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处理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2134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系统,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服务器侧聚合周期的变长,聚合后视频数据的实时性得不到保证,导致聚合后视频数据不能真实的反应当前观看视频的用户状态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接收数据发送端发送的包含模拟数据参数的待处理数据;模拟数据参数用于当数据发送端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大于数据接收端的聚合周期时,生成模拟数据所使用的参数;若时间达到聚合周期且未接收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新的待处理数据,则根据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与聚合周期对应的时长生成待处理数据对应的模拟数据,并对模拟数据进行聚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的处理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互联网
,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加倾向于使用互联网进行日常工作、生活及学习。伴随着互联网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使用,利用互联网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例如:服务器通过对客户端中的实时数据采集程序,对当前播放视频进行视频数据分析等等。目前,客户端中的数据采集器Tracker采集视频数据,并按照预定发送周期将其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对客户端中的视频数据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服务器为了能够计算出最新视频数据的实时聚合情况,服务器设置视频数据进行聚合的聚合周期较短,频率较高;但是,对于客户端中的Tracker而言,采集的视频数据中,可能只有部分随时间的递增而增加的参数发生变化,如观看时长、视频加载时长等参数,而其他的参数不会发生变化,如视频标识、视频名称等参数,若设置Tracker的发送周期与服务器的聚合周期相同,则能够保证及时的将客户端中的视频数据发送服务器,但是,由于客户端中发送视频数据的频率过高,并且,除视频数据中发生变化的参数外,其他未发生变化的参数均需发送,导致客户端会发送视频数据的数据量较大,给网络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浪费不必要的网络资源消耗。为了解决上述客户端频繁给服务器发送视频数据为导致浪费不必要网络资源的问题,可以增长服务器的聚合周期,即降低服务器聚合的频率,此时,客户端中Tracker的发送周期与服务器的聚合周期相同,那么,客户端中Tracker发送视频数据的次数减少,使得消耗的网络资源也随之减少;但是,由于服务器侧聚合周期的变长,聚合后视频数据的实时性得不到保证,导致聚合后视频数据不能真实的反应当前观看视频的用户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系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服务器侧聚合周期的变长,聚合后视频数据的实时性得不到保证,导致聚合后视频数据不能真实的反应当前观看视频的用户状态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数据发送端发送的包含模拟数据参数的待处理数据;其中,模拟数据参数用于当数据发送端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大于数据接收端的聚合周期时,生成模拟数据所使用的参数;所述模拟数据参数包括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及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所述聚合周期为数据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聚合处理的周期;若时间达到聚合周期且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新的待处理数据,则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与所述聚合周期对应的时长生成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模拟数据,并对所述模拟数据进行聚合。可选的,所述模拟数据参数中还包含发送待处理数据的时间间隔,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与所述聚合周期对应的时长生成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模拟数据包括:根据所述聚合周期及所述发送待处理数据的时间间隔,计算生成模拟数据的生成次数;当到达聚合周期时,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与所述聚合周期对应的时长生成一次模拟数据,直到生成模拟数据的次数达到生成次数为止。可选的,在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与所述聚合周期对应的时长生成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模拟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解析,获取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确定预置对象缓存池中是否包含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若确定所述预置对象缓存池中未包含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则将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待处理数据存储于所述预置对象缓存池中。可选的,所述对所述模拟数据进行聚合包括:若确定所述预置对象缓存池中包含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则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对所述预置对象缓存池中的待处理数据进行更新;对更新后的待处理数据进行聚合。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达到数据发送端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后,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下一条待处理数据,将所述预置对象缓存池中与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待处理数据删除。可选的,所述数据采集对象为视频对象。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包含模拟数据参数的待处理数据至数据接收端;其中,模拟数据参数用于当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大于数据接收端的聚合周期时,生成模拟数据所使用的参数,所述模拟数据参数包括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所述聚合周期为数据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聚合处理的周期;到达数据发送时间间隔时,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新的待处理数据。可选的,在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待处理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当前状态进行监控,并确定所述当前状态是否发生变化;若确定所述当前状态发生变化,则获取所述当前状态发生变化时对应的待处理数据,并将所述当前状态发生变化时对应的待处理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可选的,所述数据采集对象为视频对象。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包含模拟数据参数的待处理数据;其中,模拟数据参数用于当数据发送端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大于数据接收端的聚合周期时,生成模拟数据所使用的参数;所述模拟数据参数包括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及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所述聚合周期为数据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聚合处理的周期;生成单元,用于当时间达到聚合周期且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新的待处理数据时,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与所述聚合周期对应的时长生成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模拟数据;聚合单元,用于对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模拟数据进行聚合。