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排气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539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薄排气扇,包括底壳和面板,所述底壳上设置有风轮、电机和元器件,电机和元器件电性连接,所述面板上进风口,所述底壳内设置有主腔体和副腔体,主腔体和副腔体之间通过导线孔连通,主腔体一侧设置有出风口,风轮套在电机上、并一起内置于主腔体内,电机驱动风轮转动,元器件置于副腔体内,此款超薄排气扇,主腔体和副腔体相互隔绝,风轮和电机置于主腔体内,并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构成风道,元器件单独置于副腔体内,避免潮湿空气影响元器件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排气扇
本技术涉及排气扇
,具体是一种超薄排气扇。
技术介绍
目前,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天花吊顶在大多数家庭中普及,而通过在吊顶上安装排气扇能有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尤其是洗手间和浴室。但由于户型等原因,吊顶上的空间有限,直接决定了排气扇的安装与否,同时,洗手间和浴室的空气通常比较潮湿,严重影响排气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结构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排气扇占用空间高度减少且不易受潮湿空气影响的超薄排气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薄排气扇,包括底壳和面板,所述底壳上设置有风轮、电机和元器件,电机和元器件电性连接,所述面板上进风口,所述底壳内设置有主腔体和副腔体,主腔体和副腔体之间通过导线孔连通,主腔体一侧设置有出风口,风轮套在电机上、并一起内置于主腔体内,电机驱动风轮转动,元器件置于副腔体内,此款超薄排气扇,主腔体和副腔体相互隔绝,风轮和电机置于主腔体内,并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构成风道,元器件单独置于副腔体内,避免潮湿空气影响元器件的正常工作。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具体的一种方案,所述副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式底盖,组装时,电机和风轮的安装过程与元器件的安装过程互不干扰,可更具情况调整组转工序,提高生产效率;维修拆卸时,可根据问题所在决定拆卸位置,减少需要拆卸的零件数量,降低维修难度。作为更具体的一种方案,所述副腔体位于主腔体的一侧,使排气扇的高度降低,更容易在天花吊顶内安装,使用范围更广。作为更具体的一种方案,所述底壳上还设置有风轮盖,二者卡扣连接,风轮盖中心位置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边缘均位于风轮内径范围内,风轮盖将风轮内侧和外侧分隔开,使空气由通风口进入风轮内侧,由风轮导至风轮外侧经出风口排出。作为更具体的一种方案,所述底壳顶面分别与主腔体和副腔体的轮廓边缘处形成有台阶,台阶上设有卡槽,对应的风轮盖轮廓边缘设有凸扣,凸扣置于卡槽内,风轮盖和底壳紧密连接,保持良好的密封性,确保空气按指定风道流动,排气扇达到较佳的工作状态。作为更具体的一种方案,所述主腔体和副腔体轮廓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风轮盖密封副腔体,避免潮湿空气进入副腔体影响元器件的正常工作。作为更具体的一种方案,所述电机外壳中部向外延伸有凸沿,对应的主腔体底部设有中空的凸柱,凸沿和凸柱螺钉连接;电机悬空,减少电机震动对底壳的影响,减少噪音的产生,且空气经过电机并带走电机外壳的热量,凸沿和凸柱可以通过自攻螺丝快速连接,也可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连接。作为更具体的一种方案,所述风轮内设有驱动臂,驱动臂一端与风轮连接,驱动臂另一端水平高度低于或等于风轮顶面的水平高度,且与电机输出轴连接,此设计使电机和风轮组装后的整体高度降低,进而底壳的高度也能降低,从而使排气扇整体的高度降低。作为更具体的一种方案,所述驱动臂包括若干支臂,若干支臂均匀排布于风轮内,所有支臂一端均与风轮连接,另一端汇聚在一起,风轮和驱动臂一体成型,电机输出轴和驱动臂通过螺母锁紧,风轮转动更加平稳,减少噪音的产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此款超薄排气扇,主腔体和副腔体相互隔绝,风轮和电机置于主腔体内,并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构成风道,元器件单独置于副腔体内,避免潮湿空气影响元器件的正常工作。(2)其次,主腔体和副腔体内的安装过程互不干扰,可灵活调整安装工序,提高生产效率。(3)最后,风轮的驱动臂另一端水平高度低于或等于风轮顶部的水平高度,电机输出轴和驱动臂通过螺母锁紧,电机和风轮组装后的整体高度降低,进而底壳的高度也能降低,从而使排气扇整体的高度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超薄排气扇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超薄排气扇底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超薄排气扇底面内部结构示意图(省略面板、风轮盖和风轮)。图4为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超薄排气扇底面内部结构示意图(省略面板)。