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大棚培育用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5491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羊肚菌大棚培育用施肥装置,包括棚体,所述棚体通过拉杆与输液管相连接,且棚体的内部通过支撑台与蠕动泵相连接,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且第一阀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液软管和出液软管,所述输液管上连接有施肥软管,且施肥软管的下端连接有喷头,所述施肥软管缠绕于复位转轴,且复位转轴通过棘爪与输液管相连接,所述施肥软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该羊肚菌大棚培育用施肥装置能避免多余的液体肥料被浪费,能减小培育人员的劳动强度,能使入液软管、出液软管和施肥软管自动缠绕在复位转轴上,从而增加大棚内的整洁,能避免蠕动泵被液体肥料污染腐蚀,有利于减小该装置的维修费用,从而增加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羊肚菌大棚培育用施肥装置
本技术涉及羊肚菌大棚培育相关
,具体为一种羊肚菌大棚培育用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又名草笠竹,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羊肚菌需要进行人工养殖,但人工养殖需要对其施肥,以便于其能获取其生产需要的营养物质。但是现有羊肚菌大棚培育用施肥装置一般都是农用喷雾器,这使得液体肥料被大量的浪费,且容易增加培育人员得到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羊肚菌大棚培育用施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羊肚菌大棚培育用施肥装置容易浪费液体肥料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羊肚菌大棚培育用施肥装置,包括棚体,所述棚体通过拉杆与输液管相连接,且棚体的内部通过支撑台与蠕动泵相连接,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且第一阀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液软管和出液软管,所述输液管上连接有施肥软管,且施肥软管的下端连接有喷头,所述施肥软管缠绕于复位转轴,且复位转轴通过棘爪与输液管相连接,所述施肥软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优选的,所述输液管通过棘爪与复位转轴啮合连接的方式相连接,且复位转轴和棘爪构成棘轮机构。优选的,所述入液软管、出液软管和施肥软管均与输液管贯通,且输液管的结构形状为“口”字型。优选的,所述施肥软管长度的一半大于输液管的高度,且施肥软管与施肥软管之间的间距与输液管的高度呈正相关。优选的,所述复位转轴的个数为十个,且其中2个复位转轴上分别缠绕有入液软管和出液软管。优选的,所述喷头为多孔结构,且喷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施肥软管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羊肚菌大棚培育用施肥装置采用输液管、入液软管、出液软管、施肥软管、复位转轴、第二阀门、喷头、蠕动泵和棘轮机构的设计,输液管、入液软管和出液软管的设计,能使液体肥料通过入液软管进入输液管,并通过出液软管流回液体肥料盛放装置,从而能避免多余的液体肥料被浪费,施肥软管的设计,能避免培育人员背着喷雾器进行施肥,从而减小了培育人员的劳动强度,复位转轴的设计,能在施肥结束后,使入液软管、出液软管和施肥软管自动缠绕在复位转轴上,从而便于大棚内的整洁,第二阀门的设计,能便于独立控制施肥软管施肥,且配合喷头的设计,能便于对羊肚菌定点施肥,从而减少了液体肥料的浪费,蠕动泵的设计,能避免被液体肥料污染腐蚀,有利于减小该装置的维修费用,从而增加该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棚体内仰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输液管和复位转轴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棚体,2、输液管,3、第一阀门,4、入液软管,5、出液软管,6、施肥软管,7、复位转轴,8、第二阀门,9、喷头,10、拉杆,11、支撑台,12、蠕动泵,13、棘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羊肚菌大棚培育用施肥装置,包括棚体1,棚体1通过拉杆10与输液管2相连接,且棚体1的内部通过支撑台11与蠕动泵12相连接,输液管2通过棘爪13与复位转轴7啮合连接的方式相连接,且复位转轴7和棘爪13构成棘轮机构,能便于复位转轴7单向转动,且能在打破棘轮机构后,使入液软管4、出液软管5和施肥软管6被自动缠绕到复位转轴7上,输液管2上设置有第一阀门3,且第一阀门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液软管4和出液软管5,入液软管4、出液软管5和施肥软管6均与输液管2贯通,且输液管2的结构形状为“口”字型,能便于液体肥料通过入液软管4流入输液管2内,并通过出液软管5流回液体肥料盛放装置,且能便于对羊肚菌定点施肥,以便于避免肥料浪费,输液管2上连接有施肥软管6,且施肥软管6的下端连接有喷头9,施肥软管6长度的一半大于输液管2的高度,且施肥软管6与施肥软管6之间的间距与输液管2的高度呈正相关,喷头9为多孔结构,且喷头9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施肥软管6相连接,能便于对羊肚菌施肥,且能便于更换或者维修出现故障的喷头9,施肥软管6缠绕于复位转轴7,且复位转轴7通过棘爪13与输液管2相连接,复位转轴7的个数为十个,且其中2个复位转轴7上分别缠绕有入液软管4和出液软管5,能使入液软管4、出液软管5和施肥软管6被自动缠绕到复位转轴7上,从而增加大棚内的整洁,施肥软管6上安装有第二阀门8。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羊肚菌大棚培育用施肥装置时,首先通过拉杆10将输液管2悬挂于棚体1的上端,并将盛有液体肥料的盛放装置放置于第一阀门3的下方,再下拉入液软管4,并使其穿过蠕动泵12后伸入液体肥料盛放装置内,然后关闭第一阀门3,并下拉出液软管5,使出液软管5的下端伸入液体肥料盛放装置内,再打开蠕动泵12的电源开关,此时液体肥料将会通过入液软管4进入输液管2内,并从出液软管5流回液体肥料盛放装置内,最后培育人员行走至需要施肥的羊肚菌处,并下拉其上方的施肥软管6,同时打开第二阀门8,通过喷头9喷出的液体肥料对羊肚菌进行逐一施肥,并在该处施肥结束后,关闭第二阀门8,当该棚体内的羊肚菌均被施肥后,将液体肥料盛放装置移至下一处大棚,再滑动复位转轴7,使其断开与棘爪13的啮合连接,从而使得复位转轴7反向转动,以便于使入液软管4、出液软管5和施肥软管6缠绕于复位转轴7上,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羊肚菌大棚培育用施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羊肚菌大棚培育用施肥装置,包括棚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1)通过拉杆(10)与输液管(2)相连接,且棚体(1)的内部通过支撑台(11)与蠕动泵(12)相连接,所述输液管(2)上设置有第一阀门(3),且第一阀门(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液软管(4)和出液软管(5),所述输液管(2)上连接有施肥软管(6),且施肥软管(6)的下端连接有喷头(9),所述施肥软管(6)缠绕于复位转轴(7),且复位转轴(7)通过棘爪(13)与输液管(2)相连接,所述施肥软管(6)上安装有第二阀门(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肚菌大棚培育用施肥装置,包括棚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1)通过拉杆(10)与输液管(2)相连接,且棚体(1)的内部通过支撑台(11)与蠕动泵(12)相连接,所述输液管(2)上设置有第一阀门(3),且第一阀门(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液软管(4)和出液软管(5),所述输液管(2)上连接有施肥软管(6),且施肥软管(6)的下端连接有喷头(9),所述施肥软管(6)缠绕于复位转轴(7),且复位转轴(7)通过棘爪(13)与输液管(2)相连接,所述施肥软管(6)上安装有第二阀门(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肚菌大棚培育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2)通过棘爪(13)与复位转轴(7)啮合连接的方式相连接,且复位转轴(7)和棘爪(13)构成棘轮机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先兵卜京黄天福邓红霞周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欣时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