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鹏飞专利>正文

一种制冷设备用管配件的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42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设备用管配件的制造工艺,其主要制造工艺流程为:下料、冷加工、全管或管端施镀、冷加工、管组件装配或筒体与进、出口管装配、光亮还原除锈、保护气氛炉中钎焊、火焰保护钎焊、气密检验、涂装屏蔽、外表面裸露部位涂装防锈、去屏蔽、整形校正、抽真空、充防锈剂及包装。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造的钢质管配件,其成本优势非常显著,加之不用更换现有空调生产线的工艺设施,即可像铜配件一样方便地安装钎焊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造的钢质管配件,可成倍地大幅度地节约制冷设备用配件的制造费用,物美价廉,可广泛地适用于各种制冷设备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设备用管配件的制造工艺及该工艺,制造的管配件 可用于制冷设备上的各种辅助管路、管组件和储液器、过滤瓶及消声器上。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制冷行业因铜材价格大幅度上涨而陷入困境。少数企业开始 对空调器试用铜铝复合管,在连接端设一扩口段(或扩喇叭口),与相连的 铜制管路钎焊(或螺母)连接(见图1中的粗实线轮廓为铜铝复合管);对 于储液器、过滤瓶和消声器,大部分企业改用铜、钢双材质制造,即筒体采 用钢管替代铜管,与制冷设备铜管口连接的进、出口管采用铜管(见图2中 的粗实线轮廓为钢管)。显然,在不影响制冷设备使用性能、换热效率及其寿命的前提下,替换 制冷设备用铜配件的材质,国家是提倡的也是允许的,前述采用非铜材料的 成功就是例证,其实质是以高新技术加低价位的非铜材料替代传统技术与昂 贵的铜材,仍让利于消费者。不过,进一步的替代技术则困难重重。尤其是对于各种配管组件的制造, 因其空间形状复杂、焊点多易泄漏,预留的连接管端多,性能指标要求严格, 尝试改换材质尤其是以全钢替代铜材的难度就更大。诸如要克服与制冷设 备铜管口的钎焊连接与防锈问题,要面对配管组件焊点多、易泄漏的焊接问 题,要解决内表面的防锈与洁净度达标问题等等。截止目前,制冷设备上的 各种辅助管路、管组件等仍旧以铜为材质,迟迟未有突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不改变已有空调生产线工艺设 施的前提下,提供一种既能完全采用低价位的钢材替代铜材,又能解决与制 冷设备铜管口的钎焊连接与防锈、焊点泄漏及内表面洁净度达标等难题,可 确保不影响制冷设备使用性能、换热效率及寿命,并成倍的大幅度降低生产 成本和减少稀缺贵重的战略物资铜的消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制冷设备配管组件的主管和与制冷设备铜管口钎焊连接的所有支管(包 括储液器等筒体和进、出口管)全部采用低碳钢钢管料。其主要制造工艺流 程为下料、冷加工、全管或管端施镀、冷加工、管组件装配或筒体与进、 出口管装配、光亮还原除锈、保护气氛炉中钎焊、火焰保护钎焊、气密检验、 涂装屏蔽、外表面裸露部位涂装防锈、去屏蔽、整形校正、抽真空、充防锈 剂及包装。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管配件采用的是低碳钢钢管料,包括有无缝钢管、直缝焊管、镀铜管、热浸渗铝和邦迪管等钢管料,适于弯形、扩縮口、旋压、冲 切及拉伸等冷加工。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对与制冷设备铜管口钎焊连接的管或管端施镀技术,即对全管或管端外表面的施镀部位先镀镍、再镀铜,镀镍层厚度为0.002 0.030mm,镀铜层厚度为0.010 0.060mm。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光亮还原除锈与保护气氛炉中钎焊技术系指利用连续 式气体保护光亮热处理炉(该金属冷加工领域广泛用于金属件表面光亮处理) 对管配件进行内、外表面处理,使其配套的混合气体进入炉膛,达到气体保 护、金属还原、除锈除尘、光亮表面的作用,是解决钢管内表面的防锈与洁 净度达标的措施之一;在其保护气氛中,又利用800 1050GC的炉温对装配 好的管组件或装配好的筒体与进、出口管进行炉中钎焊连接(图4中箭头所 指为钎悍部位),从而解决了管组件焊点多、易泄漏的焊接问题。当对铜的 晶粒度无特殊要求时,可同时进行钢与钢和铜与钢的炉中钎焊连接。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火焰保护钎焊系指对不便实施保护气氛炉中钎焊的管 组件或筒体与进、出口管,可实施火焰保护钎焊连接。