图6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省略面板、风轮盖安装状态)。图7为图6中A处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超薄排气扇结构示意图(省略面板、风轮盖安装状态)。图9为本技术底壳和面板连接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面板结构示意图(使用第一钮簧座状态)。图11为本技术面板结构示意图(使用第二钮簧座状态)。图12为图12中的B处放大图。图13为图12中的C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13所示,一种超薄排气扇,包括底壳2和面板1,底壳2和面板1卡接,所述底壳2上设置风轮、电机4和元器件,电机4和元器件电性连接,所述面板1上进风口11,所述底壳2内设置有主腔体21和副腔体22,副腔体22位于主腔体21的一侧,主腔体21和副腔体22之间通过导线孔23连通,主腔体21一侧设置有出风口24,风轮套在电机4上、并一起内置于主腔体21内,电机4驱动风轮3转动,副腔体22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式底盖25,且元器件置于副腔体22内。结合2、9-13,所述面板1背面上设有左、右对称的各一组第一钮簧座71,即面板1的背面延伸有门字形的第一钮簧座71,第一钮簧座71上开有倾斜状切断口711,切断口711设置在第一钮簧座71底部中心位置,且切断口711的中轴线与第一钮簧座71水平方向的中轴线呈45°夹角a,同时,切断口711宽度与扭簧73螺旋盘绕部分的轴线长度相等;面板1背面上设有前、后对称的各一组第二钮簧座72,第二钮簧座72包括立柱721、钮簧轴722、螺钉723和挡块724,钮簧轴722通过螺钉723固定在立柱721上,挡块724包括左挡块7241和右挡块7242,它们之间具有间隙7243,钮簧轴722朝所述间隙7243方向延伸。底壳2上设置有钮簧槽29,所述钮簧槽29对应第一钮簧座71设置有两个或者对应第二钮簧座72设置有两个或者对应第一钮簧座71和第二钮簧座72设置有四个。所述扭簧73两端呈“八”字分叉,且两端部731沿水平方向相背分别延伸一段距离,并向上曲卷呈钩状,扭簧73的两端部731穿过钮簧槽29,钩状端部731与底壳2相抵。扭簧73由倾斜状切断口711套在第一钮簧座71上或者扭簧73通过钮簧轴42固定在第二钮簧座72上。使用第一扭簧座71时,扭簧73直接由倾斜状切断口711套在第一钮簧座71上,压缩扭簧73两端,扭簧73端部731靠拢放入钮簧槽29内,把手松开,扭簧73端部731抵靠钮簧槽29内壁,下压面板1,扭簧73端部731穿过钮簧槽29,扭簧73两端松开,其钩状端部731与底壳2相抵;使用第二扭簧座72时,扭簧73套在扭簧轴722上,一起置于面板1上,一端置于左挡块7241和右挡块7242之间的间隙7243内,两一端通过螺钉723锁紧在立柱721上。结合图3-8,所述底壳2上还设置有风轮盖5,对应的风轮盖5轮廓边缘设有凸扣52,凸扣52置于卡槽27内,风轮盖5中心位置设置有通风口51,通风口51边缘均位于风轮3内径范围内。所述风轮盖5包括弧形环53边缘和高定位板54,高定位板54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弧形环53边缘,风轮盖5的轮廓边缘设置有卡臂521,卡臂521包括水平部522和下弯部523,水平部522一端连接在风轮盖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超薄排气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排气扇,包括底壳(2)和面板(1),所述底壳(2)上设置有风轮(3)、电机(4)和元器件,电机(4)和元器件电性连接,所述面板(1)上进风口(11),其特征是,所述底壳(2)内设置有主腔体(21)和副腔体(22),主腔体(21)和副腔体(22)之间通过导线孔(23)连通,主腔体(21)一侧设置有出风口(24),风轮(3)套在电机(4)上、并一起内置于主腔体(21)内,电机(4)驱动风轮(3)转动,元器件置于副腔体(22)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30 CN 20172078187251.一种超薄排气扇,包括底壳(2)和面板(1),所述底壳(2)上设置有风轮(3)、电机(4)和元器件,电机(4)和元器件电性连接,所述面板(1)上进风口(11),其特征是,所述底壳(2)内设置有主腔体(21)和副腔体(22),主腔体(21)和副腔体(22)之间通过导线孔(23)连通,主腔体(21)一侧设置有出风口(24),风轮(3)套在电机(4)上、并一起内置于主腔体(21)内,电机(4)驱动风轮(3)转动,元器件置于副腔体(2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薄排气扇,其特征是,所述副腔体(22)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式底盖(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超薄排气扇,其特征是,所述副腔体(22)位于主腔体(21)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超薄排气扇,其特征是,所述底壳(2)上还设置有风轮盖(5),二者卡扣连接,风轮盖(5)中心位置设置有通风口(51),通风口(51)边缘均位于风轮(3)内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超薄排气扇,其特征是,所述底壳(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远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炫亮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