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3210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5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多元醇酯50‑70%;单酯和/或双酯20‑40%;聚酯5‑10%;分散剂3‑5%;硼化稀土化合物0.01‑0.5%。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配合微量润滑装置使用,使用量可以减少至原来的5%以下,达到良好的润滑、冷却效果,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润滑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开式齿轮、导轨、轴承等使用稀油润滑的开放环境,由于外界杂质会进入摩擦副,同时机械自身的磨损均可导致齿轮、导轨、轴承的使用寿命大为减短。微量润滑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润滑技术技术,就是在金属摩擦表面使用微量润滑系统将极压抗磨性、润滑性好的微量润滑油摩擦表面进行润滑、冷却,解决传统润滑方式时润滑油使用量大、浪费泄漏量大等问题。微量润滑技术由于微量润滑装置往往使用压缩空气做为动力,在摩擦副表面可以形成一个短时的负压,可以部分吹除外界进入的杂质同时由于微量润滑油用量极少,不进行循环使用,所以可以非常有效的解决外界杂质和摩擦产生的杂质对齿轮、导轨、轴承等的损伤,但是对一些已经损伤的齿轮、导轨、轴承,现有微量润滑技术没有修改功能,无法对损伤部位进行修复以延长这些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含由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01-1%的硼化稀土化合物的原料制备而成。上述硼化稀土化合物可选自钪、钇、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中任一一种或几种稀土金属为金属主体的硼化稀土化合物。优选地,上述硼化稀土化合物为硼酸镧、硼酸铈或其混合物。最优选地,上述硼化稀土化合物的粒径为小于100纳米的纳米级硼化稀土化合物。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硼化稀土化合物可选择已经加入分散剂和其他组分的硼化稀土化合物复合剂,如商品型号为:SK3116、SK58012、SK58117、SK6109、SK6110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的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还可以具有如下特点:即、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还可以具有如下特点:即、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当在上述配方中的组分包含有硼化稀土化合物复合剂时,其中所含有的硼化稀土化合物的含量为总量的0.01-1%。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还可以具有如下特点:即、上述分散剂选自单丁二酰亚胺及其衍生物,双丁二酰亚胺及其衍生物、多丁二酰亚胺及其衍生物、丁二酸酯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优选自商品型号为T151A、T151B、T152、T154、T155、T161、LZL156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还可以具有如下特点:即、上述多元醇酯选自由多元醇与一元脂肪酸进行酯化反应人工合成所得的合成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优选地,上述多元醇酯选自由碳原子数为1-20的多元醇与碳原子数为1-55的一元脂肪酸进行酯化反应所得的合成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最优选地,上述多元醇酯自三异辛酸甘油酯、三羟甲基丙烷三异辛酸酯、季戊四醇四异辛酸酯,三月桂酸甘油酯、三羟甲基丙烷三月桂酸酯、季戊四醇四月桂酸酯、三油酸甘油酯、三羟甲基丙烷三油酸酯、季戊四醇四油酸酯、三棕榈酸甘油酯、三羟甲基丙烷三棕榈酸酯、季戊四醇四棕榈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还可以具有如下特点:即、上述单酯选自一元醇和一元脂肪酸制备的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优选地,上述单酯选自碳原子数为1-20的一元醇和碳原子数为1-20的一元脂肪酸制备的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更优选地,上述单酯选自由天然油脂衍生的直链脂肪酸和一元低碳醇酯化反应得到的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最优选地,上述单酯选自油酸甲酯、月桂酸甲酯、月桂酸乙酯、硬脂酸甲酯、硬脂酸乙酯、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油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还可以具有如下特点:即、上述双酯选自二元醇和一元酸或二元酸和一元醇酯化反应生成的产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双酯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运动粘度低,低温性能好,生物降解性能优良。优选地,上述述双酯选自碳原子为1-20的二元醇和碳原子为1-20的一元酸或碳原子为1-25的二元酸和碳原子为1-25的一元醇酯化反应生成的产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最优选地,上双酯选自己二酸二辛酯、壬二酸二辛酯、癸二酸二辛酯、已二酸二癸酯、壬二酸二异癸酯、癸二酸二异癸酯、丁二酸二异辛酯、丁二酸二异癸酯、乙二醇月桂酸酯、丙二醇油酸酯。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还可以具有如下特点:即、上述聚酯可选商品型为:Priolube3986,Perfad8400,SYN-ESTERGY-10,SYN-ESTERGY-59,SYN-ESTERGY-500,Hostagliss1510,Palub8646中的一种。