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玉茹专利>正文

一种铝管内壁除锈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1121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管内壁除锈抛光装置,包括底座和铝管,所述底座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减速电机,第一减速电机顶端电机轴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底座顶部还分别通过第二带座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从下往上均固定安装有齿轮和运料辊,前后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运料辊侧壁设置有与铝管配合的弧形槽,所述铝管位于前后运料辊之间且通过运料辊支撑;所述铝管内设置有除锈器,除锈器位于弧形磁块正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除锈器对铝管内壁进行除锈抛光,通过运料辊转动带动铝管左右移动,对整根铝管内壁进行除锈抛光,除锈抛光效率高,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管内壁除锈抛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管加工
,具体是一种铝管内壁除锈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铝管是有色金属管的一种,指用纯铝或铝合金经挤压加工成沿其纵向全长中空的金属管状材料。铝管表面极易被氧化,形成一层薄膜,一般来说,氧化膜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防止铝管进一步锈蚀,但在一些情况下,需要获得光泽度更好,不含氧化薄膜的铝管,就需要对铝管进行除锈抛光处理。铝管外壁处理比价简单,通过一般的除锈抛光装置即可处理,而铝管内壁除锈抛光则比较麻烦,一般除锈抛光器械无法深入,往往只能通过酸碱溶液对氧化薄膜进行反应溶解,不仅难以控制,除锈抛光效果不佳,还会造成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管内壁除锈抛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管内壁除锈抛光装置,包括底座和铝管,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设置有左支板和右支板,所述左支板和右支板顶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带座轴承,第一带座轴承转动连接有除锈筒,所述除锈筒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开口,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弧形磁块,所述除锈筒侧壁还固定安装有第六齿轮;所述左支板和右支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五转轴,第五转轴左右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左支板和右支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五齿轮,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所述左支板左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减速电机,第二减速电机右端电机轴与第五转轴左端连接;所述底座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减速电机,第一减速电机顶端电机轴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底座顶部还分别通过第二带座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第一转轴正后方,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分别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正右方,第四转轴位于第三转轴正后方;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从下往上均固定安装有齿轮和运料辊,前后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运料辊侧壁设置有与铝管配合的弧形槽,所述铝管位于前后运料辊之间且通过运料辊支撑;所述铝管内设置有除锈器,除锈器位于弧形磁块正上方;所述除锈器包括与铝管内壁配合的弧形铁块、位于弧形铁块上方且与弧形铁块固定连接的填充块和均匀分布与弧形铁块底部和填充块顶部的刷毛,刷毛贴合铝管内壁。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材质均采用尼龙。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转轴和第四转轴顶部还固定安装有皮带轮,左右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填充块与弧形铁块配合构成圆柱状的除锈器。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填充块材质采用尼龙。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刷毛材质采用不锈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除锈器对铝管内壁进行除锈抛光,除锈器底部为弧形铁片,通过在除锈筒上设置弧形磁块,除锈筒转动时由磁力牵引弧形铁板转动使得除锈器在铝管内转动,从而对铝管内壁进行除锈抛光,同时通过运料辊转动带动铝管左右移动,对整根铝管内壁进行除锈抛光,除锈抛光效率高,效果好,有效解决的铝管内壁清理困难的问题;通过运料辊带动铝管左右移动进行除锈抛光,运料辊可以对不同长度的铝管进行运输,使得装置能对不同长度的铝管进行除锈抛光,适用范围更广;除锈器设置成本低,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铝管加工成本,除锈抛光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粉末可以回收再利用,避免采用酸碱溶液除锈导致材料的浪费,有效降低了铝管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铝管内壁除锈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铝管内壁除锈抛光装置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铝管内壁除锈抛光装置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铝管内壁除锈抛光装置中套筒处的左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铝管内壁除锈抛光装置中除锈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第一减速电机、3-第一转轴、4-齿轮、5-运料辊、6-铝管、7-第二转轴、8-皮带轮、9-皮带、10-第二减速电机、11-左支板、12-第五转轴、13-第五齿轮、14-右支板、15-轴承、16-第一带座轴承、17-除锈筒、18-弧形磁块、19-第六齿轮、20-弧形铁块、21-填充块、22-刷毛、23-第二带座轴承、24-第三转轴、25-第四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铝管内壁除锈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和铝管6,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设置有左支板11和右支板14,所述左支板11和右支板14顶