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测量河流流速的堤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4353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测量河流流速的堤坝装置,包括浮筒、固定杆、固定套、测水管、刻度表、通孔、指针、弹性柱、保护箱、报警灯、底板、过滤网、连接杆、蓄电池、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扭力弹簧和旋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底板滑动连接固定杆,固定杆固定在堤坝上,且底板侧壁连接浮筒,使本装置能随着水位变化而升降,使测水管始终位于水中,使用方便;测水管的一端位于过滤网后方,另一端安装过滤网,防止测水管被异物堵塞,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水带动旋浆转动,旋浆上连接连接杆,连接杆上安装扭力弹簧,当水速不变时,扭力弹簧固定连接杆,使指针固定,当水速变化,扭力弹簧受力平衡被打破,连接杆转动,从而使指针转动,可随时了解水速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测量河流流速的堤坝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堤坝装置,具体为一种带有测量河流流速的堤坝装置,属于河流治理应用

技术介绍
陆地上的大小河流,水情都不稳定。有些常年不息地流淌,有些枯水季节断流,有些洪水季节常常泛滥成灾。为了合理的利用河水资源,就必须掌握河流的变化规律。流速是液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质点流速是描述液体质点在某瞬时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的矢量。其方向与质点轨迹的切线方向一致。测量河流流速的堤坝装置时测量堤坝处的水流速度,帮助人们了解水文。而现有的测量河流流速的堤坝装置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堤坝处的水位随着季节有着不同的变化,当水位变化时需要调节测量河流流速的堤坝装置的位置,方便测量水速,操作复杂,且当水位上升时不利于操作人员的安全,使用不便;水中的杂质较多,当水的杂质进入测量管后,会将测量管堵塞,使水在测量管中的速度降低,从而影响本装置测量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带有测量河流流速的堤坝装置,本装置使用方便,能准确测量水速。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带有测量河流流速的堤坝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侧壁对称固定连接两个浮筒,且所述底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部贯穿固定杆,且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固定套滑动连接;所述底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过滤网,且所述底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测水管;所述底板的顶面上安装保护箱,且所述保护箱的顶面上固定连接刻度表;所述测水管的内部设置旋浆,所述旋浆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保护箱伸入所述刻度表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侧壁安装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两端与所述保护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安装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齿轮;所述刻度表包括通孔、指针和弹性柱,且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指针;所述指针的顶端安装所述弹性柱,且所述弹性柱与所述通孔卡合;所述保护箱的内部设置蓄电池,且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弹性柱电性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面上安装报警灯,且所述报警灯与所述通孔的内部电性连接。优选的,为了防止所述测水管被堵塞,所述测水管位于所述浮筒的下方,且所述测水管位于所述过滤网的正后方。优选的,为了当水速位于临界状态时所述报警灯报警,两个所述通孔对称设于所述刻度表的底端,且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位于所述刻度表的最大刻度值处与最小刻度值处。优选的,为了保护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且为了方便观察水速,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刻度表的内部,且所述指针与所述刻度表转动连接。优选的,为了提高所述测水管测量水速的准确性,所述测水管的一端安装所述过滤网,所述测水管的长度小于所述底板的长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底板滑动连接固定杆,固定杆固定在堤坝上,且底板的侧壁连接浮筒,使本装置能随着水位变化而升降,使测水管始终位于水中,使用方便;测水管的一端位于过滤网后方,另一端安装过滤网,防止测水管被异物堵塞,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水带动旋浆转动,旋浆上连接连接杆,连接杆上安装扭力弹簧,当水速不变时,扭力弹簧固定连接杆,使指针固定,当水速变化,扭力弹簧受力平衡被打破,连接杆转动,从而使指针转动,可随时了解水速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刻度表结构示意图。