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062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罐子,解决了常见罐子无法堆叠,较为占空间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朝向罐口方向凹陷的凹陷部;以及,活动式设置于所述罐口处的盖体,所述盖体设有与所述凹陷部配合、以将另一罐体的底部套接在所述盖体上的凸出部,达到可以节省空间,便于携带和存放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罐子
本技术涉及容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罐子。
技术介绍
目前罐子有纸罐及铁罐两种,但不论是何种材质,均为单一形式,在携带多个罐子或者存放多个罐子时无法堆叠,较为占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罐子,具有可以节省空间,便于携带和存放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罐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朝向罐口方向凹陷的凹陷部;以及,活动式设置于所述罐口处的盖体,所述盖体设有与所述凹陷部配合、以将另一罐体的底部套接在所述盖体上的凸出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罐体的凸出部可与另一罐体的的凹陷部配合,以实现将一罐子的底部套接在另一罐子的盖体上,从而实现多个罐子的堆叠,从而可以节省空间,便于携带和存放。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凹陷部包括:设于所述罐体的底部外缘、朝下凸出的凸缘;以及,设于凸缘内的凹槽;所述凸出部包括:设于所述盖体的端部、供所述凸缘套接的阶梯部,以及,设于所述阶梯部内侧、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罐体底部的凸缘可套接在另一罐体的阶梯部上,实现多个罐子的堆叠;凹槽与凸块的配合,提升了罐子之间堆叠的稳定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凹槽包括第一斜面及连接于第一斜面之间的第一圆滑过渡面,所述凸块包括与第一斜面贴合的第二斜面及与第一圆滑过渡面贴合的第二圆滑过渡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与凸块配合时,第一斜面贴合于第二斜面,第一圆滑过渡面贴合于第二圆滑过渡面,从而凸块对凹槽具有较好的承接作用,使罐子堆叠时较为稳定。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阶梯部包括供所述凸缘套接的第一阶梯部及第二阶梯部,所述第二阶梯部的外壁尺寸小于第一阶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罐子的堆叠可通过第一阶梯部与凸缘的套接实现,第二阶梯部的设置,可实现与其它更小型号的罐子的堆叠工作。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盖体与所述罐口配合的一端设有向内凸出、抵接于罐口外壁的抵接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体装在罐口上时,抵接部可抵接在罐口的外壁上,从而增加了罐子的密封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抵接部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抵接部的内壁尺寸不大于所述罐口的外壁尺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抵接部的弹力下,盖体安装在罐口上更为稳定。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凹陷部的中间处设有可用于粘贴标签的平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面可用于粘贴标签,而且平面设于凹陷部的中间,使标签不易与外界接触,从而标签不容易磨损掉。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罐体上设有可用于粘贴标签的凹陷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陷槽可用于粘贴标签,而且标签粘贴于凹陷槽内,使标签不易与外界接触,从而标签不容易磨损掉。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罐体及盖体的棱边设有圆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角提升了罐体及盖体的美观以及触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一罐体的凸出部可与另一罐体的的凹陷部配合,以实现将一罐子的底部套接在另一罐子的盖体上,从而实现多个罐子的堆叠,从而可以节省空间,便于携带和存放;2.一罐体的凹槽与另一罐体凸块的配合,提升了罐子之间堆叠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罐体及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罐子与罐子堆叠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中凹槽与凸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3中凸缘与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4中定位块与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罐体;2、凹陷部;21、凸缘;22、凹槽;221、第一斜面;222、第一圆滑过渡面;23、平面;24、卡块;25、定位块;26、定位槽;3、盖体;31、抵接部;4、凸出部;41、阶梯部;411、第一阶梯部;412、第二阶梯部;42、凸块;421、第二斜面;422、第二圆滑过渡面;5、凹陷槽;6、圆角;7、镀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罐子,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罐体1,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朝向罐口方向凹陷的凹陷部2;以及,活动式设置于罐口处的盖体3,盖体3设置有与凹陷部2配合、以将另一罐体1的底部套接在盖体3上的凸出部4。