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方法和相关产品技术

技术编号:17998918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方法,涉及手机加工技术领域。该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金属板材冲压出包括中框端部和面壳主体的金属外壳毛坯;中框端部与面壳主体的面壳之间预留有挖空的辅天线区域、主天线区域以及连接部;B、在金属外壳毛坯的内部注塑成型出塑胶内壳;辅天线区域和主天线区域内均装设有塑胶体;C、CNC铣掉金属外壳毛坯上的连接部,得到手机金属底壳。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钣金冲压之后,纳米注塑之前在中框端部与面壳主体的面壳之间预留连接部,实现了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解决了现有金属底壳的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分离的钣金底壳中框端部与面壳主体不容易注塑的问题,而且工艺稳定,生产效率高,加工耗时短,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方法和相关产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机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方法和相关产品。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手机壳体大部分是采用塑料制作而成。塑料手机壳耐磨性差,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划痕甚至掉色等状况。为了解决上述塑料手机壳存在的上述问题,越来越多的手机金属底壳得到广泛研究和发展,由于手机金属底壳的耐磨性良好,外观精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如图1所示,现有的手机金属底壳的制作一般采用钣金冲压成型和纳米注塑成型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由于天线结构的存在,钣金底壳的中框端部1′和面壳主体2′需要分离,即中框端部1′的两侧壁分别与面壳主体2′的两侧壁之间形成缝隙,但是钣金冲压后,分离的底壳中框端部1′无法与面壳主体2′一起放置在塑胶模具中进行注塑。基于以上所述,亟需一种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方法存在的分离的钣金底壳中框端部与面壳主体不好注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方法,该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分离的钣金底壳中框端部与面壳主体不容易注塑的问题。为达此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方法和相关产品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金属板材冲压出包括中框端部(10)和面壳主体(11)的金属外壳毛坯(1);其中,所述中框端部(10)与面壳主体(11)的面壳之间预留有挖空的辅天线区域(13)、主天线区域(14)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中框端部(10)和所述面壳主体(11)的连接部(15);B、将所述金属外壳毛坯(1)置于塑胶模具中,在所述金属外壳毛坯(1)的内部注塑成型出塑胶内壳(2),所述中框端部(10)通过所述塑胶内壳(2)固定在所述面壳主体(11)上;其中,所述辅天线区域(13)和所述主天线区域(14)内均装设有塑胶体;C、CNC铣掉所述金属外壳毛坯(1)上的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金属板材冲压出包括中框端部(10)和面壳主体(11)的金属外壳毛坯(1);其中,所述中框端部(10)与面壳主体(11)的面壳之间预留有挖空的辅天线区域(13)、主天线区域(14)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中框端部(10)和所述面壳主体(11)的连接部(15);B、将所述金属外壳毛坯(1)置于塑胶模具中,在所述金属外壳毛坯(1)的内部注塑成型出塑胶内壳(2),所述中框端部(10)通过所述塑胶内壳(2)固定在所述面壳主体(11)上;其中,所述辅天线区域(13)和所述主天线区域(14)内均装设有塑胶体;C、CNC铣掉所述金属外壳毛坯(1)上的连接部(15),得到所述手机金属底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天线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平陈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