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墩或柱的接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997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墩或柱的接头结构,包含节段一和节段二,所述端头一的端面设有凹槽一,所述端头二的端面设有凹槽二,所述端头一的端面上设有端板一,所述端头二的端面上设有端板二,所述端板一和端板二分别与抱箍连接,使所述端头一和端头二拼接,所述端头一上设有若干个竖向的弧形孔一,所述端头二上设有若干个竖向的弧形孔二,每个所述弧形孔一和对应的弧形孔二形成的通孔中设有弧形螺栓,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拼接形成的空腔中设有抗剪块。采用本结构有效提高接头处的安装质量、施工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施工难度,拼接节点处抗剪效果优良,大大提高连接可靠性,延长墩或柱的使用寿命,便于后期维修保养。

A joint structure of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pier or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墩或柱的接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预制接头
,特别涉及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墩或柱的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灌浆连接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竖向预制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主要连接方法,灌浆连接质量是影响结构安全的关键点。通常为先将预制混凝土构件吊到指定位置,安装在下部已有的结构上,安装时,下部结构向上伸出的连接钢筋分别插入到上部安装的预制构件底部对应的套筒或预留孔洞内,或者将钢筋焊接连接,然后再灌浆密实。灌浆套筒连接本身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连接模式,然而在实际灌浆环节中,由于客观或人为因素常常造成灌浆饱满度不足的缺陷,并且通过构件表面和出浆管孔的饱满情况也不能完全确定灌浆密实,因此存在安全隐患,尤其对于动载较大、尺寸较大的竖向构件更是严重影响可靠性,并且灌浆需要现场搭设大量支架和模板,危险性高,效率低,成本高,并且在浇筑前的钢筋焊接作业工作量也很大,焊接质量难以检验,导致质量也难以保证,抗拔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竖向预制构件的可靠连接方式存在焊接作业工作量大,效率低,不易检查,灌浆密实性难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墩或柱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节段一和节段二,所述节段一的端头一(1)和节段二的端头二(2)用于相互拼装,所述端头一(1)的端面设有凹槽一,所述端头二(2)的端面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相互适配,所述端头一(1)的端面上设有端板一(41),所述端头二(2)的端面上设有端板二(42),所述端板一(41)和端板二(42)相互适配,所述端板一(41)和端板二(42)分别与抱箍(5)连接,使所述端头一(1)和端头二(2)拼接,所述抱箍(5)的外尺寸适配墩或柱的外尺寸,所述端头一(1)上设有若干个竖向的弧形孔一,所述端头二(2)上设有若干个竖向的弧形孔二,每个所述弧形孔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墩或柱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节段一和节段二,所述节段一的端头一(1)和节段二的端头二(2)用于相互拼装,所述端头一(1)的端面设有凹槽一,所述端头二(2)的端面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相互适配,所述端头一(1)的端面上设有端板一(41),所述端头二(2)的端面上设有端板二(42),所述端板一(41)和端板二(42)相互适配,所述端板一(41)和端板二(42)分别与抱箍(5)连接,使所述端头一(1)和端头二(2)拼接,所述抱箍(5)的外尺寸适配墩或柱的外尺寸,所述端头一(1)上设有若干个竖向的弧形孔一,所述端头二(2)上设有若干个竖向的弧形孔二,每个所述弧形孔一和对应的弧形孔二相互适配,每个所述弧形孔一和对应的弧形孔二形成的通孔中设有弧形螺栓(6),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拼接形成的空腔中设有抗剪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一(41)上设有若干个竖板一(71),所述端板二(42)上设有若干个竖板二(72),所述竖板一(71)位于所述节段一中,所述竖板二(72)位于所述节段二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竖板一(71)设有至少一个孔一(81),每个所述竖板二(72)设有至少一个孔二(82),所有所述孔一(81)用于设置所述端头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运鸿孙春平毕小毛吴波王涛冉庆国袁茂林阳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