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广纯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半瘫病人起床综合辅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0896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半瘫病人起床综合辅助设备,包括病床、移动辅助装置、轨道一及电磁固定背带;所述移动辅助装置设置在病床的中部;所述轨道一固定在病床后部正下方的地面上;所述病床的后部设有轨道二;所述病床中部的背侧面上设有滑槽二;所述移动辅助装置分为活动上部、活动中部及活动下部;所述活动上部的边沿设有贯通活动中部的滑槽一;在所述病床上设有贯穿滑槽一及滑槽二的圆柱销一;所述活动下部设有滚轮及万向轮;所述病床的侧面设有活动输液架机构;所述移动辅助装置上还设有电磁固定区、自动翻身区及按摩区;所述电磁固定背带穿在半瘫病人身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安全方便,实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非常适合长期卧病在床的病人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半瘫病人起床综合辅助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康复辅助器械
,涉及一种新型半瘫病人起床综合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半瘫在床或年纪大的病人在起床时无法正常支撑,下床后也会站立不稳,容易摔倒。而由于病人体型存在差异,医护工作者或病人家属在帮扶体重较重的病人起床时也会比较费力。许多患有行走障碍疾病的病人需要进行行走康复训练,使用传统的康复训练拐杖会存在一定的摔倒风险。半瘫病人和老人由于身体问题,在床上翻身较为困难,翻身用力过大还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为了使长期卧病在床的病人血脉畅通,需经常对病人进行按摩,传统的病床无法提供协助翻身及按摩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半瘫病人起床综合辅助设备。该设备可通过移动辅助装置的变化,帮助半瘫病人下床并站稳;同时本专利技术还能协助半瘫病人行走,起到行走康复训练的目的,并且还兼具固定、辅助翻身及按摩功能。本专利技术使用过程安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非常适合长期卧病在床的病人及老年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半瘫病人起床综合辅助设备,包括病床、移动辅助装置、轨道一及电磁固定背带;所述病床为普通病床框架;在所述病床的侧面设置有活动输液架机构;挖空所述病床的中部;将所述移动辅助装置设置在病床中部挖空的空间内;所述轨道一固定在病床后部正下方的地面上,并延伸到所述病床一侧边沿的正下方;所述移动辅助装置分为活动上部、活动中部及活动下部;所述活动中部的两端分别通过铰链与活动上部及活动下部铰接;所述活动上部的边沿设有贯通活动中部的滑槽一;所述活动中部的背面上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顶杆端部设有支撑轮;所述液压缸通过转动部与活动中部铰接;在所述活动下部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中部设有步进电机;所述万向轮位于导轨一的正上方;在所述活动下部的前侧边上设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中部设有电机一;在所述移动辅助装置上还设有电磁固定区、自动翻身区及按摩区;所述活动下部为两块相同的平行板;所述活动下部内部设有基于单片机系统建立的控制系统及蓄电池;所述控制系统上设有电机控制模块、牵引力感应模块及运动控制模块。所述牵引力感应模块能够感应当前病人向前的牵引力;所述运动控制模块根据牵引力大小判断出病人前移的速度,合理控制所述步进电机缓慢滚动,带动所述万向轮前进;所述电机控制模块控制装置内各个电机的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病床设有滑槽二、圆柱销一、轨道二、合页及活动输液架机构;所述滑槽二设置在病床中部的背侧面上,并贴在所述移动辅助装置的边沿;所述圆柱销一贯穿滑槽一及滑槽二;所述圆柱销一上设有电机二;所述轨道二为两条轨道,设置在病床的后部,并向下延伸至地面;所述轨道二其中一条轨道的侧挡板较另一条轨道的侧挡板短;所述轨道二的内部表面上设置有粗糙的橡胶垫;设置在所述活动下部上的滚轮套入轨道二内;所述病床的后部从边沿到移动辅助装置的位置设有活动板;所述合页设置在活动板的底部;所述活动输液架机构包括滑槽三、输液杆插托一、圆柱销二、输液杆及吊瓶挂钩;所述滑槽三设置在病床的侧面;所述圆柱销二连接输液杆插托一,并套入所述滑槽三内;所述圆柱销二上设有电机三;所述输液杆插托一的中间设有插孔;所述输液杆插到输液杆插托一中间的插孔内;所述吊瓶挂钩设置在输液杆的顶端。