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外表面裸露部位涂装防锈工艺,是指把施镀部位进行部 分屏蔽后的支管与主管(或筒体) 一起进行外表面涂装防锈处理(包括喷涂、 电泳或自泳等)。当加工钢制辅助单配管时,可在管端施镀后直接进入涂装屏蔽工序。当钢管件的形状简单且尺寸较小(如小U管)时,其制造工艺流程为 下料、冷加工、全管施镀、整形校正、装焊环、充防锈剂及包装。生产中,因各工序实施加工和产品流转,致使管配件的施镀部位可能会 产生微量变形(尤其是施镀的管口),故必须进行整形校正,以确保制冷设备厂 家进行组装焊接。经整形校正后即传送到抽真空、充防锈剂(是解决钢管内 表面防锈的措施之一)及包装工序,完成制冷设备用管配件的全套工艺生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制造的钢质管配件,除了工艺难度大、需要 本技术支撑以外,其机械强度好、耐压和耐疲劳等性能优于铜配件,与制冷 剂和润滑油的相容性同压縮机相同,重量比铜配件轻15%,材料的价格是铜 管的1/10 1/13,其成本优势非常显著,加之不用更换现有空调生产线的工 艺设施,即可像铜配件一样方便地安装钎焊本专利技术所制造的钢质管配件,可 成倍地大幅度地节约制冷设备用配件的制造费用,物美价廉,可广泛地适用 于各种制冷设备之中。 附图说明图l:铜、铝复合管及其扩口段示意图; 图2:铜、钢双材质储液器的制造示意图; 图3:全钢储液器的制造示意图; 图4:钢管组件(复杂弯管)的制造示意图; 图5:钢管组件(筒单直管)的制造示意图;图6:钢制辅助单配管的制造示意图; 图7:钢制小U管的制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兹结合以下实施例及附图 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如附图3所示全钢储液器的制造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为钎焊部位, 粗实线为管端施镀层),本专利技术的储液器的筒体与进、出口管均为钢管,其 制造工艺流程为下料、冷加工、管端施镀、冷加工、筒体与进、出口管装 配、光亮还原除锈、保护气氛炉中钎焊或火焰保护钎焊、气密检验、涂装屏 蔽、外表面裸露部位涂装防锈、去屏蔽、整形校正、抽真空、充防锈剂及包 装。工艺流程中的管端施镀分镀镍与镀铜两种施镀技术,其工艺实质是镀 镍主要用于防锈,镀铜主要用于钎焊,是一举两得的技术措施,较好的解决 了钢管件与制冷设备铜管口的钎焊连接与防锈难题。实施例2:如附图4所示钢管组件(复杂弯管)的制造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为 钎焊部位,粗实线为管端施镀层),是管组件中空间形状复杂、焊点多易泄 漏,预留的连接管端多,性能指标要求严格的一种,其制造工艺流程为下 料、冷加工、管端施镀、冷加工、管组件装配、光亮还原除锈、保护气氛炉 中钎焊、火焰保护钎焊、气密检验、涂装屏蔽、外表面裸露部位涂装防锈、 去涂装屏蔽、整形校正、抽真空、充防锈剂及包装。制造工艺流程中的光亮还原除锈技术,系利用配套的混合气体进入炉膛, 达到气体保护、还原除锈、光亮表面的作用,是解决钢管表面、尤其是内表 面的防锈与洁净度达标的良好措施。为应对钢管组件焊点多、易泄漏的焊接难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保护气氛炉 中钎焊的技术措施。而炉中钎焊是一种毛细焊原理,要求被焊零件的装配精 度较高,配合间隙很小;传统的铜管组件的装配精度较低,配合间隙大,通 常采用堆焊原理进行火焰钎焊。本专利技术运用保护气氛炉中钎焊技术,解决了 配管组件焊点多、易泄漏的焊接难题。对个别不便实施炉内钎焊的支管,在 炉后再进行火焰保护钎焊作业。实施例3:如附图5所示钢管组件(筒单直管)的制造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为 钎焊部位,粗实线为管端施镀层),其制造工艺流程为下料、冷加工、管 端施镀、冷加工、管组件装配、火焰保护钎焊、气密检验、涂装屏蔽、外表 面裸露部位涂装防锈、去屏蔽、整形校正、抽真空、充防锈剂及包装。实施例4:如附图6所示钢制辅助单配管的制造示意图(图中的粗实线为管端施镀层),其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设备用管配件的制造工艺,其管配件为制冷设备上的各种辅助管路、管组件和储液器、过滤瓶及消声器,其特征在于:管配件的材料全部采用低碳钢钢管料,包括有无缝钢管、直缝焊管、镀铜管、热浸渗铝和邦迪管钢管料,其主要制造工艺流程为:下料、冷加工、全管或管端施镀、冷加工、管组件装配或筒体与进、出口管装配、光亮还原除锈、保护气氛炉中钎焊、火焰保护钎焊、气密检验、涂装屏蔽、外表面裸露部位涂装防锈、去屏蔽、整形校正、抽真空、充防锈剂及包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鹏飞李顺安伦巨荣
申请(专利权)人:叶鹏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