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文文专利>正文

一种线束端子保护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253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束端子保护杯,包括支撑螺纹杆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圆弧板与第二支撑圆弧板转动铰接在一起,进而使前侧线束压紧环和后侧线束压紧环转动连接形成完整的线束夹紧套;两处所述顶紧方板通过两处顶紧螺栓对称支撑于第一压紧板与第二压紧板的内侧;左右两处所述第一支撑圆弧板的底部对称吊置有两处支撑杆,且两处支撑杆之间连接设置有一处横置连接板,此横置连接板的中心处又垂直向下吊置有一处支撑螺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弧形缓冲板的设置,当保护杯本体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撞击磕碰时五处弧形缓冲板会首先接触于碰撞物并发生弹性变形,将撞击力缓冲稀释对保护杯本体起到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避免其被撞击变形挤压损伤其内部的电线束。

A wire harness terminal protection cu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ire harness terminal protection cup, including a supporting threaded rod and a supporting rod. The first support circular arc plate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circular arc plate are hinged together, and then the front side bundle pressing ring and the rear side line bundle press ring are rotated to form a complete wire bundle clamping sleeve; two the top tight square plate is passed through two places. The top bolt is symmetrically supported on the inside of the first pressed plate and the second pressing plate;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support circular arc plate is suspended with two supporting poles, and a transverse connecting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support rods, and the center of the transverse connecting plate is vertically downloaded with a supporting threaded rod. The arc buffer plate of the utility model, when the protection cup body is hit and knocked during the transport process, five arc buffer plates will first contact the collision object and have elastic deformation, and the impact force buffer dilution plays a certain buffer protection to the protection cup to avoid the electric power of the body which is impacted by the impact deformation. Wire harness\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端子保护杯
本技术属于防护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端子保护杯。
技术介绍
