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MD外观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289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SMD外观检测装置,包括基座、支撑件、第一卷盘、第一驱动件、第二卷盘、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摄像头、快速夹紧机构、照明机构及标记机构,其中,按照带条的输送方向,清洁机构设于摄像头的上游并通过自重对经过的SMD进行清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检测的装置能对SMD灯珠的外观进行检测,该装置使得各灯珠的检测标准一致,避免了人为因素影响,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及产品合格率;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便于将第一卷盘、第二卷盘快速安装在支撑件上的快速夹紧机构,便于对第一卷盘、第二卷盘进行安装或更换,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及检测准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MD外观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SMD外观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SMD灯珠出厂前需要对SMD灯珠的质量进行检测,以便于将残次品筛选出来,提高产品合格率。现有技术中,对SMD灯珠的筛选一般是通过人工进行,即将灯珠以带状缠绕在卷盘上,员工在将一个卷盘上携带灯珠的带条缠绕至另一个卷盘的过程中,对SMD的外观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残次品,则将其进行记录,并在出厂前对灯珠数量进行补充。对于企业来说,人工检测不仅效率低下,且检测过程对操作人员的依赖性非常高,由于操作人员的个人因素影响,经常会导致产品检测结果不同,进而造成良品与次品混杂,影响产品的合格率。在将SMD包装至带条上并进一步缠绕至卷盘上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工序,而这些工序的存在容易导致包装过程中在SMD灯珠上沾染灰尘等,该部分灰尘是可以去除的,但在检测过程中,如果不去除该部分灰尘就容易影响检测结果,例如将原本应该为良品的SMD检测为残次品,造成浪费。另外,检测过程中卷盘的定位不容易实现,也容易影响检测效率及检测准确率。因此,提供一种检测标准统一的SMD外观检测装置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便于对卷盘进行夹紧以提高检测效率及准确率的SMD外观检测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SMD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支撑件,该支撑件竖向设于所述基座上并具有分别向两侧延伸的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一卷盘,通过快速夹紧机构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前侧壁上并用以缠绕检测完毕的承载有SMD的带条;所述第一卷盘的中央部位均开有前后贯通的圆形通孔,且该圆形通孔的内壁上开有至少一个沿径向延伸的限位缺口;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后侧壁上并与第一卷盘相连接;第二卷盘,通过所述的快速夹紧机构能转动地设于第二支撑臂的前侧壁上并能在第一卷盘的带动下转动,该第二卷盘用以缠绕待检测的承载有SMD的带条;所述第二卷盘的中央部位均开有前后贯通的圆形通孔,且该圆形通孔的内壁上开有至少一个沿径向延伸的限位缺口;第一张紧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卷盘下方并对带条进行张紧;第二张紧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卷盘下方并对带条进行张紧;摄像头,设于所述支撑件上并镜头朝下对应带条布置;照明组件,靠近所述摄像头的镜头并对应带条布置;以及标记机构,设于所述摄像头的下游并对应带条布置;所述快速夹紧机构包括插接轴、拨动件、转轴及弹簧,所述插接轴垂直设于支撑件的前侧面上,所述插接轴的侧壁上向内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安装口,所述转轴设于连接轴上,且转轴贯穿安装口并垂直连接轴的轴向布置,所述拨动件设于安装口中并上部转动连接在转轴上,所述拨动件的外侧向外延伸形成有能插置在第一卷盘/第二卷盘的限位缺口中的限位片,所述插接轴的中部开有与安装口连通并供拨动件2向内收缩的让位槽,该让位槽在插接轴上沿轴向延伸,所述弹簧设于让位槽的底部并使限位片始终保持插入限位缺口中限位的趋势。优选地,所述限位片的外端设置有能抵压在第一卷盘/第二卷盘的前端面上从而防止第一卷盘/第二卷盘脱离插接轴的限位部,且该限位部的前端面成形为由内而外逐渐向后倾斜的斜面。为了使带条输送顺畅,所述的SMD外观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以驱动带条移动的辅助驱动机构,该辅助驱动机构设于基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张紧轮与第二张紧轮之间。