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026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站房包括第一候车层,第一候车层内布置有隔墙组,隔墙组将第一候车层内空间分隔形成有进站广厅及至少一个候车区,各候车区均通过进出门洞与进站广厅连通,各进出门洞均位于对应的候车区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且均朝向轨道线开设。本实施例通过对第一候车层的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使得候车区的进出门洞不与站房主入口直线相对连通,增加了渗透风进入候车区的难道,可有效避免站房主入口处产生的渗透风对候车区的影响,提高候车区的舒适度及站房的运行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
本技术属于铁路站房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二层设计的线侧式铁路旅客站房主入口外门常年处于开启状态,穿堂风和无组织渗透通风作用较为明显(无组织渗透通风是指通过门窗以及开口侵入建筑物内、未经控制的室外空气以及由门窗缝隙进入室内的渗透风)。调研结果表明,站房单位面积渗透风量在15m3/h左右,渗透风引起的空调负荷占空调总负荷的20%左右。无组织渗透通风造成了室内热环境的恶化,导致了候车区的舒适度大大下降;且由于穿堂风和无组织渗透通风的存在,站房内部空调能耗水平较高,不利于站房节能。此外,为了确保旅客运输安全有序,铁路站房运营过程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了车票实名制管理和安检程序,而原有的站房室内平面布局未设置相应的功能区域,目前大都在主入口处新增实名制管理和安全检查,造成大量旅客滞留在主进站口和站前广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包括布置于轨道线一侧的站房,所述站房包括第一候车层,所述第一候车层具有站房主入口和至少一个进站口,所述站房主入口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远离轨道线的一端,各所述进站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端;所述第一候车层内布置有隔墙组,所述隔墙组将所述第一候车层内空间分隔形成有进站广厅和至少一个候车区,所述站房主入口及各所述进站口均与所述进站广厅连通,各所述候车区均通过进出门洞与所述进站广厅连通,各所述进出门洞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候车区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且均朝向轨道线开设。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候车层内还形成有由所述隔墙组围设形成的进站通道,所述进站广厅通过所述进站通道与所述站房主入口衔接连通。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进站广厅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各所述候车区均位于所述进站广厅的远离轨道线的一侧。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进站通道与所述进站广厅垂直相交连通形成一T形活动空间,其中,所述进站通道沿垂直于轨道线的方向延伸且其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所述候车区。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进站口有两个且分列于所述进站通道两侧,两所述进站口均远离所述进站通道设置。作为实施例之一,每一所述候车区有一所述进出门洞与对应侧的所述进站口正对。作为实施例之一,沿轨道线延伸方向,各所述进站口均与所述进站通道错位设置。作为实施例之一,于所述进站通道内设有安检位。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站房还配置有第一空调机构和第二空调机构,所述第一空调机构的送风管路及排风管路均与所述进站通道连通,各所述候车区均与所述第二空调机构的送风管路及排风管路连通。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站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上方的第二候车层,所述进站广厅内布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候车层与所述第二候车层的扶梯。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通过对第一候车层的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使得候车区的进出门洞不与站房主入口直线相对连通,增加了渗透风进入候车区的难道,可有效避免站房主入口处产生的渗透风对候车区的影响,提高候车区的舒适度及站房的运行节能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候车层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候车层的人员流通线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候车层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候车层的人员流通线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包括布置于轨道线一侧的站房,所述站房包括第一候车层,所述第一候车层具有站房主入口1和至少一个进站口7,所述站房主入口1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远离轨道线的一端,各所述进站口7均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端,站房主入口1供人员进出站房,进站口7供旅客进入站台乘车。