电线束的端子为金属材料且形状不规则。工厂生产时需要将很多相同回路捆成一把,便于装配,如果每捆回路的端子部分外面没有保护,很容易与外界产生刮擦或被损坏,这就需要一种线束端子保护杯。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保护杯在使用时存在结构强度较低,抗挤压变形的能力较差,电线束的夹紧固定流程较为繁琐,另外线束端子在运输过程中易与保护杯的内壁产生摩擦,造成线束端子的破坏磨损。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线束端子保护杯,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线束端子保护杯,以解决现有保护杯结构强度较低,抗挤压变形的能力较差,电线束的夹紧固定流程较为繁琐,另外线束端子在运输过程中易与保护杯的内壁产生摩擦,造成线束端子的破坏磨损的问题。本技术线束端子保护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线束端子保护杯,包括保护杯本体,弧形缓冲板,螺纹固定套,第一压紧板,顶紧方板,第一支撑圆弧板,顶紧螺栓,第二压紧板,第二支撑圆弧板,定位插杆,支撑螺纹杆和支撑杆,所述保护杯本体的圆周外壁上呈环形阵列固定有五处弧形缓冲板;所述第二压紧板的左右两侧连接固定有两处第一支撑圆弧板,且第二压紧板和两处第一支撑圆弧板共同组合形成后侧线束压紧环;所述第二压紧板与两处第二支撑圆弧板共同组合形成前侧线束压紧环,其中第二压紧板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处第二支撑圆弧板;所述第一支撑圆弧板与第二支撑圆弧板转动铰接在一起,进而使前侧线束压紧环和后侧线束压紧环转动连接形成完整的线束夹紧套;两处所述顶紧方板通过两处顶紧螺栓对称支撑于第一压紧板与第二压紧板的内侧;左右两处所述第一支撑圆弧板的底部对称吊置有两处支撑杆,且两处支撑杆之间连接设置有一处横置连接板,此横置连接板的中心处又垂直向下吊置有一处支撑螺纹杆。进一步的,五处所述弧形缓冲板互相连接组成一圈梅花状的连续缓冲环,且此梅花状的连续缓冲环共设置有两处并呈上下排列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保护杯本体内侧底板的中心处支撑设置有一处螺纹固定套,且支撑螺纹杆就对应螺纹紧固于螺纹固定套的内部,进而将整个线束夹紧套螺纹锁紧支撑于保护杯本体内部空间的中心处。进一步的,所述右侧所述第一支撑圆弧板外侧端面的上下两端对称固定有两处轴套,且右侧第二支撑圆弧板的外侧端面上也设置有一处轴套,定位插杆就贯穿插置于上述三处轴套的内部,进而将右侧第一支撑圆弧板和右侧第二支撑圆弧板插接固定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紧板与第二压紧板的中心处均对称贯穿设置有一处顶紧螺栓,且两处顶紧螺栓的末端均通过旋转座转动连接有一处顶紧方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弧形缓冲板的设置,当保护杯本体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撞击磕碰时五处弧形缓冲板会首先接触于碰撞物并发生弹性变形,将撞击力缓冲稀释对保护杯本体起到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避免其被撞击变形挤压损伤其内部的电线束。螺纹固定套的设置,保护杯本体内侧底板的中心处支撑设置有一处螺纹固定套,且支撑螺纹杆就对应螺纹紧固于螺纹固定套的内部,进而将整个线束夹紧套螺纹锁紧支撑于保护杯本体内部空间的中心处,使线束夹紧套内部夹紧固定有的电线束末端的端子也被支撑于保护杯本体内部空间的中心处,防止电线束端子与保护杯本体的内壁接触,避免运输过程中电线束端子跟随地形的起伏产生颠簸与保护杯本体的内壁互相摩擦对电线束端子造成破坏磨损。顶紧螺栓的设置,在两处顶紧螺栓的螺纹推进下两处顶紧方板能够对应靠近滑动,进而使他们之间的夹紧间隙可以自由调节,提高了线束夹紧套的使用灵活性,可以夹紧固定由不同数量电线捆扎形成的直径规格粗细不一的电线束,使保护杯本体的使用更加广泛。定位插杆的设置,滑动插接定位插杆能够定位锁紧右侧第一支撑圆弧板和右侧第二支撑圆弧板,进而将前侧线束压紧环和后侧线束压紧环内部的电线束限位压紧,通过上述方式顶紧固定电线束操作简单能够有效提高对电线束的固定压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线束夹紧套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线束夹紧套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线束夹紧套转动打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保护杯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护杯本体,101-弧形缓冲板,102-螺纹固定套,2-第一压紧板,201-顶紧方板,202-第一支撑圆弧板,203-顶紧螺栓,3-第二压紧板,301-第二支撑圆弧板,4-定位插杆,5-支撑螺纹杆,501-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线束端子保护杯,包括保护杯本体1,弧形缓冲板101,螺纹固定套102,第一压紧板2,顶紧方板201,第一支撑