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铝合金弱酸性活化工艺的溶液配方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807202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镁、铝合金弱酸性活化工艺的溶液配方,其特征在于,包含的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磷酸溶液30-45%,氟化氢铵30-45%,氢氟酸溶液10-20%,乌洛托品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2%。(*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金属合金弱酸性活化溶液配方,特别是一种镁、铝合金弱酸性活化工艺的溶液配方,属于金属表面处理

技术介绍
镁、铝合金等金属在中强酸性溶液中很容易腐蚀,这样操作可控性差,因而选择在弱酸性溶液中活化处理,容易提高镁、铝合金表面活化的可行性。因为弱酸性溶液保证了镁、铝合金基本不受腐蚀,并能起到活化的目的。弱酸性溶液活化的原理是利用酸离子和镁合金表面的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解的物质并在表面生成保护层的过程。由于镁、铝及其合金在中强酸性溶液中容易引起电偶腐蚀,所以选择在弱酸性溶液中处理。经文献检索发现,Michael M.Avedesian主编的《Magnesium and Magnesiumalloys》(Library of Congress.USA.1999)第155-157页,(《镁及镁合金》(国会图书馆,美国))中以中强酸性溶液进行活化处理,虽然该配方具有活化处理速度快的优点,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处理溶液的成本较高,基体浸蚀速度快,操作可控性差,而且形成的磷酸盐化合物沉积在基体表面,而并不溶解在水溶液中,外观看来以黑色的附着物形式存在,导致随后处理结合强度不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镁、铝合金弱酸性活化工艺的溶液配方,该配方通过添加新的试剂使黑色附着物在形成过程中得以溶解,而且得到新鲜光亮的活化表面,使得随后的电镀处理提高了结合强度和效率;而且该配方通过添加新的试剂,降低了原有试剂活化液中的含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并且比原有配方配制的溶液处理速度快,这样提高了效率,且这种配方适合几乎所有的镁、铝合金的活化处理工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镁、铝合金弱酸性活化溶液配方包含的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磷酸溶液30-45%,氟化氢铵30-45%,氢氟酸溶液10-20%,乌洛托品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2%。本专利技术最佳配方为磷酸溶液40%,氢氟酸溶液17%,氟化氢铵40%,乌洛托品2.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2%。本专利技术镀液稳定性好,很好地解决了镁、铝合金在强酸性溶液活化后短时间的氧化问题,并能提高随后处理膜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本专利技术镁、铝合金弱酸性活化溶液是这样配制的首先在槽中取2/3的室温蒸馏水,溶解计算量的氟化氢铵和氢氟酸溶液;然后加入计算量的磷酸溶液,等全部溶解之后,在搅拌过程中在溶液中加入乌洛托品,直至完全混合均匀;最后加入计算量的添加剂,加水至计算体积。使用配制好的本专利技术活化液进行活化处理时,工艺参数为温度10-30℃下处理0.5-2min,可得到所需新鲜活化的受到保护的镁、铝合金表面。本专利技术采用弱酸性溶液,因而随后电镀处理所得膜层的结合强度高于用中强酸性溶液活化前处理的膜层结合强度,其通过开发研究的新的配方和工艺,很好的利用化学试剂的化学特性而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相对于强酸性活化溶液操作工作条件更好。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本专利技术配方内容提供以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用来镁、铝合金表面的活化溶液,其前处理的膜层结合强度高于强酸性溶液前处理的膜层的结合强度,而且活化成本低。实施例1在经过前处理的AZ91镁合金表面,采用氢氟酸溶液8%,磷酸溶液45%g/L,氟化氢铵45%,乌洛托品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配方配制的溶液,在30℃活化处理1min,可以得到新鲜活化的镁合金表面。实施例2在经过前处理的LY12铝合金表面,采用氢氟酸溶液20%,磷酸溶液35%,氟化氢铵39.9%,乌洛托品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配方配制的溶液,在10℃浸蚀处理2min,可以得到新鲜活化的铝合金表面。实施例3在经过前处理的AM50表面,采用氢氟酸溶液20%,磷酸溶液30%,氟化氢铵44.9%乌洛托品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配方配制的溶液,在30℃浸蚀处理0.5min,可以新鲜活化的镁合金表面。实施例4在经过前处理的AZ61表面,采用氢氟酸溶液17%,磷酸溶液40%,氟化氢铵40%乌洛托品2。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2%配方配制的溶液,在25℃浸蚀处理1.5min,可以新鲜活化的镁合金表面。权利要求1.一种镁、铝合金弱酸性活化工艺的溶液配方,其特征在于,包含的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磷酸溶液30-45%,氟化氢铵30-45%,氢氟酸溶液10-20%,乌洛托品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铝合金弱酸性活化工艺的溶液配方,其特征是,最佳配方为磷酸溶液40%,氢氟酸溶液17%,氟化氢铵40%,乌洛托品2.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铝合金弱酸性活化工艺的溶液配方,其特征是,使用配制好的镁、铝合金弱酸性活化工艺的溶液进行活化处理时,工艺参数为温度10-30℃下处理0.5-2min。全文摘要一种镁、铝合金弱酸性活化工艺的溶液配方,属于金属表面处理
本专利技术包含的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磷酸溶液30-45%,氟化氢铵30-45%,氢氟酸溶液10-20%,乌洛托品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2%。本专利技术采用弱酸性溶液,因而随后电镀处理所得膜层的结合强度高于用中强酸性溶液活化前处理的膜层结合强度,其通过开发研究的新的配方和工艺,很好的利用化学试剂的化学特性而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相对于强酸性活化溶液操作工作条件更好。文档编号C23C22/36GK1556247SQ20031010987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蒋永锋, 翟春泉, 郭兴伍, 丁文江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永锋翟春泉郭兴伍丁文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