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温式菌种培养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270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温式菌种培养罐,主要的设计要点是,包括上部开口的罐体,所述罐体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相叠的水平环形水腔,最上部的水腔连通有进水口,最下部的水腔连通有出水口,在水腔内部开设有回水孔用于连通两个相邻的水腔,相邻的回水孔分别开设在罐体直径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对罐体内培养液调温均匀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温式菌种培养罐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细胞培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温式菌种培养罐。
技术介绍
在生物制剂的生产中,需要大量培养微生物菌种,以满足生产生物制剂的需要。常规的微生物菌种培养需要专用的培养罐,培养罐的侧壁设置成两层,在两个层培养罐之间形成的空腔中通入热水或者冷水,使罐体的内部的培养液的温度进行调整。但是这样的水流结构会使调温用水直接经过最短的路径从进水口流到出水口,这样会导到水流经过位置处的温度与水流避开位置处的温度不等,因此对罐体内部的培养液调温程度不等,从而使菌种的培养液温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温式菌种培养罐,其具有对罐体内培养液调温均匀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调温式菌种培养罐,包括上部开口的罐体,所述罐体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相叠的水平环形水腔,最上部的水腔连通有进水口,最下部的水腔连通有出水口,在水腔内部开设有回水孔用于连通两个相邻的水腔且相邻两个水腔之间回水孔为一个,相邻回水孔分别在罐体直径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工作人员从进水口内通入调温用水,水流经过水腔的回水孔后流到下一个回水孔时,调温水沿着两个路径长度相等的环形水腔相对流到回水孔,然后向下一层的水腔流动,调温水依次经过所有的水腔后形成S形流水线,这样使调温水分布在罐体的外壁上,调温水流动的液体比较均匀,距离较长,从而使罐体内的温度比较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水孔下部安装有用于分割环形水腔的分水板,分水板用于分流从上一水腔到下一水腔的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在回水孔下的分水板,在水流经过回水孔流到分水板位置时,被分水板分开到水腔的两个方向流动,水流会均匀分到水腔的两个流动方向,这样在水腔一周的温度基本相等,从而使水流对培养罐的温度调节比较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水孔内安装有分水管,分水管上部与回水孔配合,侧壁开孔分别朝向水腔水流的两个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在回水孔下的分水管,在水流经过回水孔流到分水管位置时,被分水管分开到水腔的两个方向流动,水流会均匀分到水腔的两个流动方向,这样在水腔一周的温度基本相等,从而使水流对培养罐的温度调节比较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的内部安装有空气输送装置,用于输送无菌空气,空气输送装置包括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伸到罐体的外部,另一端插在罐体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罐体的进气管通入到罐体的底部,使无菌空气在进入到罐体内部时先与培养液接触,并把无菌空气溶解到培养液中,提高菌种的有氧呼吸时对空气的需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管插入到罐体底部的一端安装有多个支管,支管的自由端向罐体的侧壁延伸,支管与进气管连通,支管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支管分布在罐体内部,并且在支管上开设多个出气孔,使罐体内部多个位置同时出气,培养液在与空气接触时,接触的面积更大,从而溶解量更多,使通入的无菌空气利用率增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罐体的罐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罐盖与罐体的分离设置,罐体在不定期需要清理时,工作人员可以打开罐盖进行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与罐盖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夹在罐体与罐盖之间增大罐盖对罐体开口的密封,从而提高罐体内菌种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菌种的快速生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盖的外侧设置有拉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罐体打开时,工作人员采用抬起拉手,方便操作,或使用吊车挂钩钩住拉手。