一罐体1的凸出部4可与另一罐体1的的凹陷部2配合,以实现将一罐子的底部套接在另一罐子的盖体3上,从而实现多个罐子的堆叠,从而可以节省空间,便于携带和存放。罐体1上设置有镀膜层7,镀膜层7有效增加了罐子的使用寿命,罐体1及盖体3的棱边设置有圆角6,圆角6提升了罐体1及盖体3的美观以及触感。凹陷部2包括:设置于罐体1的底部外缘、朝下凸出的凸缘21;以及,设置于凸缘21内的凹槽22;凸出部4包括:设置于盖体3的端部、供凸缘21套接的阶梯部41,以及,设置于阶梯部41内侧、与凹槽22配合的凸块42。一罐体1底部的凸缘21可套接在另一罐体1的阶梯部41上,实现多个罐子的堆叠;凹槽22与凸块42的配合,提升了罐子之间堆叠的稳定性。凹槽22包括四个第一斜面221及四个连接于第一斜面221之间的第一圆滑过渡面222,凸块42包括与第一斜面221贴合的第二斜面421及与第一圆滑过渡面222贴合的第二圆滑过渡面422。凹槽22与凸块42配合时,第一斜面221贴合于第二斜面421,第一圆滑过渡面222贴合于第二圆滑过渡面422,从而凸块42对凹槽22具有较好的承接作用,使罐子堆叠时较为稳定。阶梯部41包括供凸缘21套接的第一阶梯部411及第二阶梯部412,第二阶梯部412的外壁尺寸小于第一阶梯部411,罐子的堆叠可通过第一阶梯部411与凸缘21的套接实现,第二阶梯部412的设置,可实现与其它更小型号的罐子的堆叠工作。盖体3与罐口配合的一端设置有向内凸出、抵接于罐口外壁的抵接部31,盖体3装在罐口上时,抵接部31可抵接在罐口的外壁上,从而增加了罐子的密封性。抵接部31由弹性材料制成,抵接部31的内壁尺寸可设置为等于罐口的外壁尺寸或者略小于罐口的外壁尺寸,在抵接部31的弹力下,盖体3安装在罐口上更为稳定。凹陷部2的中间处设置有可用于粘贴标签的平面23,平面23可用于粘贴标签,而且平面23设于凹陷部2的中间,使标签不易与外界接触,从而标签不容易磨损掉。罐体1上设置有可用于粘贴标签的凹陷槽5,凹陷槽5可用于粘贴标签,而且标签粘贴于凹陷槽5内,使标签不易与外界接触,从而标签不容易磨损掉。实施例2:一种罐子,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凹槽22与凸块42采用平面设置,凹槽22与凸块42配合时,凸块42上端面贴合于凹槽22的下端面,从而凸块42对凹槽22具有较好的承接作用,使罐子堆叠时较为稳定。实施例3:一种罐子,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凸缘21的内侧设置有带有弹性的卡块24,从而一罐体1的凸缘21套接在另一罐体1的阶梯部41上时,通过卡块24使凸缘21与阶梯部41的配合更紧密,提升了罐子之间堆叠的稳定性。实施例4:一种罐子,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凸块42的中间处设置有定位块25,凹槽22的中间处设置有定位槽26,凹槽22与凸块42配合时,定位块25对定位槽26具有限制作用,提升了罐子之间堆叠的稳定性。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罐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罐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有朝向罐口方向凹陷的凹陷部(2);以及,活动式设置于所述罐口处的盖体(3),所述盖体(3)设有与所述凹陷部(2)配合、以将另一罐体(1)的底部套接在所述盖体(3)上的凸出部(4);所述凹陷部(2)包括:设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外缘、朝下凸出的凸缘(21);以及,设于凸缘(21)内的凹槽(22);所述凸出部(4)包括:设于所述盖体(3)的端部、供所述凸缘(21)套接的阶梯部(41),以及,设于所述阶梯部(41)内侧、与所述凹槽(22)配合的凸块(42);所述阶梯部(41)包括供所述凸缘(21)套接的第一阶梯部(411)及第二阶梯部(412),所述第二阶梯部(412)的外壁尺寸小于第一阶梯部(4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有朝向罐口方向凹陷的凹陷部(2);以及,活动式设置于所述罐口处的盖体(3),所述盖体(3)设有与所述凹陷部(2)配合、以将另一罐体(1)的底部套接在所述盖体(3)上的凸出部(4);所述凹陷部(2)包括:设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外缘、朝下凸出的凸缘(21);以及,设于凸缘(21)内的凹槽(22);所述凸出部(4)包括:设于所述盖体(3)的端部、供所述凸缘(21)套接的阶梯部(41),以及,设于所述阶梯部(41)内侧、与所述凹槽(22)配合的凸块(42);所述阶梯部(41)包括供所述凸缘(21)套接的第一阶梯部(411)及第二阶梯部(412),所述第二阶梯部(412)的外壁尺寸小于第一阶梯部(4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罐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包括第一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翠花陈辉李胜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精诚制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