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壁检测贴合探头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828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壁检测贴合探头架,包括限位螺钉等,限位螺钉与外部框架连接,外部框架通过转销与内部框架连接,支架通过至少一个螺钉刚性连接在外部框架内,支架的两端底部分别安装一个第一端部滚轮和一个第二端部滚轮,支架的底部中间通过转销安装第一探头模块和第二探头模块,第一探头模块一侧配置与滚轮相同直径的第一滚轮,第二探头模块一侧配置与滚轮相同直径的第二滚轮,第一探头模块另一侧安装拉簧柱,拉簧一端连接第一探头模块,拉簧另一端连接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通过耐磨靴保持距离,能实现不同规格钢管的探头姿态自动适应,无需更换部件,简化了换规格调试流程,缩短了调试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壁检测贴合探头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探头架,具体地,涉及一种内壁检测贴合探头架。
技术介绍
贴合探头架是超声、涡流、漏磁等无损检测设备上的重要部件。该部件用于安装检测探头,使探头能紧密贴合备检工件,以保证检测过程中探头与工件间的间隙相对恒定。贴合探头架的贴合效果好坏是衡量一台探伤设备的优劣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设备检测性能的关键因素。尤其在曲面超声水膜法探伤中,探头贴合装置至关重要,各设备厂家也开发出各种形式不同的贴合探头架,以适用不同形状的工件检测要求。目前市场中在用的超声水膜检测设备中常用重力或外力将配备耐磨靴的探头安装座贴紧工件表面,耐磨靴与工件表面直接接触,通过耐磨靴来保持检测探头与工件间的水层距离,探头安装块在与工件的相对滑动运动中极易发生抖动和跳动,信噪比差,造成漏检和误报影响检测结果。为达到良好的贴合效果,通常需要根据备检工件的接触外形定制不同的耐磨靴,工件外形变化(如钢管内径变化)就要求更换不同的耐磨靴,增加换规格调试时间。并且整个探头贴合装置的压力随着设备运动付的磨损老化发生变化,滑动接触式贴合探头架的贴合效果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壁检测贴合探头架,其不通过耐磨靴保持距离,能实现不同规格钢管的探头姿态自动适应,无需更换部件,简化了换规格调试流程,缩短了调试时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内壁检测贴合探头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螺钉、外部框架、内部框架、第一探头模块、拉簧、第一端部滚轮、第二探头模块、转销、支架、第二端部滚轮、拉簧柱、销钉、第一滚轮、第二滚轮,限位螺钉与外部框架连接,外部框架通过转销与内部框架连接,支架通过至少一个螺钉刚性连接在外部框架内,支架的两端底部分别安装一个第一端部滚轮和一个第二端部滚轮,支架的底部中间通过转销安装第一探头模块和第二探头模块,第一探头模块一侧配置与滚轮相同直径的第一滚轮,第二探头模块一侧配置与滚轮相同直径的第二滚轮,第一探头模块另一侧安装拉簧柱,拉簧一端连接第一探头模块,拉簧另一端连接支架。优选地,所述转销为第一探头模块、第二探头模块提供绕Z轴旋转的自由度。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滚轮、第二端部滚轮与一个钢管内部接触时,第一探头模块和第二探头模块在拉簧拉力作用下在保持适当的转矩,使第一探头模块和第二探头模块能紧密贴合在钢管内壁。优选地,所述外部框架通过刚性连接与设备其他部件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探头模块和第二探头模块根据需要检测的钢管规格加工匹配的限位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工件接触的相对运动付均为滚动付,不通过耐磨靴保持距离,能实现不同规格钢管的探头姿态自动适应,无需更换部件,简化了换规格调试流程,缩短了调试时间。探头贴合力为独立受力系统,整套贴合机构压力发生变化时,探头安装座仍能够紧密贴合钢管。探头架与工件接触的相对运动付均为滚动付,解决了耐磨靴直接摩擦工件容易发生跳动和抖动问题,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检测稳定性和检测信号的信噪比指标。探头模块通过拉力弹簧保持其滚轮与工件内壁的紧密接触,不依赖于整套机构压力,当整套机构压力发生变化时,探头模块仍能够紧密贴合钢管;探头架与工件接触的相对运动付均为滚动付避免耐磨靴直接摩擦工件容易发生跳动和抖动问题,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检测稳定性和检测信号的信噪比指标。