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金属管的双真空超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741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管的双真空超导管,包括第一外管、第二外管、纳米金属棒和密封堵头,第一外管内设有超导腔室,密封堵头分别设于第一外管两端,并使得第一外管的超导腔室形成密闭空间,超导腔室由上至下一次分为真空层和超导液层;第二外管嵌于超导液层中央,纳米金属棒紧密缠绕有硅胶发热线;硅胶发热线穿过密封堵头上的导线孔,并与设于密封堵头外的软导线相连,第二外管中央为真空腔室,第一外管和所述第二外管均为金属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双管方式,且第二外管嵌于第一外管中的超导液中,该超导液能将温度迅速传于管壁,并向地面传热,同时采用金属管,传热速率快,预热时间短,热效能能快速达到极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金属管的双真空超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导电热元件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金属管的双真空超导管。
技术介绍
超导热地暖,又称超薄超导热节能干式地暖,其依赖于一种全新的超导热散热材料,具有独特的导热取向,沿两个方向快速、均匀的导热,层状结构可很好地适应任何表面,会很快将地暖管里的热量通过超导层向超导层以面状向周围快速传递,温度传导均匀,性能更稳定,更舒适,特别适合壁挂炉采暖、电采暖、集中供暖等工程。一般加热10-25分钟,即可达到房屋的加热效果。专利申请号:201210239869.2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层真空层,集热效率高,散热慢的双真空超导管。所述双真空玻璃管主要由外管、内管、吸热管、传热头和密封装置组成;外管和内管连接形成一体,外管和内管之间形成外真空层,内管内壁涂有选择性涂层,内管内设置若干吸热管,吸热管内装有纳米超导物质;密封装置设置在内管顶部,密封装置和内管之间形成内真空层,内管端口部设置有凹槽,密封装置上设置有和凹槽相对应的凸起部,密封装置封装在内管顶部;密封装置上方连接有传热头,吸热管开口端延伸至密封装置外并且和传热头连接成一体;本专利技术采取内外双层真空结构,能够保证热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集热效率高。上述双层真空层采用两个管道相互套在一起,吸热管均设在内管中,但这种方式导热不均匀,容易出现局部高温。采用全真空加热,预热时间长,传热慢,热效能不能快速达到极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金属管的双真空超导管,本申请采用双管方式,且第二外管嵌于第一外管中的超导液中,该超导液能将温度迅速传于管壁,并向地面传热,同时采用金属管,传热速率快,预热时间短,热效能能快速达到极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金属管的双真空超导管,包括第一外管、第二外管、纳米金属棒和密封堵头,所述第一外管内设有超导腔室,所述密封堵头分别设于第一外管两端,并使得第一外管的超导腔室形成密闭空间,所述超导腔室由上至下一次分为真空层和超导液层;所述第二外管嵌于超导液层中央,所述纳米金属棒贯穿第二外管和超导液层,并与设于第一外管两端的密封堵头相连,所述纳米金属棒紧密缠绕有硅胶发热线;所述硅胶发热线穿过密封堵头上的导线孔,并与设于密封堵头外的软导线相连,所述第二外管中央为真空腔室,所述第一外管和所述第二外管均为金属管。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硅胶发热线上设有硅胶和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双重皮包。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金属棒上喷涂有0.2mm-0.4mm的纳米绝热涂料。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堵头内由一个金属内丝堵头和两个硅胶堵头构成。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超导液的热转换比例为24%-26%,硅胶发热线的热转换比例为22%-24%,纳米金属棒的热转换比例为50%-5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双管方式,且第二外管嵌于第一外管中的超导液中,该超导液能将温度迅速传于管壁,并向地面传热;(2)采用金属管,传热速率快,预热时间短,热效能能快速达到极致;(3)在第一外管内设有超导液,有利于能源传递快,传递损耗低,极大的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10-第一外管,11-第二外管,12-超导液层,13-纳米金属棒,14-密封堵头,15-导线孔,16-软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实施例:一种基于金属管的双真空超导管,请参阅附图1所示,包括第一外管10、第二外管11、纳米金属棒13和密封堵头14,所述第一外管10内设有超导腔室,所述密封堵头14分别设于第一外管10两端,并使得第一外管10的超导腔室形成密闭空间,所述超导腔室由上至下一次分为真空层和超导液层12;所述第二外管11嵌于超导液层12中央,所述纳米金属棒13贯穿第二外管11和超导液层12,并与设于第一外管10两端的密封堵头14相连,所述纳米金属棒13紧密缠绕有硅胶发热线;所述硅胶发热线穿过密封堵头上的导线孔15,并与设于密封堵头14外的软导线16相连,所述第二外管11中央为真空腔室,所述第一外管10和所述第二外管11均为金属管。由于传统超导管采用塑料外管以及全真空的方式,其传热速度慢,需要预热很久才能达到使用所需的温度,同时升温时热量传导不均匀,容易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本专利技术在真空外管中设有超导液,超导液12设于真空层的底部,而第二外管11嵌于超导液中。由于第一外管10和第二外管11均为金属管,其传导的时候传热速度快,能迅速将热量传于管壁,并向地面传热。第二外管11内为真空腔室,纳米金属棒13上紧密缠绕有硅胶发热管,硅胶发热管通过超导液12和真空的混合作用,能保证热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防止热量散失。与传统超导管相比,本申请具有升温迅速、传热快、无能耗等特点,比同类产品相比能节省能源30%左右。超导液采用绝缘超导液体,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废气、废料等,不仅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环保,而且使用清洁卫生,完全实现绿色环保。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硅胶发热线16上设有硅胶和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双重皮包。进一步的,所述纳米金属棒13上喷涂有0.2mm-0.4mm的纳米绝热涂料,纳米金属棒13耐温1000℃,纳米金属棒13涂上纳米绝热涂料后,在200℃以内都不会吸收热量。需要说明的是,硅胶发热线紧密缠绕在纳米金属棒13上,有利于增大硅胶发热线的吸热长度,与传统超导管相比,便于快速传热。在同等条件下,本专利技术的升温速度是传统超导管升温速度的2-3倍,温度是电液体管的2倍以上。采用金属管,传热速率快,预热时间短,热效能能快速达到极致;在第一外管10内设有超导液,有利于能源传递快,传递损耗低,极大的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金属管的双真空超导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金属管的双真空超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管、第二外管、纳米金属棒和密封堵头,所述第一外管内设有超导腔室,所述密封堵头分别设于第一外管两端,并使得第一外管的超导腔室形成密闭空间,所述超导腔室由上至下一次分为真空层和超导液层;所述第二外管嵌于超导液层中央,所述纳米金属棒贯穿第二外管和超导液层,并与设于第一外管两端的密封堵头相连,所述纳米金属棒紧密缠绕有硅胶发热线;所述硅胶发热线穿过密封堵头上的导线孔,并与设于密封堵头外的软导线相连,所述第二外管中央为真空腔室,所述第一外管和所述第二外管均为金属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金属管的双真空超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管、第二外管、纳米金属棒和密封堵头,所述第一外管内设有超导腔室,所述密封堵头分别设于第一外管两端,并使得第一外管的超导腔室形成密闭空间,所述超导腔室由上至下一次分为真空层和超导液层;所述第二外管嵌于超导液层中央,所述纳米金属棒贯穿第二外管和超导液层,并与设于第一外管两端的密封堵头相连,所述纳米金属棒紧密缠绕有硅胶发热线;所述硅胶发热线穿过密封堵头上的导线孔,并与设于密封堵头外的软导线相连,所述第二外管中央为真空腔室,所述第一外管和所述第二外管均为金属管。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焱森炉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