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载物片反应液的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054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1 0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载物片反应液的排出装置,其结构包括排液区,所述排液区包括两个排液侧壁和由排液侧壁限定的排液口,所述排液侧壁所在平面与载物片所在平面相交,所述排液侧壁上凸起设有外侧接触部,两个排液侧壁间还设置有排液中壁,所述排液中壁上凸起设有中间接触部,所述中间接触部的凸起高度大于外侧接触部,且所述中间接触部和外侧接触部的凸起高度均小于载物片的厚度;当排液区与载物片配合时,所述外侧接触部和中间接触部同时与载物片一侧相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排出过程中,能够避免反应液污染其他结构的排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载物片反应液的排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排出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载物片反应液的排出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实验中,样本经过前期处理,再被经过一系列染色及其余处理,使实验者可以清晰观测到样本的情况。通常的处理包括预处理及染色等一系列步骤,常规情况下采用人工操作,将样本组织置于载物片上,经过脱蜡、修复、染色及脱水等步骤,上述步骤需将盖片从载物片上取下进行加液操作,操作后再将盖片盖上。此过程耗时较长,且需要人工监测,因此出现了能应用于自动化手段进行组织处理,自动化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应液的排出,进而产生专门用于该种自动化生物实验的排出装置。一种现有的用于载物片反应液的排出装置,通过在排液口两侧壁上设置凸起,该凸起的一个作用为定位载物片,另一个作用是通过该凸起起到吸引和引流效果,使反应液沿着侧壁流入排液口,但是该排出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当反应液与凸起接触时,该凸起无法很好地控制将反应液流向排液口的侧壁或是远离排液口的侧壁,因此部分反应液容易从排出装置外侧流出,会污染其他结构,长此以往,会对仪器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排出过程中,能够避免反应液污染其他结构的排出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载物片反应液的排出装置,其结构包括排液区,所述排液区包括两个排液侧壁和由排液侧壁限定的排液口,所述排液侧壁所在平面与载物片所在平面相交,所述排液侧壁上凸起设有外侧接触部,两个排液侧壁间还设置有排液中壁,所述排液中壁上凸起设有中间接触部,所述中间接触部的凸起高度大于外侧接触部,且所述中间接触部和外侧接触部的凸起高度均小于载物片的厚度;当排液区与载物片配合时,所述外侧接触部和中间接触部同时与载物片一侧相接触。当液体由于张力溢出载物片所在表面时,会向中间集中,而中间接触部由于凸起高度较高,因此会先接触液体起到引流效果,并且在液体流过后会有痕迹,这样对下一次的液体就产生很强的吸引,那样就能进一步在中间集中液体并减少液体与外侧接触部接触的可能性,避免液体污染其他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外侧接触部距离载物片上表面0.4~0.8mm,所述中间接触部距离载物片上表面0.2~0.6mm。根据液体张力和重力特性结合反应液加入的速率情况,上述距离范围即保证液体不从排液口的外侧流出,也能保证有95%以上的反应液能通过中间接触部排出。进一步地,还包括排液前壁和排液后壁,所述排液口由排液侧壁、排液前壁和排液后壁限定,所述外侧接触部设置在离开排液前壁和排液后壁的位置。通过设置排液前壁和排液后壁,防止反应液沿侧壁或中壁排出时,从两端流出排液口污染其他结构,并且外侧接触部离开前后壁防止液体从前后壁外侧流出排液口污染其他结构。更进一步,所述排液中壁与排液侧壁同方向设置并连接排液前壁和排液后壁,所述中间接触部设置在离开排液前壁和排液后壁的位置。排液中壁与排液侧壁同方向设置能够尽可能利用排液口的空间进行排液,并且中间接触部设置在离开前后壁防止液体从前后壁外侧流出排液口污染其他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外侧接触部和中间接触部后方连接有弧形凹口。当液体流量过大时,反应液可能越过接触部,通过后方连接的弧形凹口能够将该部分反应液顺利排出。作为优选,外侧接触部和中间接触部与载物片的一侧贴合配合。接触部与载物片贴合,可以减少反应液沿载物片与接触部间的缝隙流入载物片底部的可能性,防止污染其他结构。进一步地,还包括加热区,所述加热区连接在排液区的前端,所述加热区与排液区间设置有隔液槽。该排液区结构可以与加热区相配合,通过设置隔液槽可以防止未流入排液口的反应液顺着排液区的壁流入加热区,防止污染其他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区一侧设置有定位器。定位器的设置在反应过程中稳定排出装置,避免因偏移而产生的反应液外泄情况。