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气腔恒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3486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5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气腔恒压装置,连接于腔镜通道和普通气腹机之间。该装置中间为圆柱状气囊,两端为气流管。一端气流管与CO2气腹装置设备相连,另一端气流管与患者气腔连通。该装置为无菌装置,用腹腔镜无菌防护套与无菌气流管制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消除腹腔镜手术操作过程出现的扑动,能够更加精细的完成手术,使患者的术后效益极大提高。腹腔镜无菌防护套和气流管取材方便,价廉且实用性很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气腔恒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辅助装置,具体为一种简易气腔恒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腹腔镜手术广泛开展,应用于各类手术。在普通外科手术中已常规开展近二十余年,其中低位直肠肿瘤切除术中,由于解剖及其他原因所导致手术操作困难,影响患者术后效益。经肛与腹腔镜联合手术正好解决这一难题,但是由于手术空间小、呼吸等原因影响气腹压力的稳定,操作过程出现扑动等其他情况,所造成经肛与腹腔镜联合手术不能广泛普及开展。因此,一种性能优良而成本低廉的气腹恒压装置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公开了一种简易气腔恒压装置,提供一种性能优良而成本低廉的气腹恒压装置,有效较少经肛与腹腔联合手术中的扑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气腔恒压装置,包括腹腔镜无菌防护套,所述腹腔镜无菌防护套一端通过气流管与CO2气腹装置设备相连且另一端通过气流管与患者腹腔连通,所述腹腔镜无菌防护套为圆柱状气囊。优选的,所述腹腔镜无菌防护套在CO2气腹装置设备控制下气体流速为10L/min。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腹腔镜手术操作过程出现的扑动,能够更加精细的完成手术,使患者的术后效益极大提高。腹腔镜无菌防护套普取材方便,价廉且实用性很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简易气腔恒压装置,包括腹腔镜无菌防护套1,所述腹腔镜无菌防护套1一端通过气流管2与CO2气腹装置设备3相连且另一端通过气流管2与患者腹腔连通,所述腹腔镜无菌防护套1为圆柱状气囊。优选的,所述腹腔镜无菌防护套1在CO2气腹装置设备控制下气体流速为10L/min。具体使用时,腹腔镜无菌防护套1在体腔外形成一个气腹缓冲区,有效的增加腹腔容积气体量,维持气腹压力在12mmHg,流速约10L/min,能有效减少扑动。使得医生在腹腔镜手术操作过程中减少出现的扑动,能够更加精细的完成手术,使患者的术后效益极大提高。另外本装置的外形和大小可依据气腹装置及手术部位的变化而改变。上述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范围,故凡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简易气腔恒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气腔恒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腹腔镜无菌防护套,所述腹腔镜无菌防护套一端通过气流管与CO2气腹装置设备相连且另一端通过气流管与患者腹腔连通,所述腹腔镜无菌防护套为圆柱状气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气腔恒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腹腔镜无菌防护套,所述腹腔镜无菌防护套一端通过气流管与CO2气腹装置设备相连且另一端通过气流管与患者腹腔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明扬田云鸿蒲敏黄斌罗彬予杨旭芬杨选华周冬兵龚磊秦龙王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充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