可选的,所述模拟数据参数中还包含发送待处理数据的时间间隔,所述生成单元包括: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聚合周期及所述发送待处理数据的时间间隔,计算生成模拟数据的生成次数;处理模块,用于当到达聚合周期时,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与所述聚合周期对应的时长生成一次模拟数据,直到生成模拟数据的次数达到所述计算模块计算的生成次数为止。可选的,所述服务器还包括:解析单元,用于在所述聚合单元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与所述聚合周期对应的时长生成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模拟数据之前,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解析;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解析单元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解析后,获取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预置对象缓存池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预置对象缓存池中未包含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时,将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待处理数据存储于所述预置对象缓存池中。可选的,所述聚合单元包括:更新模块,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预置对象缓存池中包含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时,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对所述预置对象缓存池中的待处理数据进行更新;聚合模块,用于对所述更新模块更新后的待处理数据进行聚合。可选的,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删除单元,用于当达到数据发送端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后,未接收到所述客户端发送的下一条待处理数据,将所述预置对象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数据的处理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数据发送端发送的包含模拟数据参数的待处理数据;其中,模拟数据参数用于当数据发送端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大于数据接收端的聚合周期时,生成模拟数据所使用的参数;所述模拟数据参数包括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及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所述聚合周期为数据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聚合处理的周期;若时间达到聚合周期且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新的待处理数据,则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与所述聚合周期对应的时长生成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模拟数据,并对所述模拟数据进行聚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数据发送端发送的包含模拟数据参数的待处理数据;其中,模拟数据参数用于当数据发送端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大于数据接收端的聚合周期时,生成模拟数据所使用的参数;所述模拟数据参数包括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及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所述聚合周期为数据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聚合处理的周期;若时间达到聚合周期且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新的待处理数据,则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与所述聚合周期对应的时长生成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模拟数据,并对所述模拟数据进行聚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数据参数中还包含发送待处理数据的时间间隔,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与所述聚合周期对应的时长生成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模拟数据包括:根据所述聚合周期及所述发送待处理数据的时间间隔,计算生成模拟数据的生成次数;当到达聚合周期时,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与所述聚合周期对应的时长生成一次模拟数据,直到生成模拟数据的次数达到生成次数为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与所述聚合周期对应的时长生成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模拟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解析,获取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确定预置对象缓存池中是否包含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若确定所述预置对象缓存池中未包含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则将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待处理数据存储于所述预置对象缓存池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模拟数据进行聚合包括:若确定所述预置对象缓存池中包含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则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对所述预置对象缓存池中的待处理数据进行更新;对更新后的待处理数据进行聚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达到数据发送端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后,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下一条待处理数据,将所述预置对象缓存池中与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待处理数据删除。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对象为视频对象。7.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包含模拟数据参数的待处理数据至数据接收端;其中,模拟数据参数用于当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大于数据接收端的聚合周期时,生成模拟数据所使用的参数,所述模拟数据参数包括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所述聚合周期为数据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聚合处理的周期;到达数据发送时间间隔时,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新的待处理数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待处理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数据采集对象的当前状态进行监控,并确定所述当前状态是否发生变化;若确定所述当前状态发生变化,则获取所述当前状态发生变化时对应的待处理数据,并将所述当前状态发生变化时对应的待处理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对象为视频对象。10.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包含模拟数据参数的待处理数据;其中,模拟数据参数用于当数据发送端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大于数据接收端的聚合周期时,生成模拟数据所使用的参数;所述模拟数据参数包括数据采集对象的标识信息及数据采集对象的生成持续时长,所述聚合周期为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