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强化用玻璃和化学强化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21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强化用玻璃和化学强化玻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一次化学强化处理而得到具有高CS值的化学强化玻璃且在该化学强化玻璃的倒角时能够抑制边缘部的缺损的化学强化用玻璃。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学强化用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强化用玻璃为特定的组成范围,具有主面和与上述主面相反的背面,上述背面的锡的含量多于上述主面的锡的含量,自上述主面的表面起算的板厚方向深度1μm~2μm范围内的氢浓度逐渐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化学强化用玻璃和化学强化玻璃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强化用玻璃和进行了化学强化的玻璃(以下,也称为化学强化玻璃)。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手机或便携式信息终端(PDA)等平板显示装置(以下,称为装置等)中,使用化学强化玻璃作为保护玻璃。对于化学强化玻璃而言,要求即使在搭载于装置等中并使装置等掉落的情况下也不会破裂的强度。作为表示化学强化玻璃的强度的指标,有压应力值(CS值)。对于化学强化用玻璃而言,要求通过一次化学强化处理而得到具有高CS值(例如,1000MPa以上)的化学强化玻璃。另一方面,化学强化玻璃在搭载于装置等时,通过对端面的边缘部分进行倒角而提高了手感。在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对化学强化用玻璃实施两次化学强化处理而得到CS值大于1000MPa的化学强化玻璃。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玻璃的H浓度分布影响化学强化玻璃的翘曲。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43482号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005588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上述任一篇文献中对于通过一次化学强化处理而得到具有高CS值的化学强化玻璃且在该化学强化玻璃的倒角时能够抑制边缘部的缺损的化学强化用玻璃没有任何公开和启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一次化学强化处理而得到具有高CS值的化学强化玻璃且在该化学强化玻璃的倒角时能够抑制边缘部的缺损的化学强化用玻璃。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利用特征在于为特定的玻璃组成、自上述主面的表面起算的板厚方向深度1μm~2μm范围内的氢浓度沿深度方向逐渐减小的化学强化用玻璃,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1>~<8>。<1>一种化学强化用玻璃,其特征在于,以氧化物基准的摩尔百分率表示,所述化学强化用玻璃含有:SiO2:60%~67%、Al2O3:9%~13.5%、Na2O:13.5%~18.5%、K2O:0.1%~3%、MgO:6%~10.5%、和TiO2:大于0%且小于等于5%,所述玻璃具有主面和与上述主面相反的背面,上述背面的锡的含量多于上述主面的锡的含量,自上述主面的表面起算的板厚方向深度1μm~2μm范围内的氢浓度沿深度方向逐渐减小。<2>如<1>所述的化学强化用玻璃,其特征在于,自上述背面的表面起算的板厚方向深度1μm~2μm范围内的氢浓度沿深度方向逐渐减小。<3>如<1>所述的化学强化用玻璃,其特征在于,自上述主面的表面起算的板厚方向深度1μm~10μm范围内的氢浓度低于自上述背面的表面起算的板厚方向深度1μm~10μm范围内的氢浓度。<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学强化用玻璃,其中,玻璃的粘度达到104dPa·s时的温度T4为1255℃以下。<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学强化用玻璃,其中,以氧化物基准的摩尔百分率表示,所述化学强化用玻璃含有大于0.11%且小于等于4.0%的ZrO2。<6>一种化学强化玻璃,其通过对<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学强化用玻璃进行化学强化而得到。<7>如<6>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其中,所述化学强化玻璃的表面压应力(CS)为900MPa以上。<8>如<6>或<7>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其中,化学强化玻璃的压应力层深度(DOL)为30μm以上。