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1479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榨油装置,包括为不锈钢材质的榨油筒,所述榨油筒上方设有开口,所述榨油筒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呈180度垂直设置的绝缘槽,所述绝缘槽朝向另一绝缘槽的一面设有导电滑轨,还包括若干不锈钢材质的加热盘,所述加热盘包括圆盘状盘底及呈喇叭口状的盘身组成,所述盘底相对于盘身的一面设有电热盘,所述电热盘相对于盘底的一面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盘底之间设有密封侧壁,所述电热盘两接线极从密封侧壁引出并在加热盘装于榨油筒内时分别搭于绝缘槽内的导电滑轨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猪板油的榨取,具有榨油效率高,出油迅速,油品纯正清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榨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榨油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猪板油的榨取往往直接通过加温容器获得,引起其榨取时间较长,同时在榨取时榨取效率低,如提高温度加快榨取时间又会导致油品颜色变黄,同时还会产生油烟,对室内造成污染,影响油品整体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榨油装置,用于猪板油的榨取,具有榨油效率高,出油迅速,油品纯正清亮。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榨油装置,包括为不锈钢材质的榨油筒,所述榨油筒上方设有开口,所述榨油筒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呈180度垂直设置的绝缘槽,所述绝缘槽朝向另一绝缘槽的一面设有导电滑轨,还包括若干不锈钢材质的加热盘,所述加热盘包括圆盘状盘底及呈喇叭口状的盘身组成,所述盘底相对于盘身的一面设有电热盘,所述电热盘相对于盘底的一面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盘底之间设有密封侧壁,所述电热盘两接线极从密封侧壁引出并在加热盘装于榨油筒内时分别搭于绝缘槽内的导电滑轨上。上述结构中,在熬制板油时,将加热盘的接线极沿绝缘槽内的导电滑轨放入榨油筒,再将板油放于加热盘内,并在其上方一层一层重复叠加加热盘及板油,通过导电滑轨给电热盘供电加温,使板油迅速出油,并随着加热盘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进行辅助压榨出油,对板油加热均匀,避免油品变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盘身上设有两个呈180度对称开设的置容槽,所述加热盘在榨油筒内相互叠加时,上方电热盘两接线极位于置容槽内。上述结构中,在熬制时板油会随着油品的流失体积逐渐变小,为保证相邻之间的加热盘能始终对板油施加压力,开设置容槽以此用于容纳接线极,使相邻间的加热盘得以相互扣合。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盘身上还设有延伸至榨油筒开口上方、便于加热盘取出的连杆。上述结构中,连杆方便榨完后加热盘的取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榨油筒桶底与筒壁交界处设有放油管,所述放油管上设有放油阀门。上述结构中,可直接将油品从榨油筒内放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热盘为硅胶加热片。上述结构中,硅胶加热片(SCS)是采用耐高温、高导热、绝缘性能佳、强度好的硅橡胶、耐高温的纤维增强材料以及金属发热膜电路集合而成的软性电加热膜元件。由两张玻璃纤维布及双片压硅胶合制而成的硅胶玻璃纤维布构成。由于它为薄片状产品(标准厚度为1.5mm)它具有很好的柔软性,可以与被加热物体完全紧密接触,因此具有耐油性好,加热温度均匀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榨油筒外壁包裹有隔热层。上述结构中,隔热层为石棉,可增加榨油筒的保温性能,降低热散失,减少能源的浪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熬制板油时,将加热盘的接线极沿绝缘槽内的导电滑轨放入榨油筒,再将板油放于加热盘内,并在其上方一层一层重复叠加加热盘及板油,通过导电滑轨给电热盘供电加温,使板油迅速出油,并随着加热盘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进行辅助压榨出油,对板油加热均匀,避免油品变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整体全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整体全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整体全剖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10-榨油筒;11-开口;12-绝缘槽;121-导电滑轨;13-放油管;131-放油阀门;14-隔热层;20-加热盘;21