圆弧板202,顶紧螺栓203,第二压紧板3,第二支撑圆弧板301,定位插杆4,支撑螺纹杆5和支撑杆501,所述保护杯本体1的圆周外壁上呈环形阵列固定有五处弧形缓冲板101;所述第二压紧板3的左右两侧连接固定有两处第一支撑圆弧板202,且第二压紧板3和两处第一支撑圆弧板202共同组合形成后侧线束压紧环;所述第二压紧板3与两处第二支撑圆弧板301共同组合形成前侧线束压紧环,其中第二压紧板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处第二支撑圆弧板301;所述第一支撑圆弧板202与第二支撑圆弧板301转动铰接在一起,进而使前侧线束压紧环和后侧线束压紧环转动连接形成完整的线束夹紧套;两处所述顶紧方板201通过两处顶紧螺栓203对称支撑于第一压紧板2与第二压紧板3的内侧;左右两处所述第一支撑圆弧板202的底部对称吊置有两处支撑杆501,且两处支撑杆501之间连接设置有一处横置连接板,此横置连接板的中心处又垂直向下吊置有一处支撑螺纹杆5。其中,所述五处弧形缓冲板101互相连接组成一圈梅花状的连续缓冲环,且此梅花状的连续缓冲环共设置有两处并呈上下排列设置,当保护杯本体1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撞击磕碰时五处弧形缓冲板101会首先接触于碰撞物并发生弹性变形,将撞击力缓冲稀释对保护杯本体1起到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避免其被撞击变形挤压损伤其内部的电线束。其中,所述保护杯本体1内侧底板的中心处支撑设置有一处螺纹固定套102,且支撑螺纹杆5就对应螺纹紧固于螺纹固定套102的内部,进而将整个线束夹紧套螺纹锁紧支撑于保护杯本体1内部空间的中心处,使线束夹紧套内部夹紧固定有的电线束末端的端子也被支撑于保护杯本体1内部空间的中心处,防止电线束端子与保护杯本体1的内壁接触,避免运输过程中电线束端子跟随地形的起伏产生颠簸与保护杯本体1的内壁互相摩擦对电线束端子造成破坏磨损。其中,右侧所述第一支撑圆弧板202外侧端面的上下两端对称固定有两处轴套,且右侧第二支撑圆弧板301的外侧端面上也设置有一处轴套,定位插杆4就贯穿插置于上述三处轴套的内部,进而将右侧第一支撑圆弧板202和右侧第二支撑圆弧板301插接固定在一起,滑动插接定位插杆4能够定位锁紧右侧第一支撑圆弧板202和右侧第二支撑圆弧板301,进而将前侧线束压紧环和后侧线束压紧环内部的电线束限位压紧,通过上述方式顶紧固定电线束操作简单能够有效提高对电线束的固定压紧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线束端子保护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端子保护杯,其特征在于:该线束端子保护杯包括保护杯本体,弧形缓冲板,螺纹固定套,第一压紧板,顶紧方板,第一支撑圆弧板,顶紧螺栓,第二压紧板,第二支撑圆弧板,定位插杆,支撑螺纹杆和支撑杆,所述保护杯本体的圆周外壁上呈环形阵列固定有五处弧形缓冲板;所述第二压紧板的左右两侧连接固定有两处第一支撑圆弧板,且第二压紧板和两处第一支撑圆弧板共同组合形成后侧线束压紧环;所述第二压紧板与两处第二支撑圆弧板共同组合形成前侧线束压紧环,其中第二压紧板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处第二支撑圆弧板;所述第一支撑圆弧板与第二支撑圆弧板转动铰接在一起,进而使前侧线束压紧环和后侧线束压紧环转动连接形成完整的线束夹紧套;两处所述顶紧方板通过两处顶紧螺栓对称支撑于第一压紧板与第二压紧板的内侧;左右两处所述第一支撑圆弧板的底部对称吊置有两处支撑杆,且两处支撑杆之间连接设置有一处横置连接板,此横置连接板的中心处又垂直向下吊置有一处支撑螺纹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端子保护杯,其特征在于:该线束端子保护杯包括保护杯本体,弧形缓冲板,螺纹固定套,第一压紧板,顶紧方板,第一支撑圆弧板,顶紧螺栓,第二压紧板,第二支撑圆弧板,定位插杆,支撑螺纹杆和支撑杆,所述保护杯本体的圆周外壁上呈环形阵列固定有五处弧形缓冲板;所述第二压紧板的左右两侧连接固定有两处第一支撑圆弧板,且第二压紧板和两处第一支撑圆弧板共同组合形成后侧线束压紧环;所述第二压紧板与两处第二支撑圆弧板共同组合形成前侧线束压紧环,其中第二压紧板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处第二支撑圆弧板;所述第一支撑圆弧板与第二支撑圆弧板转动铰接在一起,进而使前侧线束压紧环和后侧线束压紧环转动连接形成完整的线束夹紧套;两处所述顶紧方板通过两处顶紧螺栓对称支撑于第一压紧板与第二压紧板的内侧;左右两处所述第一支撑圆弧板的底部对称吊置有两处支撑杆,且两处支撑杆之间连接设置有一处横置连接板,此横置连接板的中心处又垂直向下吊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文陈虹宇张娜辛平崔铭杨洋郭红波吴承飞
申请(专利权)人:周文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