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缠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0102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1 0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缠绕机构,属于自动纺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作往复运动的针杆,所述针杆设置有针,所述针上带有用以缠绕的上线;还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呈圆周转动的旋转钩;所述线框设置在针杆和所述旋转钩之间且呈递进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了缠绕机构能够通过一根线就完成分道缠绕的工作,采用了单线链式线迹进行缠绕,完全实现了自动缠绕的功能,同时形成的绞线在后工序中能够一剪开线。

A winding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inding mechanism,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utomatic textile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includes a needle bar for reciprocating movement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The needle bar is provided with a needle. The needle is provided with a winding line, and a rotary hook is rotated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and the wire fram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needle bar and the rotary hook and is presented into mo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the winding mechanism by providing the winding mechanism through one line, and uses the single line chain track to carry on the winding, fully realizing the automatic winding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twisted wire can be cut off in the post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缠绕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缠绕机构。
技术介绍
现在国内外纺织行业丝线成绞后,几乎全部都是采用人工编绞的方式,现有人工编绞的动作,其包括:1、送底线,操作工用一只手将从丝饼拉出的丝线从等待成绞的绞框中心,并且从丝线的底部始端穿过至末端;2、钩底线,操作工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按照成绞机在绞框上分出的丝线之间的间隙,插入间隙,并钩出底线,使底线在丝线上方的手指上形成圈;3、操作工将底线头在末端处回绕并穿过上述步骤2)中钩出的底线形成的圈;4、将底线头拉回至始端,将底线头和从始端底部始端进入的底线打结,并剪断;5、重复上述动作,将绞框中其他部位的丝线按照上述步骤循环动作。按照上述人工编绞的方式,平均每个编绞工每天编绞的绞框非常有限,生产效率十分低下,不能满足下道工序的需要,人工生产成本也相应提高,而目前,国内外纺织行业根本无此类自动设备和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缠绕机构,该专利技术提供了自动编绞的方式进行编绞,在后工序中能实现一剪开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缠绕机构,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作往复运动的针杆,所述针杆设置有针,所述针上带有用以缠绕的上线;还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呈圆周转动的旋转钩;所述线框设置在针杆和所述旋转钩之间且呈递进运动。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针杆依次连接上传动杆、连杆和下传动杆。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上传动杆通过铰链与连杆连接。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连杆通过涡轮蜗杆和下传动杆连接;所述上传动杆和所述下传动杆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旋转钩和针杆的水平距离为0.05-0.1mm。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旋转钩在最高点与针杆的距离为2-3mm。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针杆端部设置针,线穿过针设置。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缠绕机构还设置有光电传感器。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针杆穿过线框上的线束,运动至最低位置回升时形成线环Ⅰ,线环Ⅰ随即被逆时针旋转的旋转钩钩住;针杆上升退出线束,旋转钩拉长并扩大线环Ⅰ,线环Ⅰ滑至中部,线框递进;针杆二次穿过线束,此时旋转钩转过180°;针杆再次从最低位置回升开始形成线环Ⅱ,旋转钩转过360°时,第二次钩入线环Ⅱ并拉长扩大线环Ⅱ,使线环Ⅱ穿入线环Ⅰ;线环Ⅰ从旋转钩上滑脱并套在被钩住的线环Ⅱ;此时针杆上升收紧线环Ⅰ,完成单线链式线迹的一个单元。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了缠绕机构能够通过一根线就完成分道缠绕的工作,采用了单线链式线迹进行缠绕,完全实现了自动缠绕的功能,同时形成的绞线在后工序中能够一剪开线。(二)本专利技术通过针杆上设置的针带上用以缠绕的上线,随着针杆的上下往复运动配合旋转钩的旋转,将线框上的线束进行缠绕成束,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人工进行缠绕的难题。同时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需要配备多个缠绕机构进行缠绕成束,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三)本专利技术还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如果线框的尺寸和线的缠绕位置不一致,即可以通过光电传感器精确查找线束的位置,实现缠绕成束的连续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缠绕机构的主视图。