本专利技术可运用于钢管内壁端部分层、纵伤、横伤检测,尤其适用于轴向不运动,一次完成整圆周检测,其结构稍作变形还能运用于钢管外壁检测。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内壁检测贴合探头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壁检测贴合探头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壁检测贴合探头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内壁检测贴合探头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内壁检测贴合探头架包括限位螺钉1、外部框架2、内部框架3、第一探头模块4、拉簧5、第一端部滚轮6、第二探头模块7、转销9、支架10、第二端部滚轮11、拉簧柱12、销钉13、第一滚轮14、第二滚轮15,限位螺钉1与外部框架2连接,外部框架2通过转销9与内部框架3连接,支架10通过至少一个螺钉刚性连接在外部框架3内,支架10的两端底部分别安装一个第一端部滚轮6和一个第二端部滚轮11,支架10的底部中间通过转销13安装第一探头模块4和第二探头模块7,第一探头模块一侧配置与滚轮6相同直径的第一滚轮14,第二探头模块一侧配置与滚轮6相同直径的第二滚轮15,第一探头模块另一侧安装拉簧柱12,拉簧5一端连接第一探头模块4,拉簧5另一端连接支架10。外部框架通过刚性连接与设备其他部件(如检测臂)相连接,检测臂通常具备Y轴平行移动的自由度,为内部框架、支架、第一探头模块和第二探头模块等一系列部件提供绕X轴方向旋转的自由度,并在限位螺钉的作用下自由转动且不会因为转角过大造成倾翻。转销为第一探头模块、第二探头模块提供绕Z轴旋转的自由度。支架底部同心轴线上错开布置,可根据检测范围的需要增减数量,保证100%的扫查覆盖率。第一端部滚轮、第二端部滚轮与钢管8内部接触时,第一探头模块和第二探头模块在拉簧拉力F作用下在保持适当的转矩W,使第一探头模块和第二探头模块能紧密贴合在钢管内壁,并且第一探头模块和第二探头模块根据需要检测的钢管规格可加工匹配的限位槽,保证第一探头模块和第二探头模块不会在拉簧拉力F的作用下产生倾覆。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滚轮、第二滚轮与工件内壁接触,支撑整套设备自重,两端安装滚轮的轴芯与探头模块转动轴线同心。本专利技术是工件内壁检测贴合探头架,该贴合架能提供沿X轴转动、Z轴转动自由度,能较好的适应工件旋转过程中的上下、左右跳动和自身椭圆度,在工件旋转工程中,保持探头稳定贴合工件内壁。由于该装置与工件接触均采用滚动接触,不同工件规格探头均能保持与工件内壁垂直,在更换规格后调节探头姿态仅需要调节水层距离即可,大大降低更换规格时的探头姿态调整难度和缩短调整时间。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壁检测贴合探头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壁检测贴合探头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螺钉、外部框架、内部框架、第一探头模块、拉簧、第一端部滚轮、第二探头模块、转销、支架、第二端部滚轮、拉簧柱、销钉、第一滚轮、第二滚轮,限位螺钉与外部框架连接,外部框架通过转销与内部框架连接,支架通过至少一个螺钉刚性连接在外部框架内,支架的两端底部分别安装一个第一端部滚轮和一个第二端部滚轮,支架的底部中间通过转销安装第一探头模块和第二探头模块,第一探头模块一侧配置与滚轮相同直径的第一滚轮,第二探头模块一侧配置与滚轮相同直径的第二滚轮,第一探头模块另一侧安装拉簧柱,拉簧一端连接第一探头模块,拉簧另一端连接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壁检测贴合探头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螺钉、外部框架、内部框架、第一探头模块、拉簧、第一端部滚轮、第二探头模块、转销、支架、第二端部滚轮、拉簧柱、销钉、第一滚轮、第二滚轮,限位螺钉与外部框架连接,外部框架通过转销与内部框架连接,支架通过至少一个螺钉刚性连接在外部框架内,支架的两端底部分别安装一个第一端部滚轮和一个第二端部滚轮,支架的底部中间通过转销安装第一探头模块和第二探头模块,第一探头模块一侧配置与滚轮相同直径的第一滚轮,第二探头模块一侧配置与滚轮相同直径的第二滚轮,第一探头模块另一侧安装拉簧柱,拉簧一端连接第一探头模块,拉簧另一端连接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