所述圆柱销一在电机二的带动下在滑槽一及滑槽二内移动,带动所述活动上部向上翻折倾斜,病人随之坐起;所述滚轮在电机一的带动下,在所述轨道二中从病床底面向下滚动,直至所述万向轮套入轨道一中;所述液压缸伸出,辅助支撑;此时所述活动下部与地面接近,所述活动中部与活动下部相连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活动上部在滑槽二上滑动一段距离,病人在所述电磁固定背带及电磁固定区的固定下,身体贴在所述移动辅助装置上跟随活动;所述圆柱销一在电机二的带动下继续在滑槽一及滑槽二内移动,所述活动上部及活动中部逐渐直立;当所述活动上部及活动中部形成一块平板,且与所述活动下部垂直时,所述移动辅助装置上的各个铰链固定;此时病人成直立状,脚可接触地面;所述合页打开,所述活动板放下,所述万向轮在步进电机的带动下将移动辅助装置从活动板放下后的缺口处移出;在所述移动辅助装置移动时,所述支撑轮随之滚动;所述轨道二其中一条轨道的侧挡板较另一条轨道的侧挡板短,是为了在所述移动辅助装置收回时能够起避让的作用;所述轨道二内部粗糙的橡胶垫能够增加摩擦力,保证所述滚轮在轨道二内自由上下移动;所述电机二及电机三互为同步电机;当所述圆柱销一在滑槽二内移动时,所述圆柱销二在电机三的带动下也以和圆柱销一相同的速度带动所述输液杆插托一及输液杆一起在滑槽三内移动,确保输液管不被拉扯;所述移动辅助装置成为直立状后,可将所述输液杆从输液杆插托一中拔出;所述输液杆及吊瓶挂钩用以吊住输液瓶。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固定背带包括吸附板、肩带、连接带及腰带;所述吸附板为薄铁片制成;在所述吸附板上开出多个通孔;所述肩带的一端连接在吸附板的上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带上;所述连接带的端部连接在吸附板的下部;所述腰带为环形带状,设置在连接带的中部;所述肩带、连接带及腰带均设有长度调节装置;所述电磁固定区设置在移动辅助装置的上半部分,表面积较所述电磁固定背带略大;所述电磁固定区的内部设有电磁线圈;所述电磁固定背带穿戴在人体背部;所述吸附板朝向人体的一侧设有合金隔磁材料制成的薄板。给所述电磁固定区通电后,所述电磁线圈形成电磁铁;可调节所述电磁线圈内通过电流的大小,来调整电磁铁吸力的大小;所述吸附板可被通电后的电磁固定区吸附;所述肩带套在半瘫病人的肩头上;所述腰带套在半瘫病人的腰部;所述连接带连接吸附板、肩带及腰带,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所述吸附板上的通孔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通过所述长度调节装置可调整肩带、连接带及腰带的长度,使之适合不同身材的半瘫病人穿戴;所述合金隔磁材料制成的薄板可避免人体受到电磁铁磁场的伤害。进一步的,所述自动翻身区设置在移动辅助装置活动中部的两侧,内部堆叠有多个长条状的气囊;所述气囊的数量由靠边位置向中间递减;所述气囊的开口连接微型无声气泵。所述微型无声气泵向气囊内充气,靠边的气囊较多,靠内的气囊较少,形成一个坡度,将半瘫病人侧边顶起,帮助翻身。进一步的,所述按摩区设置在移动辅助装置活动中部的中间,内部设有多组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包括按摩电机、转子连杆及凸轮;所述按摩电机设置在按摩区的侧边;所述转子连杆为长杆状,连接所述按摩电机的转子;相邻两个所述凸轮的偏心位置上下错开;所述转子连杆从凸轮的偏心孔穿过;相邻两组按摩装置凸轮的偏心方向相反。所述按摩电机转动,通过所述转子连接杆带动凸轮翻滚,起到按摩的作用;当不需按摩时,所述凸轮平放,使所述病床平坦。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辅助装置的活动中部设有折叠椅块;在所述折叠椅块的上方,所述移动辅助装置的边沿设有折叠扶手;在所述活动中部的背面设有折叠推杆;所述折叠椅块、折叠扶手及折叠推杆均通过铰链与移动辅助装置连接;所述移动辅助装置的背面上设有输液杆插托二;在所述移动辅助装置的上表面覆盖装有可拆卸的柔软棉垫。所述折叠椅块可在需要时打开,让半瘫病人能够坐下;所述折叠扶手打开后可为半瘫病人提供辅助扶持;所述折叠推杆打开后可让病人家属或医护人员推着移动辅助装置前进;所述柔软棉垫能给半瘫病人带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半瘫病人起床综合辅助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半瘫病人起床综合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病床(1)、移动辅助装置(2)、轨道一(3)及电磁固定背带(35);所述病床(1)为普通病床框架;在所述病床(1)的侧面设置有活动输液架机构(38);挖空所述病床(1