最优选地,上述聚酯为聚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聚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的制备方法,即由如下摩尔比的组分制备而成:季戊四醇1;甲基丙烯酸0.5-1.5;油酸1-3。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示:步骤一:将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和油酸加入聚合釜内,加入催化剂,充入保护气转换出聚合釜内空气进行反应,反应后减压排出水分,即为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上述催化剂选自质子酸、相转移催化剂、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等可用于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上述催化剂为优选为浓度10-85%的磷酸。当选用磷酸作为催化剂还有一个好处,磷酸和季戊四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磷酸酯,是一种极好的极压抗磨剂,不需对催化剂进行分离,使用于微量润滑油中可提升极压抗磨性能。上述反应温度为:160~200℃。上述反应时间为:6~8小时。上述磷酸有效质量百分比为上述反应物总重量的0.5~1%。步骤二、往聚合釜内加入引发剂搅拌,保持反应温度160~180℃,聚合反应4~8小时以后,将聚合釜内的聚合物排出,在100℃以上的温度过滤去除等杂质,即为聚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上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叔戊酸叔丁基酯、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一种。所述引发剂的使用量为甲基丙烯酸单体重量的0.5~1%。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即、将硼化稀土化合物加入分散剂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多元醇酯,单酯和/或双酯,聚酯搅拌器中在40~60℃的温度下搅拌约1小时,取样观察基本透明时即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硼化稀土化合物,分散于润滑油中,可以在金属表面的微小裂纹和蚀点上智能填充,并在摩擦副瞬间产生的高温和高压下迅速和金属表面形成牢固的修复层;多元醇酯是润滑性和生物降解性能良好的基础油;单酯和或双酯是良好的润滑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较低粘度基础油;聚酯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极压抗磨性,可以取代传统的含硫、含氯的极压抗磨剂,并且生物降解性好;分散剂可使硼化稀土化合物有效分散于润滑油中;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配合微量润滑装置使用,使用量可以减少至原来的5%以下,达到良好的润滑、冷却效果,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效果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所述硼化稀土化合物复合剂选自SK3116、SK58012、SK58117、SK6109、SK6110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硼化稀土化合物复合剂所含有的硼化稀土化合物的含量为组分总重量的0.01-1%;所述聚酯选自聚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所述聚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由如下摩尔比的组分制备而成:季戊四醇1;甲基丙烯酸0.5-1.5;油酸1-3;所述聚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的制备方法如下所示:步骤一:将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和油酸加入聚合釜内,加入催化剂,充入保护气转换出聚合釜内空气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60~200℃;反应时间为:6~8小时;反应后减压排出水分,即为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步骤二、往聚合釜内加入引发剂搅拌,保持反应温度160~180℃,聚合反应4~8小时以后,将聚合釜内的聚合物排出,在100℃以上的温度过滤去除杂质,即为聚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所述催化剂选自浓度10-85%的磷酸;所述催化剂的有效质量百分比为步骤一中反应物总重量的0.5-1%;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叔戊酸叔丁基酯、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一种;所述引发剂的使用量为甲基丙烯酸重量的0.5~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修复微量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酯选自由多元醇与一元脂肪酸进行酯化反应所得的合成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单酯选自一元醇和一元脂肪酸制备的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双酯选自二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乃庆吴启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