二次出口通过管路与采暖末端6的进口连接;在所述电加热装置1和相变储热装置2之间的管路、相变储热装置2和电动三通阀4之间的管路、换热组件11的二次出口和采暖末端6进口之间的管路上均设有自动排气装置8;所述的电加热装置1串联在供热回路上。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串联在供热回路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补水箱5为敞开式补液箱且位于该系统的高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动三通阀4为电动比例调节三通阀。本技术系统中循环介质从相变储热装置2的出口流出,向换热组件11供热后经电加热装置1流入相变储热装置2的入口,构成供热回路。本技术在使用时,利用敞开式补液箱5将谷电相变储热式采暖系统充满循环介质,电加热装置1在夜间利用谷电对循环介质加热,并通过采暖循环回路对采暖末端6供热,当采暖末端6出水温度高于一定值时,电动三通球阀4自动切换出水方向,此时循环不经过采暖末端6,将热量储存在相变储热装置2中。当采暖末端6温度低于一定值时,电动三通阀4自动切换出水方向,此时对采暖末端6供热。在白天非谷电期间,电加热装置1停止工作,此时,储存在相变储热装置2中的热量通过一次侧循环泵3输送至采暖末端6,经过散热温度降低后的循环介质返回至相变储热装置2重新加热后,继续进行循环供热。相变储热装置2利用相变材料的潜热储存热量,低谷电时将热量储存在相变储热装置2中,相变材料吸热,由固态变为液态;高峰电时,相变储热装置2将热量输送给采暖末端6,相变材料放热,由液态变为固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相变储热电采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变储热电采暖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电加热装置(1)、相变储热装置(2)、一次侧循环泵(3)、电动三通阀(4)、补水箱(5)、采暖末端(6)、Ⅰ号过滤装置(7)、自动排气装置(8)、Ⅱ号过滤装置(9)、二次侧循环泵(10)、换热组件(11);所述电加热装置(1)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相变储热装置(2)的入口连接,相变储热装置(2)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电动三通阀(4)的进口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4)的第一个出口通过管路与换热组件(11)一次侧进水口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4)的第二个出口通过管路与换热组件(11)的一次侧出口与电加热装置(1)的入口连接,所述一次侧循环泵(3)设在电加热装置(1)的入口与电动三通阀(4)的第二个出口之间的管路,且靠近电加热装置(1)的入口,所述Ⅰ号过滤装置(7)设在一次侧循环泵(3)的入口;所述补水箱(5)设在电加热装置(1)的入口与采暖末端(6)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换热组件(11)的二次侧进水口通过管路与采暖末端(6)的出口连接;所述二次侧循环泵(10)设在换热组件(11)的二次侧进水口与采暖末端(6)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Ⅱ号过滤装置(9)设在二次侧循环泵(10)的入口;所述换热组件(11)的二次出口通过管路与采暖末端(6)的进口连接;在所述电加热装置(1)和相变储热装置(2)之间的管路、相变储热装置(2)和电动三通阀(4)之间的管路、换热组件(11)的二次出口和采暖末端(6)进口之间的管路上均设有自动排气装置(8);所述的电加热装置(1)串联在供热回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储热电采暖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电加热装置(1)、相变储热装置(2)、一次侧循环泵(3)、电动三通阀(4)、补水箱(5)、采暖末端(6)、Ⅰ号过滤装置(7)、自动排气装置(8)、Ⅱ号过滤装置(9)、二次侧循环泵(10)、换热组件(11);所述电加热装置(1)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相变储热装置(2)的入口连接,相变储热装置(2)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电动三通阀(4)的进口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4)的第一个出口通过管路与换热组件(11)一次侧进水口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4)的第二个出口通过管路与换热组件(11)的一次侧出口与电加热装置(1)的入口连接,所述一次侧循环泵(3)设在电加热装置(1)的入口与电动三通阀(4)的第二个出口之间的管路,且靠近电加热装置(1)的入口,所述Ⅰ号过滤装置(7)设在一次侧循环泵(3)的入口;所述补水箱(5)设在电加热装置(1)的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焕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