所述第一候车层内布置有隔墙组,所述隔墙组将所述第一候车层内空间分隔形成有进站广厅8及至少一个候车区5,站房主入口1及各所述进站口7均与所述进站广厅8连通,各候车区5均通过进出门洞6与进站广厅8连通,各进出门洞6均位于对应的候车区5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且均朝向轨道线开设。基于上述结构,由于候车区5的进出门洞6朝向轨道线开设且位于候车区5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即位于候车区5的远离站房主入口1的一侧),站房主入口1处产生的渗透风如需流通进入候车区5需转变风向,从而增加了站房主入口1处产生的渗透风进入候车区5的难度,可有效避免站房主入口1处产生的渗透风对候车区5的影响,提高候车区5的舒适度及站房的运行节能效果。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述第一候车层内还形成有由隔墙组围设形成的进站通道4,所述进站广厅8通过所述进站通道4与站房主入口1衔接连通。上述隔墙组包括至少一面用于分隔进站通道4与候车区5的第一隔墙以及至少一面用于分隔进站广厅8与候车区5的第二隔墙;上述进站通道4可以为相邻两面第一隔墙围设形成的空间(如图1和图2所示),也可以为第一隔墙与相邻的第一候车层的墙体围设形成的空间,等。通过该进站通道4对进站旅客进行有效疏导;如图1和图2,优选地,于所述进站通道4内设有安检位。该安检位可设置安检设备3,进一步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实名制验证台2。上述安检位优选为靠近进站通道4的出口侧设置,一方面旅客安检后可直接进入进站广厅8,另一方面,可预留空间使得进站通道4已容纳更多的旅客,避免旅客在车站外广场或站房主入口1处滞留。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上述进站广厅8优选为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各候车区则均位于进站广厅的远离轨道线的一侧。也即,进站广厅8是各第二隔墙与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一侧的墙体围设形成的空间,该进站广厅8有一开放区开口与进站通道4连通,人员经站房主入口1进入第一候车层后,经由进站通道4进入进站广厅8内。即上述的进站通道4与进站广厅8相交连通,或者说,该进站通道4与进站广厅8之间转折连通,相应地,各第一隔墙均为不开设门窗的封闭型隔墙,各进出门洞6开设于对应的第二隔墙上,使得各候车区5的进出通道不与站房主入口1呈直线相对连通。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上述进站通道4优选为呈直廊型通道,且优选为沿垂直于轨道线的方向延伸,即从站房主入口1一侧向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墙体延伸;上述进站广厅8优选为沿平行于轨道线的方向延伸;从而,进站通道4与进站广厅8垂直相交连通,二者可以构成一L形活动空间,相应地,进站通道4的其中一侧为第一候车层的墙体,另一侧则为候车区5,也可以构成一T形活动空间,则相应地,进站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包括布置于轨道线一侧的站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站房包括第一候车层,所述第一候车层具有站房主入口和至少一个进站口,所述站房主入口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远离轨道线的一端,各所述进站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端;所述第一候车层内布置有隔墙组,所述隔墙组将所述第一候车层内空间分隔形成有进站广厅和至少一个候车区,所述站房主入口及各所述进站口均与所述进站广厅连通,各所述候车区均通过进出门洞与所述进站广厅连通,各所述进出门洞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候车区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且均朝向轨道线开设,从而各所述进出门洞均不与站房主入口直线相对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包括布置于轨道线一侧的站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站房包括第一候车层,所述第一候车层具有站房主入口和至少一个进站口,所述站房主入口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远离轨道线的一端,各所述进站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端;所述第一候车层内布置有隔墙组,所述隔墙组将所述第一候车层内空间分隔形成有进站广厅和至少一个候车区,所述站房主入口及各所述进站口均与所述进站广厅连通,各所述候车区均通过进出门洞与所述进站广厅连通,各所述进出门洞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候车区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且均朝向轨道线开设,从而各所述进出门洞均不与站房主入口直线相对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候车层内还形成有由所述隔墙组围设形成的进站通道,所述进站广厅通过所述进站通道与所述站房主入口衔接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站广厅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各所述候车区均位于所述进站广厅的远离轨道线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站通道与所述进站广厅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旭晖田利伟郭辉庄炜茜代焱雷彬李韧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