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10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6:21
一种太阳能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定太阳能板的底部通过数个立柱固定在支撑底板上,一号电机固定在支撑底板上,一号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号转轴,一号转轴端部连接有一号连杆,一号连杆固定在一号主动环上,一号主动环固定在一号动太阳能板的下端,一号动太阳能的上端连接有一号从动环,一号从动环与一号主动环的外侧壁均与二号动太阳能板相切设置,二号动太阳能板上固定有二号主动环和二号从动环,二号主动环内连接有二号连杆,二号连杆上连接有二号转轴,二号转轴与二号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其能够根据太阳的照射强度来随意调节太阳能电池板的接收量,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频率,有效延长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只要被光照到,瞬间就可输出电压及电流。在物理学上称为太阳能光伏(Photovoltaic,photo光线,voltaics电力,缩写为PV),简称光伏。以光电效应工作的薄膜式太阳能电池为主流,而以光化学效应工作的湿式太阳能电池则还处于萌芽阶段。目前太阳能电池板的设置都是成片式的,需要较大面积的场地用于放置太阳能电池板,同时还不能够根据太阳的照射强度来随意调节接收量,适应性能较差,不利于太阳能电池板使用寿命的延长,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太阳能电池,其能够根据太阳的照射强度来随意调节太阳能电池板的接收量,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频率,有效延长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大大减少占地面积,实用性更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支撑底板、立杆、支撑顶板和太阳能电池;所述的支撑底板的上方通过立杆连接固定有支撑顶板;所述的立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太阳能电池;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由定太阳能板、立柱、一号动太阳能板、二号动太阳能板、一号主动环、一号从动环、一号连杆、一号转轴、一号电机、二号连杆、二号转轴、二号电机、二号主动环、二号从动环;所述的定太阳能板的底部通过数个立柱固定在支撑底板上,所述的一号电机固定在支撑底板上,一号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号转轴,一号转轴端部连接有一号连杆,一号连杆固定在一号主动环上,一号主动环固定在一号动太阳能板的下端,一号动太阳能的上端连接有一号从动环,所述的一号从动环与一号主动环的外侧壁均与二号动太阳能板相切设置,二号动太阳能板上固定有二号主动环和二号从动环,二号主动环内连接有二号连杆,二号连杆上连接有二号转轴,二号转轴与二号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二号电机固定在支撑顶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定太阳能板、一号动太阳能板和二号动太阳能板的外部框架的侧壁连接有弧形切槽,该弧形切槽分别与一号主动环、一号从动环、二号主动环以及二号从动环相切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的定太阳能板、一号动太阳能板和二号动太阳能板的正反两面均设有太阳能吸收板。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顶板上设有无线收发器,该无线收发器与一号电机和二号电机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一号电机和二号电机分别控制一号动太阳能板和二号动太阳能板的旋转,以控制两者相对于定太阳能板的展开角度,从而实现不同角度的太阳能的接收,当太阳照射较强时,控制一号动太阳能板或者二号动太阳能板靠近定太阳能板,减少太阳光的接收量,当太阳照射强度较弱时,控制一号动太阳能板和二号动太阳能板远离定太阳能板,以增加太阳光接收量。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其能够根据太阳的照射强度来随意调节太阳能电池板的接收量,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频率,有效延长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大大减少占地面积,实用性更强,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二号动太阳能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支撑底板1、立杆2、支撑顶板3、定太阳能板4、立柱5、一号动太阳能板6、二号动太阳能板7、一号主动环8、一号从动环9、一号连杆10、一号转轴11、一号电机12、二号连杆13、二号转轴14、二号电机15、二号主动环16、二号从动环17、弧形切槽18、太阳能吸收板19、外部框架20、无线收发器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支撑底板1、立杆2、支撑顶板3和太阳能电池;所述的支撑底板1的上方通过立杆2连接固定有支撑顶板3;所述的立杆