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玉山专利>正文

一种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6322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2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上底座、下底座、设置在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可以转动的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支撑杆上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设置有能够支撑病人围绕支撑杆旋转运动的安全支架;所述安全支架包括位于水平面内的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与右支架之间垂直设置有连接部,位于连接部同一侧的左支架与右支架之间的距离与病人的体宽相适应;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在竖直平面内的高度与病人的腋下高度相适应。采用这样的结构以后,左支架和右支架夹持住病人的腋窝将病人的身体安全支撑住,然后在旋转臂的牵引作用下围绕支撑杆旋转运动,从而实现了不需要其他人的搀扶帮助即可独立进行行走锻炼的效果,此种结构简单、安全、使用方便,解决了瘫痪病人不能独立进行康复行走训练的问题,减轻了对他人的依赖,能够有效提高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改善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主要涉及一种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中风的发病率在国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也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因此由于中风而导致半身不遂的病人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医学证明:长期的康复训练对病人的神经系统会有很大的改善,起到一定的康复效果,同时一定的运动能够防止瘫痪病人并发症的出现,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均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中风病人由于瘫痪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需要别人的搀扶帮助才能完成康复训练,这需要花费家人或照料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直接导致绝大多数病人选择卧床不起和久坐的生活方式。因此由于病人的缺乏必须的运动常常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或彻底瘫痪,给家庭和社会带了巨大的负担;同时由于病人长期不运动,会导致病人精神压抑,对生活逐渐失去信心且容易导致并发症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灵活、人性的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能够使瘫痪病人在不需要他人搀扶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康复训练。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上底座、下底座、设置在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可以转动的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支撑杆上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设置有能够支撑病人围绕支撑杆旋转运动的安全支架;所述安全支架包括位于水平面内的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与右支架之间垂直设置有连接部,位于连接部同一侧的左支架与右支架之间的距离与病人的体宽相适应;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在竖直平面内的高度与病人的腋下高度相适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辅助病人抬腿的抬腿机构和用于驱动抬腿机构的动力机构。所述抬腿机构为用于套装脚部的脚蹬子;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滑轮组和包绕在滑轮组上的牵引绳,所述滑轮组包括动滑轮1、设置在右支架或左支架上的定滑轮1、固定在支撑杆上的定滑轮II和定滑轮III,所述定滑轮III竖直位于定滑轮II的下方;所述牵引绳的一端设置在右支架或左支架上且与定滑轮I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依次包绕通过动滑轮I定滑轮1、定滑轮11、定滑轮III,所述脚蹬子垂竖直固定在动滑轮I上。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安全带;所述安全带包括两根呈“X”形交叉固定的安全带1、两根均水平固定在安全带I上的安全带II以及分别设置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的安全带III,所述安全带I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安全带II分别位于两根安全带I的交叉部的上下两侧;所述安全带I的下端部均设置有用于锁紧的插扣公头I,所述两根安全带III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插扣公头I的插扣母头I,所述位于交叉部上侧的安全带II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插扣母头II,所述位于交叉部下侧的安全带II的两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插扣母头II的插扣公头II;所述安全带1、安全带II以及安全带III的长度均可调节。所述支撑杆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旋转臂通过滑动机构设置在支撑杆上;所述旋转臂与支撑杆之间设置有驱动旋转臂沿滑动机构上升或下降的驱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为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的导轨部竖直固定在支撑杆上,所述直线导轨的滑块固定在旋转臂上;所述驱动机构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与支撑杆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动力输出端与旋转臂连接;所述滑动机构为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滑动套装在支撑杆上并与旋转臂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与支撑杆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动力输出端与旋转臂连接。所述支撑杆包括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可以调节支撑杆高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竖直固定在上支撑杆下端的螺纹杆、旋合在螺纹杆上的锁紧螺母、固定在下支撑杆上端的连接螺母,所述螺纹杆旋合于连接螺母且插装于下支撑杆中,并通过锁紧螺母锁紧。所述左支架设置有用于病人健康的手把持用力的把手,相应的所述右支架设置有用于悬挂病人瘫痪手臂的吊带,或者右支架设置有用于病人健康的手把持用力的把手,相应的左支架设置有用于悬挂病人瘫痪手臂的吊带;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前端部均竖直设置有挡板。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这样的结构以后,左支架和右支架夹持住病人的腋窝将病人的身体安全支撑住,然后在旋转臂的牵引作用下围绕支撑杆旋转运动,从而实现了不需要其他人的搀扶帮助即可独立进行行走锻炼的效果,此种结构简单、安全、使用方便,解决了瘫痪病人不能独立进行康复行走训练的问题,减轻了对他人的依赖,能够有效提高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改善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2、采用抬腿机构和动力机构能够有效帮助病人在进行行走时自行挪动患侧的腿脚,防止行走时拖拉患侧的腿脚,从而避免对患侧腿脚再次造成损伤。通过滑轮组的结构能够减轻病人的体力消耗,同时该机构考虑到病人的运动自理能力只需要病人使用健康的手去拉动牵引绳就能顺利的将患侧的腿脚挪动,安全、省力、人性。3、采用安全带这种结构能够将病人身体牢牢固定在安全支架上,有效防止了病人倾倒,更加安全;同时当病人运动时身体感到劳累需要休息的时候,安全带可以充当座椅,病人可以在运动过程中随时坐在安全带上也可以双脚离地悬挂在安全支架上放松休息,更加人性。4、设置滑动机构和驱动机构,能够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要求,同时考虑到病人的运动自理能力,需要调节旋转臂的高度时,病人不需要做过多的操作,只需要简单的控制驱动机构工作即可,,更加省力、智能、人性。5、采用调节机构,能够满足不同的适用高度同时,还能够通过调整支撑杆的高度增强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的整体稳固强度。6、采用把手,能够增加病人运动过程中的用力支撑点,减少运动过程的体力消耗;采用吊带,用于悬挂保护病人患侧的手臂,更加人性;采用挡板,能够防止病人身体前倾,保护病人不会脱离安全支架,安全系数更高。7、实际占用面积小;同时围绕支撑杆做圆周运动,在占用面积较小的情况下能够达到较大的活动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第一种实施例中安全支架的第一种结构不意图;图3是本技术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第一种实施例中安全支架的第二种结构不意图;图4是本技术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第二种实施例中安全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第二种实施例中安全支架的第一种结构不意图;图7是本技术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第二种实施例中安全支架的第二种结构不意图;图8是本技术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第三种实施例中安全带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第三种实施例中安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底座,2、下底座,3、上轴承底座,4、下轴承底座,5、支撑杆,6、上支撑杆,7、下支撑杆,8、旋转臂,9、安全支架,10、左支架,11、右支架,12、连接部,13、脚蹬子,14、牵引绳,15、动滑轮I,16、定滑轮I,17、定滑轮II,18、定滑轮III,19、安全带,20、安全带I,21、安全带II,22、交叉部,23、插扣公头I,24、插扣母头I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瘫痪病人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座(1)、下底座(2)、设置在上底座(1)和下底座(2)之间可以转动的支撑杆(5)以及设置在支撑杆(5)上的旋转臂(8);所述旋转臂(8)设置有能够支撑病人围绕支撑杆(5)旋转运动的安全支架(9);所述安全支架(9)包括位于水平面内的左支架(10)和右支架(11),所述左支架(10)与右支架(11)之间垂直设置有连接部(12),位于连接部(12)同一侧的左支架(10)与右支架(11)之间的距离与病人的体宽相适应;所述左支架(10)和右支架(11)在竖直平面内的高度与病人的腋下高度相适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山孙之轩张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孙玉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