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本排出装置可以使反应液集中从排液口中间排出,从而避免反应液从排液口部分向外流出,排液前壁、排液后壁、排液中壁、弧形凹口的设置和接触点的位置进一步减小了反应液流出的可能性;接触点与载物片的配合关系,隔液槽和定位器的设置避免了反应液从载物片与接触点之间流出污染其它结构的可能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与载物片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与载物片配合时的侧面视图。图4为图3中A-A面的剖视图。标号说明:排液区1排液侧壁11外侧接触部111排液前壁12排液后壁13排液中壁14中间接触部141弧形凹口15排液口16加热区2定位器21隔液槽3载物片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由排液区1和加热区2构成,加热区2连接在排液区1的前端,两者间设置有向下凹陷的隔液槽3用于阻隔反应液从排液区1流向加热区2,加热区2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定位器21,定位器21用于将本排出装置定位在反应装置(图中未示出)上。排液区1四周合围有两排液侧壁11、排液前壁12和排液后壁13,上述侧壁之间形成排液口16,排液中壁14设置在排液口16的中部与排液前壁12和排液后壁13连接,并平行于排液侧壁11;排液侧壁11上凸起设置有外侧接触部111,排液中壁14上凸起设置有中间接触部141,接触部设置在距离排液前壁12约1mm的位置。如图2至3所示,当载物片4与本出装置配合时,载物片4的主体放置在加热区2上,一端架设在排液前壁12和接触部前的排液侧壁11和排液中壁14上,并与外侧接触部111和中间接触部141紧贴配合,外侧接触部111和中间接触部141的后方连接有弧形凹口15。如图4所示,外侧接触部111和中间接触部141的凸起高度均小于载物片4的厚度,从而当反应液在载物片4上铺满并溢出后,反应液能首先与接触部接触起到将其引入排液口16排出的作用,其中中间接触部141高度比外侧接触部111高0.2mm,中间接触部141距载物片上表面0.6mm,外侧接触部111距离载物片上表面0.8mm,此时约95%的反应液能沿排液中壁14从排液口16排出。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中间接触部141距载物片上表面0.4mm,外侧接触部111距离载物片上表面0.7mm,此时大于95%的反应液能沿排液中壁14从排液口16排出,且即使反应液加入速率加快也能顺利从排液口16中排出。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中间接触部141距载物片上表面0.2mm,外侧接触部111距离载物片上表面0.4mm,此时约95%的反应液能沿排液中壁14从排液口16排出。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排液中壁14连接两排液侧壁11,并平行于排液前壁12和排液后壁13,中间接触部141设置在排液中壁14的中部,其两侧均设有弧形凹口15,反应液接触中间接触部141后沿弧形凹口15和排液中壁14从排液口16排出。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载物片反应液的排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载物片反应液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液区,所述排液区包括两个排液侧壁和由排液侧壁限定的排液口,所述排液侧壁所在平面与载物片所在平面相交,所述排液侧壁上凸起设有外侧接触部,两个排液侧壁间还设置有排液中壁,所述排液中壁上凸起设有中间接触部,所述中间接触部的凸起高度大于外侧接触部,且所述中间接触部和外侧接触部的凸起高度均小于载物片的厚度;当排液区与载物片配合时,所述外侧接触部和中间接触部同时与载物片一侧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载物片反应液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液区,所述排液区包括两个排液侧壁和由排液侧壁限定的排液口,所述排液侧壁所在平面与载物片所在平面相交,所述排液侧壁上凸起设有外侧接触部,两个排液侧壁间还设置有排液中壁,所述排液中壁上凸起设有中间接触部,所述中间接触部的凸起高度大于外侧接触部,且所述中间接触部和外侧接触部的凸起高度均小于载物片的厚度;当排液区与载物片配合时,所述外侧接触部和中间接触部同时与载物片一侧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载物片反应液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接触部距离载物片上表面0.4~0.8mm,所述中间接触部距离载物片上表面0.2~0.6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载物片反应液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液前壁和排液后壁,所述排液口由排液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成陈鑫李思勇余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依美洛克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