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衬钢板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煤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27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衬钢板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煤仓,包括多节锥形钢板筒,上一节钢板筒的下沿插接到下一节钢板筒的上沿的内侧,所述每节钢板筒的上沿开口大于下沿开口,所述钢板筒的底部倾斜角度为7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于超深煤仓使用,避免冲击力过大破坏整个煤仓的底部收口,能够确保工作面正常采煤,同时实现不停工生产。

Lining steel plate assembly and coal bunker using the compon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ning plate component and a coal bin using the component,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tapered steel plates, and the lower edge of the upper steel plate cylinder is inserted into the inner side of the upper edge of the next section of the steel plate. The upper edge opening of the steel plate cylinder is larger than the lower edge, and the bottom angle of the steel plate cylinder is 75 degrees. The utility model is easy to use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use of the ultra deep coal bunker, avoiding the impact force too large to destroy the bottom of the whole coal bin, to ensure the normal coal mining in the working face, and to realize the non stop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衬钢板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煤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煤区的出煤煤仓,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内衬钢板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煤仓。
技术介绍
煤矿的工作面上进行采煤,由工作面上采出的煤需要运到主井进行提升,对于超深的煤仓,如高度高于80m的煤仓,如果按照常规设计,需要至少两个煤仓,增设转载皮带,首先将煤从一个煤仓的落煤到皮带传送,然后再转运到另一个煤仓,再运到下一个主井。煤层顶板皮带下山需要巷修、安装皮带,施工两个煤仓,工期较长无法满足工作面投产工期。对于产量较大的工作面,其煤流量大,煤仓可能需要大量储煤等情况,选择了从下顺槽施工一个超深煤仓直接落煤至胶带机转载巷的方案。这样的煤仓设计深度89m,荒径4m,净径3m,煤仓下口收口角度为65°,钢筋混凝土浇筑。为防止落煤冲击及处理堵仓,煤仓施工完毕后,在仓壁仓壁按煤仓中心对称且同一水平位置按相邻上、下高差3.6m,按同一方向错茬15°布置直径为Ф31mm的拦煤钢丝绳;在煤仓下口斜壁处安设了两组压风清扫装置。由于对超深煤仓使用中的冲击影响考虑不足,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潮湿煤流经过超深自由落体后,在煤仓下口砸实易堵仓卡眼,而由于煤仓较深又不易处理。二是大块煤矸经过超深自由落体,冲击动能较大,对煤仓下收口斜壁损害较大。煤仓在使用中频繁堵仓卡眼,严重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内衬钢板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煤仓,减少煤矸对煤仓下收口的损坏。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一种内衬钢板组件,包括多节锥形钢板筒,上一节钢板筒的下沿插接到下一节钢板筒的上沿的内侧,所述每节钢板筒的上沿开口大于下沿开口,所述钢板筒的底部倾斜角度为70~8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钢板筒的底部倾斜角度为7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位于最顶部的钢板筒的壁厚为35~45mm。所述位于最顶部的钢板筒的壁厚为40mm。能够承受煤矸的巨大冲击力。所述位于最顶部的钢板筒的壁厚大于其他位置的钢板筒的壁厚。最顶部受到的冲击最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上一节钢板筒插接入下一接钢板筒的深度为钢板筒高度的1/5~1/2。一种使用所述的内衬钢板组件的煤仓,所述内衬钢板组件设置于煤仓的底部,所述内衬钢板组件与煤仓内壁之间灌设固瑞特胶层。相对于混凝土浇筑,既缩短养护时间又增加了充填强度,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所述位于最顶部的钢板筒的上沿与煤仓的井壁之间设有一圈弧形连接钢板。安装后钢板筒上沿不能紧贴井壁,充填后会留下最宽约300mm的台阶。为避免台阶滞煤导致卡眼及减少煤流对台阶的冲击力,安装弧形连接钢板。所述弧形连接钢板的顶端与煤仓的井壁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所述弧形连接钢板的末端插入最顶部的钢板筒的内侧。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于超深煤仓使用,避免冲击力过大破坏整个煤仓的底部收口,能够确保工作面正常采煤,同时实现不停工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内衬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设置于煤仓的底部的内衬钢板组件,内衬钢板组件包括八节锥形钢板筒1,上一节钢板筒1的下沿插接到下一节钢板筒1的上沿的内侧,所述每节钢板筒1的上沿开口大于下沿开口,所述钢板筒1的底部倾斜角度为75°。上一节钢板筒1插接入下一接钢板筒1的深度为钢板筒1高度的1/3。在煤仓下口漏斗处安设钢板内衬以减小煤矸对煤仓下口收口斜壁的冲击,并将钢板筒1的底部倾斜角度设计为75°以减小煤流对仓壁的粘滞。位于最顶部的钢板筒1的壁厚为40mm。其他位置的钢板筒1壁厚为20mm。经过反复实践可知,设计加工壁厚20mm收口角度为75°的锥形钢板筒1多节,在煤仓下口收口处插接安装,钢板内衬与仓壁之间用混凝土浇筑实。在钢板内衬安装后,堵仓卡眼及煤仓下口收口斜壁的损坏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使用时间不长又发生堵仓,经人员进入煤仓处理堵仓后检查发现钢板内衬由于煤矸的巨大冲击力,焊缝开裂,钢板卷边。只能对损坏钢板筒1进行更换加装,使用效果仍不理想,仅能维持三天左右就会损坏。因此,20mm的钢板强度及焊缝强度不够。安装后钢板筒1上沿不能紧贴井壁,充填后会留下最宽约300mm的台阶。为避免台阶滞煤导致卡眼及减少煤流对台阶的冲击力,位于最顶部的钢板筒1的上沿与煤仓的井壁之间设有一圈弧形连接钢板。弧形连接钢板的顶端与煤仓的井壁间的夹角为30°,所述弧形连接钢板的末端插入最顶部的钢板筒1的内侧。安装完毕后,内衬钢板组件与煤仓内壁之间灌设固瑞特胶层。相对于混凝土浇筑,既缩短养护时间又增加了充填强度,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衬钢板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煤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衬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节锥形钢板筒,上一节钢板筒的下沿插接到下一节钢板筒的上沿的内侧,所述每节钢板筒的上沿开口大于下沿开口,所述钢板筒的收口角度为70~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衬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节锥形钢板筒,上一节钢板筒的下沿插接到下一节钢板筒的上沿的内侧,所述每节钢板筒的上沿开口大于下沿开口,所述钢板筒的收口角度为70~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衬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筒的收口角度为7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衬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最顶部的钢板筒的壁厚为35~4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衬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最顶部的钢板筒的壁厚为4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衬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最顶部的钢板筒的壁厚大于其他位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桂丰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