-盘底;22-盘身;221-置容槽;23-电热盘;24-盖板;241-接线极;25-密封侧壁;26-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考图1至图3,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榨油装置,包括为不锈钢材质的榨油筒10,所述榨油筒10上方设有开口11,所述榨油筒10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呈180度垂直设置的绝缘槽12,所述绝缘槽12朝向另一绝缘槽12的一面设有导电滑轨121,还包括若干不锈钢材质的加热盘20,所述加热盘20包括圆盘状盘底21及呈喇叭口状的盘身22组成,所述盘底21相对于盘身22的一面设有电热盘23,所述电热盘23相对于盘底的一面设有盖板24,所述盖板24与盘底21之间设有密封侧壁25,所述电热盘24两接线极241从密封侧壁25引出并在加热盘20装于榨油筒10内时分别搭于绝缘槽12内的导电滑轨121上。上述结构中,在熬制板油时,将加热盘20的接线极241沿绝缘槽12内的导电滑轨121放入榨油筒10,再将板油放于加热盘20内,并在其上方一层一层重复叠加加热盘20及板油,通过导电滑轨121给电热盘24供电加温,使板油迅速出油,并随着加热盘20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进行辅助压榨出油,对板油加热均匀,避免油品变质。本实施例中,所述盘身22上设有两个呈180度对称开设的置容槽221,所述加热盘20在榨油筒10内相互叠加时,上方电热盘24两接线极241位于置容槽221内。上述结构中,在熬制时板油会随着油品的流失体积逐渐变小,为保证相邻之间的加热盘20能始终对板油施加压力,开设置容槽221以此用于容纳接线极241,使相邻间的加热盘20得以相互扣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盘身22上还设有延伸至榨油筒10开口上方、便于加热盘20取出的连杆26。上述结构中,连杆26方便榨完后加热盘20的取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榨油筒10桶底与筒壁交界处设有放油管13,所述放油管13上设有放油阀门131。上述结构中,可直接将油品从榨油筒10内放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热盘24为硅胶加热片。上述结构中,硅胶加热片(SCS)是采用耐高温、高导热、绝缘性能佳、强度好的硅橡胶、耐高温的纤维增强材料以及金属发热膜电路集合而成的软性电加热膜元件。由两张玻璃纤维布及双片压硅胶合制而成的硅胶玻璃纤维布构成。由于它为薄片状产品(标准厚度为1.5mm)它具有很好的柔软性,可以与被加热物体完全紧密接触,因此具有耐油性好,加热温度均匀的优点。本实施例中,所述榨油筒10外壁包裹有隔热层14。上述结构中,隔热层14为石棉,可增加榨油筒10的保温性能,降低热散失,减少能源的浪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熬制板油时,将加热盘20的接线极241沿绝缘槽12内的导电滑轨121放入榨油筒10,再将板油放于加热盘20内,并在其上方一层一层重复叠加加热盘20及板油,通过导电滑轨121给电热盘24供电加温,使板油迅速出油,并随着加热盘20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进行辅助压榨出油,对板油加热均匀,避免油品变质。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榨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为不锈钢材质的榨油筒,所述榨油筒上方设有开口,所述榨油筒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呈180度垂直设置的绝缘槽,所述绝缘槽朝向另一绝缘槽的一面设有导电滑轨,还包括若干不锈钢材质的加热盘,所述加热盘包括圆盘状盘底及呈喇叭口状的盘身组成,所述盘底相对于盘身的一面设有电热盘,所述电热盘相对于盘底的一面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盘底之间设有密封侧壁,所述电热盘两接线极从密封侧壁引出并在加热盘装于榨油筒内时分别搭于绝缘槽内的导电滑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为不锈钢材质的榨油筒,所述榨油筒上方设有开口,所述榨油筒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呈180度垂直设置的绝缘槽,所述绝缘槽朝向另一绝缘槽的一面设有导电滑轨,还包括若干不锈钢材质的加热盘,所述加热盘包括圆盘状盘底及呈喇叭口状的盘身组成,所述盘底相对于盘身的一面设有电热盘,所述电热盘相对于盘底的一面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盘底之间设有密封侧壁,所述电热盘两接线极从密封侧壁引出并在加热盘装于榨油筒内时分别搭于绝缘槽内的导电滑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榨油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林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然鹏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