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太阳能电池;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由定太阳能板4、立柱5、一号动太阳能板6、二号动太阳能板7、一号主动环8、一号从动环9、一号连杆10、一号转轴11、一号电机12、二号连杆13、二号转轴14、二号电机15、二号主动环16、二号从动环17;所述的定太阳能板4的底部通过数个立柱5固定在支撑底板1上,所述的一号电机12固定在支撑底板1上,一号电机12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号转轴11,一号转轴11端部连接有一号连杆10,一号连杆10固定在一号主动环8上,一号主动环8固定在一号动太阳能板6的下端,一号动太阳能6的上端连接有一号从动环9,所述的一号从动环9与一号主动环8的外侧壁均与二号动太阳能板7相切设置,二号动太阳能板7上固定有二号主动环16和二号从动环17,二号主动环16内连接有二号连杆13,二号连杆13上连接有二号转轴14,二号转轴14与二号电机15的输出轴连接,二号电机15固定在支撑顶板3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定太阳能板4、一号动太阳能板6和二号动太阳能板7的外部框架20的侧壁连接有弧形切槽18,该弧形切槽18分别与一号主动环8、一号从动环9、二号主动环16以及二号从动环17相切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的定太阳能板4、一号动太阳能板6和二号动太阳能板7的正反两面均设有太阳能吸收板19。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顶板3上设有无线收发器21,该无线收发器21与一号电机12和二号电机15连接。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通过一号电机12和二号电机15分别控制一号动太阳能板6和二号动太阳能板7的旋转,以控制两者相对于定太阳能板4的展开角度,从而实现不同角度的太阳能的接收,当太阳照射较强时,控制一号动太阳能板6或者二号动太阳能板7靠近定太阳能板4,减少太阳光的接收量,当太阳照射强度较弱时,控制一号动太阳能板6和二号动太阳能板7远离定太阳能板4,以增加太阳光接收量,数个太阳能板设置于一体,极大地节约占地面积,其中无线收发器21的设置,有效将太阳能接收量与控制信号进行电机控制器与远程控制端之间的无线传输,可以实现远程控制。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其能够根据太阳的照射强度来随意调节太阳能电池板的接收量,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频率,有效延长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大大减少占地面积,实用性更强,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太阳能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支撑底板、立杆、支撑顶板和太阳能电池;所述的支撑底板的上方通过立杆连接固定有支撑顶板;所述的立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太阳能电池;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由定太阳能板、立柱、一号动太阳能板、二号动太阳能板、一号主动环、一号从动环、一号连杆、一号转轴、一号电机、二号连杆、二号转轴、二号电机、二号主动环、二号从动环;所述的定太阳能板的底部通过数个立柱固定在支撑底板上,所述的一号电机固定在支撑底板上,一号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号转轴,一号转轴端部连接有一号连杆,一号连杆固定在一号主动环上,一号主动环固定在一号动太阳能板的下端,一号动太阳能的上端连接有一号从动环,所述的一号从动环与一号主动环的外侧壁均与二号动太阳能板相切设置,二号动太阳能板上固定有二号主动环和二号从动环,二号主动环内连接有二号连杆,二号连杆上连接有二号转轴,二号转轴与二号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二号电机固定在支撑顶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支撑底板、立杆、支撑顶板和太阳能电池;所述的支撑底板的上方通过立杆连接固定有支撑顶板;所述的立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太阳能电池;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由定太阳能板、立柱、一号动太阳能板、二号动太阳能板、一号主动环、一号从动环、一号连杆、一号转轴、一号电机、二号连杆、二号转轴、二号电机、二号主动环、二号从动环;所述的定太阳能板的底部通过数个立柱固定在支撑底板上,所述的一号电机固定在支撑底板上,一号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号转轴,一号转轴端部连接有一号连杆,一号连杆固定在一号主动环上,一号主动环固定在一号动太阳能板的下端,一号动太阳能的上端连接有一号从动环,所述的一号从动环与一号主动环的外侧壁均与二号动太阳能板相切设置,二号动太阳能板上固定有二号主动环和二号从动环,二号主动环内连接有二号连杆,二号连杆上连接有二号转轴,二号转轴与二号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二号电机固定在支撑顶板上。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超李渊肖进陈磊杜文汉朱锡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