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化学强化用玻璃是能够通过一次化学强化处理而得到具有高CS值的进行了化学强化的玻璃、且在该化学强化玻璃的倒角时能够抑制边缘部的缺损的玻璃。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产品和现有产品的顶面(主面)和底面(背面)的氢浓度的分布的图。纵轴表示氢浓度(原子/cm3),横轴表示自表面起算的板厚方向深度(μm)。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进行变形并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简记为“%”的情况下是指“摩尔%”,“~”是指其下限的值以上且其上限的值以下。<化学强化用玻璃>本专利技术的化学强化用玻璃(以下,有时也简称为“玻璃”)的特征在于,以氧化物基准的摩尔百分率表示,含有SiO2:60%~67%、Al2O3:9%~13.5%、Na2O:13.5%~18.5%、K2O:0.1%~3%、MgO:6%~10.5%和TiO2:大于0%且小于等于5%。以下,对玻璃组成中的各成分进行说明。SiO2是构成玻璃的主要成分。另外,SiO2是减少在玻璃表面上带有损伤(压痕)时的裂纹的产生、或者减小在化学强化后带有压痕时的破裂率的成分。另外,SiO2还是提高玻璃的耐酸性、并且减小蚀刻处理时的淤渣量(提高耐氢氟酸性)的成分。另一方面,SiO2的含量过多时,高温下的粘性变得过高,从而生产率降低。因此,SiO2的含量为60%~67%、优选为62%以上、更优选为63%以上,另外,优选为66%以下、更优选为65%以下。Al2O3越多,一方面越能够提高化学强化处理时的CS,另一方面DOL降低。因此,Al2O3的含量为9%~13.5%、优选为9.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另外,优选为12%以下、更优选为11.5%以下。Na2O是通过离子交换而形成表面压应力层的必要成分,具有增大DOL的作用。另外,Na2O是降低玻璃的熔化温度和失透温度、提高玻璃的熔化性、成形性的成分。Na2O是使非桥接氧(非架橋酸素)增加的成分,在Na2O含量多的情况下,玻璃中的水分量发生变动时的化学强化特性的变动减小。Na2O越多,一方面越能够增大化学强化处理时的DOL,另一方面有时CS降低。另外,由于含有Na2O而具有耐DUV性降低的倾向,因此,从耐DUV性的观点出发,非桥接氧越少越优选。耐DUV性是指:对于被称为远紫外线(DUV)的短波长范围的紫外线,防止特定波长范围内的透射率的降低的性质。因此,Na2O的含量为13.5%~18.5%、优选为14.5%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另外,优选为17.5%以下、更优选为16.5%以下。K2O具有增大离子交换速度、增大DOL、降低玻璃的熔化温度的效果,是使非桥接氧增加的成分。另外,能够避免因化学强化处理时使用的硝酸钾熔融盐中的NaNO3浓度引起的表面压应力的变化的增大。此外,少量的K2O具有抑制在利用浮法的玻璃板成形时从底面渗入的锡的渗入量的效果,因此,在通过浮法进行成形时优选含有K2O。为了取得上述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玻璃中的K2O的含量为0.1%以上、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4%以上。另一方面,K2O过多时CS降低。另外,通过含有K2O而具有耐D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化学强化用玻璃和化学强化玻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化学强化用玻璃,其特征在于,以氧化物基准的摩尔百分率表示,所述化学强化用玻璃含有:SiO2:60%~67%、Al2O3:9%~13.5%、Na2O:13.5%~18.5%、K2O:0.1%~3%、MgO:6%~10.5%、和TiO2:大于0%且小于等于5%,所述玻璃具有主面和与所述主面相反的背面,所述背面的锡的含量多于所述主面的锡的含量,自所述主面的表面起算的板厚方向深度1μm~2μm范围内的氢浓度沿深度方向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16 JP 2016-223041;2017.09.29 JP 2017-190681.一种化学强化用玻璃,其特征在于,以氧化物基准的摩尔百分率表示,所述化学强化用玻璃含有:SiO2:60%~67%、Al2O3:9%~13.5%、Na2O:13.5%~18.5%、K2O:0.1%~3%、MgO:6%~10.5%、和TiO2:大于0%且小于等于5%,所述玻璃具有主面和与所述主面相反的背面,所述背面的锡的含量多于所述主面的锡的含量,自所述主面的表面起算的板厚方向深度1μm~2μm范围内的氢浓度沿深度方向逐渐减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强化用玻璃,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背面的表面起算的板厚方向深度1μm~2μm范围内的氢浓度沿深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雄一赤塚公章鸟井秀晴
申请(专利权)人:旭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