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拼装的装配式下穿隧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118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拼装的装配式下穿隧道,包括组成隧道段的多个预制分块,所述预制分块包括左侧墙、中墙和右侧墙,所述左侧墙和中墙的上部拼接有左顶板、下部拼接有左底板;所述中墙和右侧墙的上部拼接有右顶板、下部拼接有右底板;所述左侧墙和右侧墙为相对设置的[形结构,所述中墙为工字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配式下穿隧道通过对隧道进行合理的分块预制,且特别设计各个预制分块的形状和拼接结构,使其能够便于生产、运输和吊装、拼装,从而解决了因整体预制块重量和体积较大给运输和吊装拼装过程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拼装的装配式下穿隧道
本技术涉及隧道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拼装的装配式下穿隧道。
技术介绍
在城市下穿隧道的建设施工中,主要存在两种施工方式:其一是在施工现场采用搭设模板支架、现浇混凝土的形式进行施工搭建,其二是预制隧道段并通过运输和吊装进行装配。目前,国内地下结构领域已经开始推广运用预制装配工法。在小断面过街人行隧道中,现在一般采用整体预制的方式制作隧道段并进行吊装拼装。但是,当隧道断面较大时,整体预制的隧道块会存在重量和体积较大的问题,给运输和吊装装配过程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拼装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将隧道段分成对个拼装块进行预制,如何拆分隧道段及如何设计连接结构,以满足运输、快速施工和拼接性能,成为隧道段分块设计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整体预制块重量和体积较大给运输和吊装拼装过程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快速拼装的装配式下穿隧道,其通过对隧道进行合理的分块预制,使其能够便于运输和吊装拼装,从而解决了因整体预制块重量和体积较大给运输和吊装拼装过程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速拼装的装配式下穿隧道包括组成隧道段的多个预制分块,所述预制分块包括左侧墙、中墙和右侧墙,所述左侧墙和中墙的上部拼接有左顶板、下部拼接有左底板;所述中墙和右侧墙的上部拼接有右顶板、下部拼接有右底板;所述左侧墙和右侧墙为相对设置的[形结构,所述中墙为工字形结构。其中,左侧墙和右侧墙是隧道的左右两侧的侧墙,中墙将隧道分割为两个仓体,通过拼接左右顶板和底板后即可完全地形成隧道。左侧墙和右侧墙分别设置成“[”形和“]”形,中墙设置成“工”字形,这样设置便于拼装过程中构件的临时稳定,不致使构件向两侧倾倒,能够免除墙板拼装过程中临时斜支撑的搭设,便于下穿隧道快速拼装成形。抗剪齿坎结构是两个单独的预制分块之间以相互交错的结构进行竖向拼接的结构,其能够使不同的预制分块之间有效地分担各自所受的剪切应力,使各个预制分块拼接后的整体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将左顶板与左侧墙、右顶板与右侧墙之间设置为抗剪齿坎结构后,能够便于左侧墙和左顶板、右侧墙对和右顶板之间有效地分担各自所受的剪切应力,从而使隧道顶部具有更高的强度。将预制隧道分设成所述的7个独立的预制分块后,可以保证每一块预制分块都具有相对较小的体积和重量,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运输和拼接隧道的便利性和操作简便性,解决了因整体预制块重量和体积较大给运输和吊装装配过程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左侧墙与左顶板的连接结构为抗剪齿坎结构、左侧墙与左底板的连接结构也为抗剪齿坎结构,右侧墙的连接结构相同,且中墙与两侧底板的连接结构也为抗剪齿坎结构。这样设置后,能够使不同的预制分块之间有效地分担各自所受的剪切应力,使各个预制分块拼接后的整体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抗剪齿坎结构为拼缝两侧墙体上对应设置的配对接口,每侧墙体上的配对接口均为齿坎形,在接缝内还填充有环氧树脂胶。配对设计的齿坎形配对接口,使预制分块之间贴合地更为紧密,从而提升了拼接缝的防水性能;拼接缝内填充的环氧树脂胶是防水材料,其能够防止外来水分渗透进入拼接缝内部对隧道结构造成破坏。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抗剪齿坎的拼接接缝内设有膨胀止水条。在抗剪齿坎的接缝内部设置膨胀止水条后,当其内渗透进水分时,膨胀止水条能够迅速膨胀并对接缝内部形成密封,阻止水分进一步渗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接缝内部的防水性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中墙顶部设有梁托,所述左顶板和右顶板与中墙的拼接处均为梁托搭接结构。梁托又名“牛腿”,其是中墙顶部上向左顶板和右顶板延伸出的支撑结构,在中墙顶部设置梁托并左顶板和右顶板设置为搭接在梁托上之后,可以对左顶板和右顶板形成有效地支撑,避免其出现局部应力过大的情况,同时免除了顶板拼装过程中临时支架的搭设,便于整环下穿隧道快速拼装成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有预制分块的接缝处均设有纵向贯穿拼缝两侧墙体的预应力钢筋。