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辅助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卷盘下方并与第一张紧轮之间形成有能供带条穿过并将其夹紧的间隙,该第一传动轮的前侧设置有该第一传动轮同轴布置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卷盘下方并与第二张紧轮之间形成有供带条穿过并将其夹紧的间隙,该第二传动轮的前侧设置有与该第二传动轮同轴布置的第二传动轴;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相连接并用以驱动第一传动轮转动;以及传动带,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之间。其中,第二驱动件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轴相连接。采用该结构,可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同步转动,从而驱动张紧在第一张紧轮与第二张紧轮之间的带条稳定移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驱动件与第一传动轴之间连接有能控制第二驱动件运行与否的光电控制组件。摄像头在检测每个SMD灯珠的时候最好能有短暂的时间间隔,设置该光电控制组件,可实现该功能,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优选地,所述光电控制组件包括转盘及光电开关,所述转盘的边缘开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缺口槽,相邻缺口槽之间形成有遮光区,所述光电开关设于转盘一侧,所述光电开关与遮光区对应状态下,第二驱动件停止运行,所述光电开关与缺口槽对应状态下,所述第二驱动件运行;所述缺口槽与遮光区的布置间距与SMD在带体上的布置间距相对应。优选地,所述标记机构包括气缸及记号笔,所述气缸设于支撑件上并活塞杆朝下布置,所述记号笔连接于气缸的活塞杆上并能在气缸的驱动下上下移动,所述记号笔的笔尖朝下布置。作为改进,所述的外观检测装置还包括清洁机构,按照带条的输送方向,该清洁机构设于所述摄像头的上游并通过自重对经过的SMD进行清洁,所述的清洁机构包括清洁带,用于对SMD上的灰尘进行粘附去除;第三卷盘,能转动地设于第二支撑臂上并用以缠绕未使用的清洁带;第四卷盘,能转动地放置于带条上并用以缠绕已使用的清洁带;支架,设于所述基座上并顶部开有供带条穿过的间隙,且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位于间隙内并能对第四卷盘进行支撑的支撑轴;以及驱动轮,能转动地设于第四卷盘一侧并能驱动第四卷盘转动。设置上述结构,可在SMD灯珠进行检测之前对SMD上的可能粘附的灰尘进行去除,以降低检错率,避免灯珠的浪费。为了保持清洁带始终与SMD灯珠接触,所述的清洁机构还包括能使清洁带始终保持与SMD灯珠接触的压紧机构。再改进,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安装架,成形为L形并第一端铰接在驱动轮上,该安装架上开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长孔,所述第四卷盘的两侧具有能转动地设于长孔中并能沿长孔来回移动的连接轴;转轴,设于安装架的一侧并能使第四卷盘紧靠驱动轮;以及弹簧,设于安装架的第二端并使转轴始终保持推动第四卷盘从而与驱动轮紧靠的趋势。设置上述结构,可保持清洁带始终与SMD灯珠接触,提高清洁效果。优选地,所述的清洁机构还包括能使驱动轮转动的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传动带相连接,该传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轮相连接。本技术利用传动带为驱动轮提供动力,无需另外设置驱动件,节约成本,简化了装置结构。优选地,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辊,该第一传动辊的外表面与所述传动带的下表面摩擦传动;第二传动辊,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辊与驱动轮之间并分别与二者摩擦传动;以及立柱,设于基座上并用以安装所述的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及驱动轮。其中,第二传动辊可以为上下布置并相互摩擦传动的多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对SMD灯珠的外观进行自动检测的装置,该装置使得各灯珠的检测标准一致,避免了人为因素影响,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及产品合格率;同时,本技术设置了便于将第一卷盘、第二卷盘快速安装在支撑件上的快速夹紧机构,便于对第一卷盘、第二卷盘进行安装或更换,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及检测准确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SMD外观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SMD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支撑件,该支撑件竖向设于所述基座上并具有分别向两侧延伸的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一卷盘,通过快速