图2为缠绕机构的左视图。其中,101为针杆,102为针,103为旋转钩,105为上传动杆,106为铰链,107为连杆,108为涡轮蜗杆,109为下传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缠绕机构,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作往复运动的针杆101,所述针杆101设置有针102,所述针102上带有用以缠绕的上线;还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呈圆周转动的旋转钩103;所述线框设置在针杆101和所述旋转钩103之间且呈递进运动。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针杆101依次连接上传动杆105、连杆107和下传动杆109;所述上传动杆105通过铰链106与连杆107连接;所述连杆107通过涡轮蜗杆108和下传动杆109连接;所述上传动杆105和所述下传动杆109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旋转钩103和针杆101的水平距离为0.05-0.1mm。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旋转钩103在最高点与针杆101的距离为2-3mm。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针杆101端部设置针102,线穿过针102设置。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缠绕机构还设置有光电传感器。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针杆101穿过线框上的线束,运动至最低位置回升时形成线环Ⅰ,线环Ⅰ随即被逆时针旋转的旋转钩103钩住;针杆101上升退出线束,旋转钩103拉长并扩大线环Ⅰ,线环Ⅰ滑至中部,线框递进;针杆101二次穿过线束,此时旋转钩103转过180°;针杆101再次从最低位置回升开始形成线环Ⅱ,旋转钩103转过360°时,第二次钩入线环Ⅱ并拉长扩大线环Ⅱ,使线环Ⅱ穿入线环Ⅰ;线环Ⅰ从旋转钩103上滑脱并套在被钩住的线环Ⅱ;此时针杆101上升收紧线环Ⅰ,完成单线链式线迹的一个单元。实施例2一种缠绕机构,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作往复运动的针杆101,所述针杆101设置有针102,所述针102上带有用以缠绕的上线;还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呈圆周转动的旋转钩103;所述线框设置在针杆101和所述旋转钩103之间且呈递进运动。实施例3一种缠绕机构,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作往复运动的针杆101,所述针杆101设置有针102,所述针102上带有用以缠绕的上线;还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呈圆周转动的旋转钩103;所述线框设置在针杆101和所述旋转钩103之间且呈递进运动。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针杆101依次连接上传动杆105、连杆107和下传动杆109;所述上传动杆105通过铰链106与连杆107连接;所述连杆107通过涡轮蜗杆108和下传动杆109连接;所述上传动杆105和所述下传动杆109平行设置。实施例4一种缠绕机构,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作往复运动的针杆101,所述针杆101设置有针102,所述针102上带有用以缠绕的上线;还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呈圆周转动的旋转钩103;所述线框设置在针杆101和所述旋转钩103之间且呈递进运动。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针杆101依次连接上传动杆105、连杆107和下传动杆109;所述上传动杆105通过铰链106与连杆107连接;所述连杆107通过涡轮蜗杆108和下传动杆109连接;所述上传动杆105和所述下传动杆109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旋转钩103和针杆101的水平距离为0.05-0.1mm。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旋转钩103在最高点与针杆101的距离为2-3mm。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针杆101端部设置针102,线穿过针102设置。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缠绕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作往复运动的针杆(101),所述针杆(101)设置有针(102),所述针(102)上带有用以缠绕的上线;还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呈圆周转动的旋转钩(103);所述线框设置在针杆(101)和所述旋转钩(103)之间且呈递进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作往复运动的针杆(101),所述针杆(101)设置有针(102),所述针(102)上带有用以缠绕的上线;还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呈圆周转动的旋转钩(103);所述线框设置在针杆(101)和所述旋转钩(103)之间且呈递进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101)依次连接上传动杆(105)、连杆(107)和下传动杆(109)。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传动杆(105)通过铰链(106)与连杆(107)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07)通过涡轮蜗杆(108)和下传动杆(109)连接;所述上传动杆(105)和所述下传动杆(109)平行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钩(103)和针杆(101)的水平距离为0.05-0.1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传东贺敏陈勇君陈绍武刘庭聪袁剑胡万俊柴成础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海丝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成都科亿达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