图中:1、浮筒,2、固定杆,3、固定套,4、测水管,5、刻度表,51、通孔,52、指针,53、弹性柱,6、保护箱,7、报警灯,8、底板,9、过滤网,10、连接杆,11、蓄电池,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扭力弹簧,15、旋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带有测量河流流速的堤坝装置,包括底板8,所述底板8的侧壁对称固定连接两个浮筒1,且所述底板8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固定套3;所述固定套3内部贯穿固定杆2,且所述固定杆2与所述固定套3滑动连接;所述底板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过滤网9,且所述底板8的底端固定连接测水管4;所述底板8的顶面上安装保护箱6,且所述保护箱6的顶面上固定连接刻度表5;所述测水管4的内部设置旋浆15,所述旋浆15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贯穿所述保护箱6伸入所述刻度表5的内部,所述连接杆10的侧壁安装扭力弹簧14,所述扭力弹簧14的两端与所述保护箱6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的一端安装第二齿轮13,且所述第二齿轮13啮合第一齿轮12;所述刻度表5包括通孔51、指针52和弹性柱53,且所述第一齿轮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指针52;所述指针52的顶端安装所述弹性柱53,且所述弹性柱53与所述通孔53卡合;所述保护箱6的内部设置蓄电池11,且所述蓄电池11与所述弹性柱53电性连接;所述底板8的顶面上安装报警灯7,且所述报警灯7与所述通孔51的内部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测水管4位于所述浮筒1的下方,且所述测水管4位于所述过滤网9的正后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所述通孔51对称设于所述刻度表5的底端,且两个所述通孔51分别位于所述刻度表5的最大刻度值处与最小刻度值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齿轮12与所述第二齿轮13位于所述刻度表5的内部,且所述指针52与所述刻度表5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测水管4的一端安装所述过滤网9,所述测水管4的长度小于所述底板8的长度。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固定杆2固定在堤坝的一侧,用固定套3将固定板2与底板8连接;再将本装置放入水中,使测水管4的朝向与水的流向垂直,水穿过过滤网9进入测水管4的内部,带动旋浆15转动,扭力弹簧14转动将旋浆15固定,使受力达到平衡,当水速发生变化时,旋浆15受力改变,受力平衡打破,旋浆15带动连接杆10转动,使扭力弹簧14的受力重新平衡,同时连接杆10使齿轮转动,从而使指针52转动,指针52的朝向发生改变,通过观察刻度表5即可知道水体流速;当水体流速达到极限水速时,指针52指向刻度表5的最大刻度值处与最小刻度值处,指针52顶端的弹性柱53与通孔51卡合,将蓄电池11与报警灯7接通,使报警灯7报警,提醒人们注意水速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有测量河流流速的堤坝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测量河流流速的堤坝装置,包括底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的侧壁对称固定连接两个浮筒(1),且所述底板(8)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固定套(3);所述固定套(3)内部贯穿固定杆(2),且所述固定杆(2)与所述固定套(3)滑动连接;所述底板(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过滤网(9),且所述底板(8)的底端固定连接测水管(4);所述底板(8)的顶面上安装保护箱(6),且所述保护箱(6)的顶面上固定连接刻度表(5);所述测水管(4)的内部设置旋浆(15),所述旋浆(15)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贯穿所述保护箱(6)伸入所述刻度表(5)的内部,所述连接杆(10)的侧壁安装扭力弹簧(14),所述扭力弹簧(14)的两端与所述保护箱(6)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的一端安装第二齿轮(13),且所述第二齿轮(13)啮合第一齿轮(12);所述刻度表(5)包括通孔(51)、指针(52)和弹性柱(53),且所述第一齿轮(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指针(52);所述指针(52)的顶端安装所述弹性柱(53),且所述弹性柱(53)与所述通孔(51)卡合;所述保护箱(6)的内部设置蓄电池(11),且所述蓄电池(11)与所述弹性柱(53)电性连接;所述底板(8)的顶面上安装报警灯(7),且所述报警灯(7)与所述通孔(51)的内部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测量河流流速的堤坝装置,包括底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的侧壁对称固定连接两个浮筒(1),且所述底板(8)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固定套(3);所述固定套(3)内部贯穿固定杆(2),且所述固定杆(2)与所述固定套(3)滑动连接;所述底板(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过滤网(9),且所述底板(8)的底端固定连接测水管(4);所述底板(8)的顶面上安装保护箱(6),且所述保护箱(6)的顶面上固定连接刻度表(5);所述测水管(4)的内部设置旋浆(15),所述旋浆(15)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贯穿所述保护箱(6)伸入所述刻度表(5)的内部,所述连接杆(10)的侧壁安装扭力弹簧(14),所述扭力弹簧(14)的两端与所述保护箱(6)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的一端安装第二齿轮(13),且所述第二齿轮(13)啮合第一齿轮(12);所述刻度表(5)包括通孔(51)、指针(52)和弹性柱(53),且所述第一齿轮(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指针(52);所述指针(52)的顶端安装所述弹性柱(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赟明凡琳张梅罗文骏熊浩文陈科宇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