夹紧机构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前侧壁上并用以缠绕检测完毕的承载有SMD的带条;所述第一卷盘的中央部位均开有前后贯通的圆形通孔,且该圆形通孔的内壁上开有至少一个沿径向延伸的限位缺口;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后侧壁上并与第一卷盘相连接;第二卷盘,通过所述的快速夹紧机构能转动地设于第二支撑臂的前侧壁上并能在第一卷盘的带动下转动,该第二卷盘用以缠绕待检测的承载有SMD的带条;所述第二卷盘的中央部位均开有前后贯通的圆形通孔,且该圆形通孔的内壁上开有至少一个沿径向延伸的限位缺口;第一张紧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卷盘下方并对带条进行张紧;第二张紧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卷盘下方并对带条进行张紧;摄像头,设于所述支撑件上并镜头朝下对应带条布置;照明组件,靠近所述摄像头的镜头并对应带条布置;以及标记机构,设于所述摄像头的下游并对应带条布置;所述快速夹紧机构包括插接轴、拨动件、转轴及弹簧,所述插接轴垂直设于支撑件的前侧面上,所述插接轴的侧壁上向内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安装口,所述转轴设于连接轴上,且转轴贯穿安装口并垂直连接轴的轴向布置,所述拨动件设于安装口中并上部转动连接在转轴上,所述拨动件的外侧向外延伸形成有能插置在第一卷盘/第二卷盘的限位缺口中的限位片,所述插接轴的中部开有与安装口连通并供拨动件2向内收缩的让位槽,该让位槽在插接轴上沿轴向延伸,所述弹簧设于让位槽的底部并使限位片始终保持插入限位缺口中限位的趋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MD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支撑件,该支撑件竖向设于所述基座上并具有分别向两侧延伸的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一卷盘,通过快速夹紧机构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前侧壁上并用以缠绕检测完毕的承载有SMD的带条;所述第一卷盘的中央部位均开有前后贯通的圆形通孔,且该圆形通孔的内壁上开有至少一个沿径向延伸的限位缺口;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后侧壁上并与第一卷盘相连接;第二卷盘,通过所述的快速夹紧机构能转动地设于第二支撑臂的前侧壁上并能在第一卷盘的带动下转动,该第二卷盘用以缠绕待检测的承载有SMD的带条;所述第二卷盘的中央部位均开有前后贯通的圆形通孔,且该圆形通孔的内壁上开有至少一个沿径向延伸的限位缺口;第一张紧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卷盘下方并对带条进行张紧;第二张紧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卷盘下方并对带条进行张紧;摄像头,设于所述支撑件上并镜头朝下对应带条布置;照明组件,靠近所述摄像头的镜头并对应带条布置;以及标记机构,设于所述摄像头的下游并对应带条布置;所述快速夹紧机构包括插接轴、拨动件、转轴及弹簧,所述插接轴垂直设于支撑件的前侧面上,所述插接轴的侧壁上向内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安装口,所述转轴设于连接轴上,且转轴贯穿安装口并垂直连接轴的轴向布置,所述拨动件设于安装口中并上部转动连接在转轴上,所述拨动件的外侧向外延伸形成有能插置在第一卷盘/第二卷盘的限位缺口中的限位片,所述插接轴的中部开有与安装口连通并供拨动件2向内收缩的让位槽,该让位槽在插接轴上沿轴向延伸,所述弹簧设于让位槽的底部并使限位片始终保持插入限位缺口中限位的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D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的外端设置有能抵压在第一卷盘/第二卷盘的前端面上从而防止第一卷盘/第二卷盘脱离插接轴的限位部,且该限位部的前端面成形为由内而外逐渐向后倾斜的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MD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驱动带条移动的辅助驱动机构,该辅助驱动机构设于基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张紧轮与第二张紧轮之间,所述的辅助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卷盘下方并与第一张紧轮之间形成有能供带条穿过并将其夹紧的间隙,该第一传动轮的前侧设置有该第一传动轮同轴布置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卷盘下方并与第二张紧轮之间形成有供带条穿过并将其夹紧的间隙,该第二传动轮的前侧设置有与该第二传动轮同轴布置的第二传动轴;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相连接并用以驱动第一传动轮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炜炜马祝娜江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协源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