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架及包含其的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197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机架及包含其的风扇,属于风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散热的机架及包含其的风扇。机架包括空心围板和至少覆盖所述空心围板一端的封板,所述空心围板上设置有散热孔。通过机架的设置将电机包围在机架内部,起到防护电机的作用,提升风扇美观性;通过风扇机架上散热孔的设置有效为电机散热,防止因电机过热发生故障;同时通过设置连接件进一步有效固定机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架及包含其的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
,具体涉及机架及包含其的风扇。
技术介绍
在工作过程中,工业用大风扇往往需要功率较大的电机,产生的热量较大,将电机全部包裹的风扇机架容易造成电机过热而出现故障,影响风扇工作效率;而电机部分或全部裸露在空气中的风扇机架美观性不足;因此现存问题之一为如何在电机处设置防护装置同时还能有效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证风扇美观性的前提下,便于散热的机架及包含其的风扇。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机架,包括:空心围板和至少覆盖所述空心围板一端的封板,所述空心围板上设置有散热孔。进一步地,所述封板包括上封板和下封板,所述空心围板顶端与所述上封板固定连接,所述空心围板底端与所述下封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上封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封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封板上设置有能够使电机输出轴穿过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上封板和所述下封板上分别设置有吊环。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扇,包括电机、轮毂、扇叶和上面任一项所述的机架,所述机架用于固定所述电机,所述扇叶环设于所述轮毂外围,所述电机转动能够带动所述轮毂转动,所述轮毂转动能够带动扇叶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轮毂与所述下封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下封板上的通孔与所述轮毂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扇叶内部设置有钢丝绳。本技术提供的机架及包含其的风扇,通过机架的设置将电机包围在机架内部,起到防护电机的作用,提升风扇美观性;通过风扇机架上散热孔的设置为电机散热,防止因电机过热发生故障;同时通过设置连接件进一步有效固定机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的包含机架的风扇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架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架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架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架的空心围板的主视图;图6为图5中A-A向剖面图;图7为图5中B-B向剖面图;附图标记:1-机架11-上封板12-下封板121-通孔13-空心围板14-方管2-轮毂3-扇叶4-钢丝绳5-散热孔6-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第一方面,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架1,包括:空心围板13和至少覆盖空心围板13一端的封板,空心围板13上设置有散热孔5。所述封板包括上封板11和下封板12,空心围板13顶端与上封板11固定连接,空心围板13底端与下封板12固定连接。上封板11覆盖在空心围板13的顶端,下封板12覆盖在空心围板13的底端;风扇的电机位于所述空心围板内部,通过机架的设置将电机包围在机架内部,起到防护电机的作用,提升风扇美观性;通过风扇机架上散热孔5的设置有效为电机散热,防止因电机过热发生故障。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架1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上封板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封板1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于固定连接上封板11和下封板12,同时通过设置连接件进一步有效固定机架。在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架,所述连接件为方管14。方管14设置有两个,尺寸为40*60,固定连接上封板11和下封板12,两个方管14的顶端分别位于上封板11相对的两条边的中间,两个方管14的底端分别位于下封板12相对的两条边中间;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空心围板13为分体结构,包括左封板和右封板,左封板和右封板扣合并固定形成空心围板13,相接的部位位于两个方管14的侧面,方管14固定连接上封板11和下封板12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固定空心围板13,并能够将上封板11、下封板12和空心围板13三者有效固定连接形成机架,电机固定在机架内部。在机架1的设置不影响电机工作的前提下,下封板12上设置有能够使电机输出轴穿过的通孔121。通孔121的设置便于电机转输出轴的贯穿,从而不影响转轴的转动;下封板12的设置有效遮盖电机底部螺栓等连接部件,起到防护和美观的作用。考虑机架在使用状态时的悬吊,在上封板11和下封板12上分别设置有吊环6。如附图2、附图3所示,吊环6的设置便于用钢丝绳将机架与风扇的固定装置连接,另外设置吊环6还可以用钢丝绳将机架直接固定在房梁等处,此时设置在下封板12处的悬吊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架在上封板11上设置有两个吊环6,下封板12上设置两个吊环6。第二方面,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包括电机、轮毂2、扇叶3和上面任一项所述的机架1,机架1用于固定所述电机,扇叶3环设于轮毂2外围,所述电机转动能够带动轮毂2转动,轮毂2转动能够带动扇叶3转动。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设置6个扇叶3。轮毂2与下封板12固定连接。当所述下板体上设置有通孔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下封板上的通孔与所述轮毂连接。扇叶3内部设置有钢丝绳4。扇叶3内部钢丝绳4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风扇使用的安全性,工业大风扇一般吊装使用,使用年限久了扇叶3会有脱落或折断的隐患,在扇叶3内部设置钢丝绳4后,扇叶3发生折断时不会直接掉落到地上造成人员损伤。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还包括固定装置延长杆,延长杆的顶部设置有调节孔;以在所述延长杆上位于同一横截面上的调节孔为一组,在延长杆上设置多组调节孔,多组调节孔距延长杆顶端的距离依次增大;固定件穿过任一组调节孔能够将延长杆固定。通过不同高度的调节孔的设置,便于在使用时,根据风扇所需吊置的不同高度,选择合适高度的调节孔,进而固定件穿过调节孔将延长杆吊至房梁等处;调节孔的设置使得延长杆能够循环使用,增强了延长杆的可调节性,节约材料使用便捷。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延长杆,调节孔共设置10个,每组2个,应对不同需求的风扇安装。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延长杆,延长杆可以选择方管制成,也可以选择圆柱形钢材制成。考虑到延长杆应用时的连接,在延长杆底端设置有吊耳,吊耳的设置便于通过钢丝绳等连接件将延长杆与大风扇机架1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吊环6的设置便于用钢丝绳将机架1与延长杆连接,或者还可以用钢丝绳将机架固定在房梁等处,起到辅助延长杆固定的作用;利用钢丝绳等连接件可以将吊环6与吊耳连接,进而将机架与延长杆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实验一实施例提供的延长杆,延长杆包括第一延长杆和第二延长杆,所述第一延长杆和所述第二延长杆通过螺旋部螺旋连接,所述第一延长杆顶部设置调节孔。通过设置分体结构的延长杆,通过螺旋部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延长杆的长度,不需破坏延长杆;也可以和调节孔配合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机架及包含其的风扇

【技术保护点】
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围板和至少覆盖所述空心围板一端的封板,所述空心围板上设置有散热孔;所述封板包括上封板和下封板,所述空心围板顶端与所述上封板固定连接,所述空心围板底端与所述下封板固定连接;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上封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封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封板上设置有能够使电机输出轴穿过的通孔;所述上封板和所述下封板上分别设置有吊环。

【技术特征摘要】
1.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围板和至少覆盖所述空心围板一端的封板,所述空心围板上设置有散热孔;所述封板包括上封板和下封板,所述空心围板顶端与所述上封板固定连接,所述空心围板底端与所述下封板固定连接;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上封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封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封板上设置有能够使电机输出轴穿过的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枝伟祁华春冯辰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百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