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罐体外部的调温水均布在罐体的外壁使罐体内部的菌种培养液的温度比较均匀,生长环境比较容易控制,同时在罐体内设置的多个带出气孔的支管,使培养液溶解更多的无菌空气,提高培养液内的空气含量,使菌种的生长更快。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1的半剖视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5是锁紧装置的爆炸视图;图6是实施例2的半剖的局部示意图;图7是分水管的立体图。图中,1、罐体;2、罐盖;21、U形压边;22、密封环;3、锁紧装置;31、螺杆;32、罐耳;33、套筒;34、手轮;35、扳手部;36、卡扣;37、L形臂;38、弹簧垫片;4、空气输送装置;41、进气管;42、支管;43、出气孔;5、温度调节装置;51、进水口;52、出水口;53、分水板;54、回水孔;55、水腔;6、出气阀;7、拉手;8、密封垫;9、分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一种菌种培养罐,参考图1,包括罐体1,罐体1外部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5,在罐体1的上部有伸入到罐体1内部的空气输送装置4,输送的空气为无菌空气,罐体1的上部开口,并在开口的位置盖的罐盖2,罐盖2用于密封罐体1,使罐体1内部形成封闭的菌种生长环境,保护菌种不被杂菌破坏,也能够提供适宜菌种快速生长的温度。参考图2,罐体1分为内外两层结构,罐体1内部的腔室用于培养菌种,罐体1的内外两层之间的夹层用于流通热水或者冷水,用于对罐体1内部的菌种所处的温度进行控制,罐体1的内外两层之间的夹层水平分割成多个层叠的水腔55,水腔55为圆环形,为温度调节装置5的一部分,温度调节装置5还包括进水口51、出水口52和回水孔54,相邻的两个水腔55之间设置有回水孔54,回水孔54连通相邻的两个水腔55,连接同一水腔55的两个回水孔54的不共线,应使两个回水孔54的距离尽量最远处于罐体1同一直径的两端,进水口51连通最上层的水腔55,远离最上部的回水孔54,出水口52连通最下层的水腔55,远离最下部的回水孔54。参考图3,在回水孔54的下部设置有分水板53,分水板53的厚度小于回水孔54的直径,并且分水板53平行于罐体1的直径,挡住圆环形的水腔55的回环形通道,分水板53在回水孔54的中间。使用于,温水或者冷却水从进水口51进入后,到达最上层的水腔55内,在水腔55充水,当水流到回水孔54处,从回水孔54向下流动,从而使下部的全部水腔55充水,并且在水流过程中,水流在水腔55中形成S形流水线,这样水流的距离最长,与罐体1的接触面积较大,提高水流的温度交换,并且在回水孔54下部的分水板53,使水流从回水孔54流入到下一个水腔55时,分水板53把水流分成两个方向流入到下一个回水孔54,之样使同一层的水腔55的温度相等,菌种的生长环境温度也比较均匀,温度控制较好。输送到罐体1内部无菌空气的空气输送装置4包括进气管41和支管42,进气管41一端在罐体1的外部,与外部的无菌空气管道连接,另一端伸入到罐体1中部,并且插入到罐体1的底部,支管42安装在进气管41插入到罐体1底部的一端,与进气管41连通,支管42在进气管41的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支管42的另一端伸到靠近罐体1壁的位置,在支管42的侧壁上开设多个出气孔43,出气孔43连通支管42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调温式菌种培养罐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温式菌种培养罐,包括上部开口的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相叠的水平环形水腔(55),最上部的水腔(55)连通有进水口(51),最下部的水腔(55)连通有出水口(52),在水腔(55)内部开设有回水孔(54)用于连通两个相邻的水腔(55),相邻的回水孔(54)分别开设在罐体(1)直径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温式菌种培养罐,包括上部开口的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相叠的水平环形水腔(55),最上部的水腔(55)连通有进水口(51),最下部的水腔(55)连通有出水口(52),在水腔(55)内部开设有回水孔(54)用于连通两个相邻的水腔(55),相邻的回水孔(54)分别开设在罐体(1)直径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式菌种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孔(54)下部安装有用于分割环形水腔(55)的分水板(53),分水板(53)用于分流从上一水腔(55)到下一水腔(55)的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式菌种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孔(54)内安装有分水管(9),分水管(9)上部与回水孔(54)配合,侧壁开孔分别朝向水腔(55)水流的两个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调温式菌种培养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双龙阿姆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