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带座轴承16,第一带座轴承16转动连接有除锈筒17,所述除锈筒17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开口,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弧形磁块18,所述除锈筒17侧壁还固定安装有第六齿轮19;所述左支板11和右支板14之间还设置有第五转轴12,第五转轴12左右两端通过轴承15分别与左支板11和右支板14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转轴12上固定安装有第五齿轮13,第五齿轮13与第六齿轮19啮合;所述第五齿轮13和第六齿轮19材质均采用尼龙,从而避免弧形磁块18磁力影响第五齿轮13和第六齿轮19转动;所述左支板11左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减速电机10,第二减速电机10右端电机轴与第五转轴12左端连接;所述底座1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减速电机2,第一减速电机2顶端电机轴连接有第一转轴3,所述底座1顶部还分别通过第二带座轴承23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24和第四转轴25,所述第二转轴7位于第一转轴3正后方,所述第三转轴24和第四转轴25分别位于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7正右方,第四转轴25位于第三转轴24正后方;所述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24和第四转轴25从下往上均固定安装有齿轮4和运料辊5,前后齿轮4相互啮合,所述运料辊5侧壁设置有与铝管6配合的弧形槽,所述铝管6位于前后运料辊5之间且通过运料辊5支撑;所述第二转轴7和第四转轴25顶部还固定安装有皮带轮8,左右皮带轮8之间通过皮带9连接;启动第一减速电机2时,四个运料辊5同时转动,通过控制第一减速电机2正反转使得铝管6向左或向右运动;所述铝管6内设置有除锈器,除锈器位于弧形磁块18正上方;所述除锈器包括与铝管6内壁配合的弧形铁块20、位于弧形铁块20上方且与弧形铁块20固定连接的填充块21和均匀分布与弧形铁块20底部和填充块21顶部的刷毛22,刷毛22贴合铝管6内壁;所述填充块21与弧形铁块20配合构成圆柱状的除锈器,填充块21材质采用尼龙,尼龙密度较低,使得除锈器重心较低;所述刷毛22材质采用不锈钢,性能较佳且不受弧形磁块18磁力影响;除锈时从铝管6左端将除锈器塞进铝管6内,通过工具推动除锈器至弧形磁块18正上方,此时弧形磁块18对弧形铁块20进行磁力吸引,使得除锈器紧贴铝管6内壁,通过启动第二减速电机10使除锈筒17带动弧形磁块18转动,使得弧形铁块20随弧形磁块18转动,除锈器在铝管6内转动,从而对铝管6内壁进行摩擦除锈和抛光;配合的铝管6左右移动,即可对整根铝管6内壁进行除锈抛光;除锈抛光过程中可以从06左端通风,从而将锈屑和铝粉吹出进行收集再利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铝管内壁除锈抛光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管内壁除锈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和铝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设置有左支板(11)和右支板(14),所述左支板(11)和右支板(14)顶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带座轴承(16),第一带座轴承(16)转动连接有除锈筒(17),所述除锈筒(17)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开口,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弧形磁块(18),所述除锈筒(17)侧壁还固定安装有第六齿轮(19);所述左支板(11)和右支板(14)之间还设置有第五转轴(12),第五转轴(12)左右两端通过轴承(15)分别与左支板(11)和右支板(14)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转轴(12)上固定安装有第五齿轮(13),第五齿轮(13)与第六齿轮(19)啮合;所述左支板(11)左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减速电机(10),第二减速电机(10)右端电机轴与第五转轴(12)左端连接;所述底座(1)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减速电机(2),第一减速电机(2)顶端电机轴连接有第一转轴(3),所述底座(1)顶部还分别通过第二带座轴承(23)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24)和第四转轴(25),所述第二转轴(7)位于第一转轴(3)正后方,所述第三转轴(24)和第四转轴(25)分别位于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7)正右方,第四转轴(25)位于第三转轴(24)正后方;所述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24)和第四转轴(25)从下往上均固定安装有齿轮(4)和运料辊(5),前后齿轮(4)相互啮合,所述运料辊(5)侧壁设置有与铝管(6)配合的弧形槽,所述铝管(6)位于前后运料辊(5)之间且通过运料辊(5)支撑;所述铝管(6)内设置有除锈器,除锈器位于弧形磁块(18)正上方;所述除锈器包括与铝管(6)内壁配合的弧形铁块(20)、位于弧形铁块(20)上方且与弧形铁块(20)固定连接的填充块(21)和均匀分布与弧形铁块(20)底部和填充块(21)顶部的刷毛(22),刷毛(22)贴合铝管(6)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管内壁除锈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和铝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设置有左支板(11)和右支板(14),所述左支板(11)和右支板(14)顶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带座轴承(16),第一带座轴承(16)转动连接有除锈筒(17),所述除锈筒(17)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开口,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弧形磁块(18),所述除锈筒(17)侧壁还固定安装有第六齿轮(19);所述左支板(11)和右支板(14)之间还设置有第五转轴(12),第五转轴(12)左右两端通过轴承(15)分别与左支板(11)和右支板(14)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转轴(12)上固定安装有第五齿轮(13),第五齿轮(13)与第六齿轮(19)啮合;所述左支板(11)左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减速电机(10),第二减速电机(10)右端电机轴与第五转轴(12)左端连接;所述底座(1)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减速电机(2),第一减速电机(2)顶端电机轴连接有第一转轴(3),所述底座(1)顶部还分别通过第二带座轴承(23)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24)和第四转轴(25),所述第二转轴(7)位于第一转轴(3)正后方,所述第三转轴(24)和第四转轴(25)分别位于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7)正右方,第四转轴(25)位于第三转轴(24)正后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茹
申请(专利权)人:李玉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