纵向贯穿是指在隧道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延伸,在接缝处设置纵向贯穿的预应力钢筋后,可以抵消不同分段的隧道在拼接后所受的外部应力,增强隧道的整体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有预制分块的接缝内还设有膨胀止水条,在接缝外部设有防水涂层。膨胀止水条在遇水后会膨胀,进而对接缝间隙形成密封,防水涂层可以方式外部水分从接缝处深入隧道结构,在设置膨胀止水条和防水涂层后即可避免出现向环向缝内部渗水的现象,对隧道造成危害。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防水涂层包括聚氨酯防水涂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层和防水混凝土保护层。所述三种防水层均具有优秀的防水效能,能够有效避免外部水渍透过接缝想隧道结构内部渗水,保护了隧道的结构安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各个预制分块接缝处的外表面上均贴覆有自粘型橡胶止水片。自粘型橡胶止水片能够粘合在接缝外部,同时,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就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分进入接缝和隧道内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拼接结构的防水性能。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预制隧道分设成所述的7个独立的预制分块后,可以保证每一块预制分块都具有相对较小的体积和重量,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运输和拼接隧道的便利性和操作简便性,解决了因整体预制块重量和体积较大给运输和吊装装配过程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2、膨胀止水条在遇水后会膨胀,进而对接缝间隙形成密封,防水涂层可以方式外部水分从接缝处深入隧道结构,在设置膨胀止水条和防水涂层后即可避免出现向环向缝内部渗水的现象,对隧道造成危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抗剪齿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横断面钢筋和防水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左侧墙,2-中墙,3-右侧墙,4-左顶板,5-左底板,6-右顶板,7-右底板,8-抗剪齿坎,9-梁托,10-预应力钢筋,11-膨胀止水条,12-环氧树脂胶,13-自粘性橡胶止水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装配式下穿隧道,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预制分块,所述预制分块包括左侧墙1、中墙2和右侧墙3,所述左侧墙1和中墙2的上部拼接有左顶板4、下部拼接有左底板5;所述中墙2和右侧墙3的上部拼接有右顶板6、下部拼接有右底板7;所述左顶板4与左侧墙1、右顶板6与右侧墙3之间的拼接处均为抗剪齿坎8结构。其中,左侧墙1和右侧墙3是隧道的左右两侧的侧墙,中墙2将隧道分割为两个仓体,通过拼接左右顶板和底板后即可完全地形成隧道。左侧墙1和右侧墙3可以分别设置成“[”形和“]”形,中墙2可以设置成“工”字形,这样设置便于拼装过程中构件的临时稳定,不致使构件向两侧倾倒,能够免除墙板拼装过程中临时斜支撑的搭设,便于下穿隧道快速拼装成形。抗剪齿坎8结构是两个单独的预制分块之间以相互交错的结构进行竖向拼接的结构,其能够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快速拼装的装配式下穿隧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拼装的装配式下穿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组成隧道段的多个预制分块,所述预制分块包括左侧墙、中墙和右侧墙,所述左侧墙和中墙的上部拼接有左顶板、下部拼接有左底板;所述中墙和右侧墙的上部拼接有右顶板、下部拼接有右底板;所述左侧墙和右侧墙为相对设置的[形结构,所述中墙为工字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拼装的装配式下穿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组成隧道段的多个预制分块,所述预制分块包括左侧墙、中墙和右侧墙,所述左侧墙和中墙的上部拼接有左顶板、下部拼接有左底板;所述中墙和右侧墙的上部拼接有右顶板、下部拼接有右底板;所述左侧墙和右侧墙为相对设置的[形结构,所述中墙为工字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拼装的装配式下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墙与左顶板的连接结构为抗剪齿坎结构、左侧墙与左底板的连接结构也为抗剪齿坎结构,右侧墙的连接结构相同,且中墙与两侧底板的连接结构也为抗剪齿坎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拼装的装配式下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齿坎结构为拼缝两侧墙体上对应设置的配对接口,每侧墙体上的配对接口均为齿坎形,在接缝内还填充有环氧树脂胶。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快速拼装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运鸿赵通孙春平王涛吴波冉庆国刘天银钟健王鸿谭斌李玉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