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修复的气动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5161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修复的气动压合装置,包括顶板、动板、底板和气缸组件,设置于上方的顶板和设置于下方的底板之间通过至少两根直立设置的连接导柱固定连接,动板对应连接导柱的位置设置有导向通孔,动板通过其导向通孔套设于连接导柱而相对顶板、底板可滑动地位于二者之间,顶板上还设置有让位通孔,气缸组件的下部设置有顶杆,顶杆穿过该让位通孔,其末端和动板固定连接,从而气缸组件的顶杆伸缩运动能够带动动板往复运动,顶板还固定设置有减压阀,顶板还设置有时间继电器和电磁阀,高压气源通过减压阀后串联电磁阀的开关端再连接气缸组件,时间继电器和电磁阀的控制端电连接以根据设置好的时间控制电磁阀的通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修复的气动压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修复的气动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上的锂电池壳体为了实现全密封,往往将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的注液孔设置在电池壳体上,且电池壳体封口一般是将不锈钢壳进行全密封焊接;经过这样出来的壳体结构装配电池后,电池整体的漏气率大于10-8~Pam3/S,难以满足空间用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的要求。锂离子电池电芯在入壳焊接完后,需要对锂离子电池的封口进行密封性检测,然后再注入电解液。若密封性检测不通过,则需要进行密封性修复,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生产线上使用的锂电池修复装置较简单,修复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修复的气动压合装置。本技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修复的气动压合装置,包括顶板、动板、底板和气缸组件,设置于上方的顶板和设置于下方的底板之间通过至少两根直立设置的连接导柱固定连接,动板对应连接导柱的位置设置有导向通孔,动板通过其导向通孔套设于连接导柱而相对顶板、底板可滑动地位于二者之间,顶板上还设置有让位通孔,气缸组件的下部设置有顶杆,顶杆穿过该让位通孔,其末端和动板固定连接,从而气缸组件的顶杆伸缩运动能够带动动板远离或靠近底板进行往复运动,顶板还固定设置有减压阀,顶板还设置有时间继电器和电磁阀,高压气源通过减压阀后串联电磁阀的开关端再连接于气缸组件,时间继电器和电磁阀的控制端电连接以根据设置好的时间控制电磁阀的通断。。进一步的,连接导柱设置有两根,各设置于顶板和底板的两端。更进一步的,连接导柱分别通过螺丝螺锁固定于顶板和底板。进一步的,让位通孔设置于顶板的中部位置,气缸组件固定于顶板的让位通孔周侧。进一步的,顶板的让位通孔一侧还设置有减压阀固定板,减压阀固定板将减压阀固定设置于顶板。更进一步的,顶板的让位通孔的另一侧还设置有时间继电器安装盒,时间继电器安装于时间继电器安装盒。进一步的,底板侧面设置有两个开关按钮,开关按钮电连接于电磁阀,用以控制电磁阀的通断。进一步的,动板和底板上还设置有螺母,用以固定放置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的夹具,螺母上还设置有螺母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修复效果好,且通过设置两个开关按钮的双手操作开关,使得操作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结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修复的气动压合装置,包括顶板1、动板2、底板3和气缸组件4,设置于上方的顶板1和设置于下方的底板3之间通过至少两根直立设置的连接导柱5固定连接,动板2对应连接导柱5的位置设置有导向通孔21,动板2通过其导向通孔21套设于连接导柱5而相对顶板1、底板3可滑动地位于二者之间,顶板1上还设置有让位通孔11,气缸组件4的下部设置有顶杆41,顶杆41穿过该让位通孔11,其末端和动板2固定连接,从而气缸组件4的顶杆41伸缩运动能够带动动板2远离或靠近底板3进行往复运动,顶板1还固定设置有减压阀7,顶板1还设置有时间继电器(图中未标示)和电磁阀9,高压气源通过减压阀7后串联电磁阀的9开关端再连接于气缸组件4,时间继电器和电磁阀9的控制端电连接以根据设置好的时间控制电磁阀9的通断。具体的,让位通孔11设置于顶板1的中部位置,气缸组件4固定于顶板1的让位通孔11周侧。顶板1的让位通孔11一侧还设置有减压阀固定板6,减压阀固定板6将减压阀7固定设置于顶板1。顶板1的让位通孔11的另一侧还设置有时间继电器安装盒8,时间继电器安装于时间继电器安装盒8。本实施例中,连接导柱5设置有两根,各设置于顶板1和底板3的两端(本实施例中,连接导柱5设置有两根,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数量的连接导柱5根数,例如三根、四根等,在此不再赘述)。并且,各连接导柱5分别通过螺丝螺锁固定于顶板1和底板3。本实施例中,底板3侧面设置有两个开关按钮10,开关按钮10电连接于电磁阀9,用以控制电磁阀9的通断。为了动板2在沿着连接导柱5上下运动的时候和连接导柱5不产生摩擦,连接导柱5的直径设置为小于导向通孔21的直径。本实施例中,动板2和底板3上还设置有螺母,用以固定放置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的夹具,螺母上还设置有螺母套1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先将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放置于夹具,再将夹具放置于动板2和底板3之间并固定安装好。同时按下两个开关按钮10,电磁阀9闭合,气缸组件4通过顶杆5带动动板2向下运动直到夹具位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的修复位置,此时时间继电器开始计时,直到达到设定好的时间,时间继电器控制电磁阀9断开,气缸组件4通过顶杆5带动动板2向上运动直到回复原来的位置。两个开关按钮10设置为必须要同时按下才能控制电磁阀9的闭合,是为了防止一个按钮操作装置在单手操作时,会有可能使得操作者在一只手进行操作的时候,一只手误放入夹具之间而引起操作人员受伤。本技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修复的气动压合装置,结构简单、修复效果好,且通过设置两个开关按钮10的双手操作开关,使得操作更加安全。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修复的气动压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修复的气动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动板、底板和气缸组件,设置于上方的顶板和设置于下方的底板之间通过至少两根直立设置的连接导柱固定连接,动板对应连接导柱的位置设置有导向通孔,动板通过其导向通孔套设于连接导柱而相对顶板、底板可滑动地位于二者之间,顶板上还设置有让位通孔,气缸组件的下部设置有顶杆,顶杆穿过该让位通孔,其末端和动板固定连接,从而气缸组件的顶杆伸缩运动能够带动动板远离或靠近底板进行往复运动,顶板还固定设置有减压阀,顶板还设置有时间继电器和电磁阀,高压气源通过减压阀后串联电磁阀的开关端再连接于气缸组件,时间继电器和电磁阀的控制端电连接以根据设置好的时间控制电磁阀的通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修复的气动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动板、底板和气缸组件,设置于上方的顶板和设置于下方的底板之间通过至少两根直立设置的连接导柱固定连接,动板对应连接导柱的位置设置有导向通孔,动板通过其导向通孔套设于连接导柱而相对顶板、底板可滑动地位于二者之间,顶板上还设置有让位通孔,气缸组件的下部设置有顶杆,顶杆穿过该让位通孔,其末端和动板固定连接,从而气缸组件的顶杆伸缩运动能够带动动板远离或靠近底板进行往复运动,顶板还固定设置有减压阀,顶板还设置有时间继电器和电磁阀,高压气源通过减压阀后串联电磁阀的开关端再连接于气缸组件,时间继电器和电磁阀的控制端电连接以根据设置好的时间控制电磁阀的通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修复的气动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导柱设置有两根,各设置于顶板和底板的两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壳体修复的气动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希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富桂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