)的中部;将所述移动辅助装置(2)设置在病床(1)中部挖空的空间内;所述轨道一(3)固定在病床(1)后部正下方的地面上,并延伸到所述病床(1)一侧边沿的正下方;所述移动辅助装置(2)分为活动上部(11)、活动中部(12)及活动下部(13);所述活动中部(12)的两端分别通过铰链与活动上部(11)及活动下部(13)铰接;所述活动上部(11)的边沿设有贯通活动中部(12)的滑槽一(14);所述活动中部(12)的背面上设有液压缸(21);所述液压缸(21)的顶杆端部设有支撑轮(37);所述液压缸(21)通过转动部(22)与活动中部(12)铰接;在所述活动下部(13)的底部设有万向轮(16);所述万向轮(16)的中部设有步进电机(17);所述万向轮(16)位于导轨一(3)的正上方;在所述活动下部(13)的前侧边上设有滚轮(18);所述滚轮(18)的中部设有电机一(20);在所述移动辅助装置(2)上还设有电磁固定区(5)、自动翻身区(7)及按摩区(9);所述活动下部(12)为两块相同的平行板;所述活动下部(12)内部设有基于单片机系统建立的控制系统及蓄电池;所述控制系统上设有电机控制模块、牵引力感应模块及运动控制模块;所述病床(1)设有滑槽二(4)、圆柱销一(15)、轨道二(19)、合页(23)及活动输液架机构(38);所述滑槽二(4)设置在病床(1)中部的背侧面上,并贴在所述移动辅助装置(2)的边沿;所述圆柱销一(15)贯穿滑槽一(14)及滑槽二(4);所述圆柱销一(15)上设有电机二;所述轨道二(19)为两条轨道,设置在病床(1)的后部,并向下延伸至地面;所述轨道二(19)其中一条轨道的侧挡板较另一条轨道的侧挡板短;所述轨道二(19)的内部表面上设置有粗糙的橡胶垫;设置在所述活动下部(13)上的滚轮(18)套入轨道二(19)内;所述病床(1)的后部从边沿到移动辅助装置(2)的位置设有活动板(36);所述合页(23)设置在活动板(36)的底部;所述活动输液架机构(38)包括滑槽三(39)、输液杆插托一(40)、圆柱销二(41)、输液杆(42)及吊瓶挂钩(43);所述滑槽三(39)设置在病床(1)的侧面;所述圆柱销二(41)连接输液杆插托一(40),并套入所述滑槽三(39)内;所述圆柱销二(41)上设有电机三;所述输液杆插托一(40)的中间设有插孔;所述输液杆(42)插到输液杆插托一(40)中间的插孔内;所述吊瓶挂钩(43)设置在输液杆(42)的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半瘫病人起床综合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病床(1)、移动辅助装置(2)、轨道一(3)及电磁固定背带(35);所述病床(1)为普通病床框架;在所述病床(1)的侧面设置有活动输液架机构(38);挖空所述病床(1)的中部;将所述移动辅助装置(2)设置在病床(1)中部挖空的空间内;所述轨道一(3)固定在病床(1)后部正下方的地面上,并延伸到所述病床(1)一侧边沿的正下方;所述移动辅助装置(2)分为活动上部(11)、活动中部(12)及活动下部(13);所述活动中部(12)的两端分别通过铰链与活动上部(11)及活动下部(13)铰接;所述活动上部(11)的边沿设有贯通活动中部(12)的滑槽一(14);所述活动中部(12)的背面上设有液压缸(21);所述液压缸(21)的顶杆端部设有支撑轮(37);所述液压缸(21)通过转动部(22)与活动中部(12)铰接;在所述活动下部(13)的底部设有万向轮(16);所述万向轮(16)的中部设有步进电机(17);所述万向轮(16)位于导轨一(3)的正上方;在所述活动下部(13)的前侧边上设有滚轮(18);所述滚轮(18)的中部设有电机一(20);在所述移动辅助装置(2)上还设有电磁固定区(5)、自动翻身区(7)及按摩区(9);所述活动下部(12)为两块相同的平行板;所述活动下部(12)内部设有基于单片机系统建立的控制系统及蓄电池;所述控制系统上设有电机控制模块、牵引力感应模块及运动控制模块;所述病床(1)设有滑槽二(4)、圆柱销一(15)、轨道二(19)、合页(23)及活动输液架机构(38);所述滑槽二(4)设置在病床(1)中部的背侧面上,并贴在所述移动辅助装置(2)的边沿;所述圆柱销一(15)贯穿滑槽一(14)及滑槽二(4);所述圆柱销一(15)上设有电机二;所述轨道二(19)为两条轨道,设置在病床(1)的后部,并向下延伸至地面;所述轨道二(19)其中一条轨道的侧挡板较另一条轨道的侧挡板短;所述轨道二(19)的内部表面上设置有粗糙的橡胶垫;设置在所述活动下部(13)上的滚轮(18)套入轨道二(19)内;所述病床(1)的后部从边沿到移动辅助装置(2)的位置设有活动板(36);所述合页(23)设置在活动板(36)的底部;所述活动输液架机构(38)包括滑槽三(39)、输液杆插托一(40)、圆柱销二(41)、输液杆(42)及吊瓶挂钩(43);所述滑槽三(39)设置在病床(1)的侧面;所述圆柱销二(41)连接输液杆插托一(40),并套入所述滑槽三(39)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广纯
申请(专利权)人:唐广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